天天看點

《大浪淘沙》:年輕的視角回望曆史,厚重的情感緻敬偉大奮鬥

作者:小馬發光

2021年, 黨的百年華誕,舉國歡慶,而作為影視人同樣會以本職工作和藝術手法,加入到慶祝和紀念的隊伍當中。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熒屏,也都會有一系列的優秀展映展播的作品。眼下,正在浙江衛視、江蘇衛視以及網絡平台熱播的電視劇《大浪淘沙》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之一!

新版劇集《大浪淘沙》主要講述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一直到1945年“七大”召開這漫漫二十多年間,中國共産黨以改造中國、救國救民為己任所進行的不屈不撓、堅苦卓絕的奮鬥故事。令人驚喜的是,這部劇并不是像以往傳統的曆史劇,多以正統的灌輸形式,古闆的說教模式示人,而是非常契合年輕人時下流行的新媒體直播形式,讓曾經的那段曆史和人物逐漸在觀衆面前變得鮮活,進而有親近感,更容易讓觀者接受。電視劇從當代90後青年、“黨史學習者”陳啟航的視角史詩般回溯中國共産黨史,以“黨史學習小組”直播講史實的方式,用年輕的視角回望曆史,不落窠臼,用厚重的情感緻敬那些偉大的奮鬥。

《大浪淘沙》:年輕的視角回望曆史,厚重的情感緻敬偉大奮鬥

當代的年輕人是新媒體社交平台的忠實簇擁,《大浪淘沙》故事通過新媒體社交平台為出發點,以一個普通愛國者的身份切入,将時光倒回百年前的中國,彷佛“身臨其境”的一場場劃時代的運動再次出現在觀衆眼簾,電視劇一集集的播放,宛如一節節生動的黨史課,讓年輕人不覺乏味的同時,還能讓他們感受到那些革命先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壯志。全劇通過陳啟航的視訊講述的叙事方式,巧妙地解決了多條人物命運線的的戲劇結構問題,實作劇中同一時間段不同空間和不同人物故事之間的自由轉換,這也是讓年輕觀衆喜歡的根本所在。更是創作者們的用心之處!

《大浪淘沙》:年輕的視角回望曆史,厚重的情感緻敬偉大奮鬥

任何一部劇想要讓觀衆走心,其人物必須是立體的、豐滿的、有說服力的,《大浪淘沙》以主要人物的命運為叙事線索,來講述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钊、董必武、何叔衡、李達、王盡美、李漢俊、鄧恩銘、陳潭秋等一衆中國共産黨先驅們,是如何籌建中國共産黨的前後全過程。創作者們以正面描寫的鏡頭視角以及完整人物人格來輔助,并沒有一味地追求高大全,讓每一個曆史人物都變得可歌可敬。其實這些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我們在學生時代都學習過,但學的不夠深入,了解的不夠透徹,電視劇帶給觀衆的深刻,得益于電視劇采用了獨特的以人物命運為叙事視角,在關鍵節點和重大事件的呈現上非常有代入感。

《大浪淘沙》:年輕的視角回望曆史,厚重的情感緻敬偉大奮鬥

這部劇的成功最關鍵的是它帶那種厚重感,以及親和力,讓觀衆從鮮活的曆史“學習”中逐漸意識到了“信仰”的力量,在那個年代裡,舊中國内憂外患,在内部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對外任西方霸權欺淩,簽訂不平等條約,大學生們主導的五四運動,得到的回應是鎮壓和逮捕。當我們在電視機前回望那段曆史,就會明白當時真的亟需組成一個先進政黨、建立一個新生政權才能真的救中國。正是這種組建一個先進政黨、建立一個新生政權的堅強追求和信仰讓前仆後繼的革命先輩,舍生忘死堅定追求。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也是該劇名的深刻用意。堅定、忠誠的革命者都是大浪淘沙之後留下的精英。就像近幾集正熱播的劇情中:王盡美作為當時山東黨組織早期的組織者和上司者,他更是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每一個決策都會影響一代有志年輕人甚至革命曆史的程序。他帶領學生們發起了一場“拒絕合約,抵禦外辱,嚴懲國賊”聲勢浩蕩的青島學生遊行活動!倘若沒有堅定的信仰,他便不會在重病彌留之際留下如此令人動容的話語,“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産階級、為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産主義的徹底實作奮鬥到底!”至今能感動萬千國人為之動容、感懷!

《大浪淘沙》以年輕人的視角,用現代審美來呈現曆史,更加貼近年輕一代的生活,進而讓我黨的紅色基因得到傳承。這是革命曆史題材劇的一種新探索,曆史與現代形成關聯,讓黨史變得生動,進而讓年輕一代心懷信仰,奮發圖強為全面實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