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凡爾杜先生

作者:胖筒
凡爾杜先生

《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是一部黑白幽默劇喜劇,1947年4月11日在美國上映,由查理·卓别林導演并主演。一部融喜劇和哲理性為一體的電影作品。

主要劇情為:1930年,世界經濟危機前的銀行職員亨利·凡爾杜,為了擺脫窘境而用許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錢獨身中年婦女相戀結婚,然後把她們一一殺死,十四個女子依次成為他的犧牲品,陰謀敗露後,他被逮捕,最終被判死刑。

本片在1978年巴西《标題》雜志刊登的世界有史以來100部最佳影片中,獲第49位。

其實我看電影都是看排行榜,什麼電影排在前頭,好評如潮、發人深省等我都會在一個人的抽時間去觀看,我覺得一部優秀的電影,往往一個人獨自看的時候,更能感悟到電影中所要傳遞給出來的内容。心無旁骛的靜靜觀賞,是免費享受生活魅力的時刻。

影片開頭就輕描淡寫的帶過了凡爾杜先生謀殺了自己剛剛結婚處在蜜月期間的新婚妻子,影片全程沒有任何血腥的謀殺片段,全都是一些日常生活描述,是以我們不難看出導演精心安排的“死亡時刻”其實就是一些普通生活的寫實,一幕幕精心策劃的“意外”。

在影片中,你幾乎可以看到,除了他的老婆跟孩子之外,任何人都會成為他的目标,他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他會在不同的城市對一些獨身的有錢婦女表示愛戀并熱烈追求,并虛構自己的職業,靠甜言蜜語遊走在這些富豪之間。在他需要錢的時候,他就會標明下手的人選,不到一天就可以制造一場“意外”并拿走錢财。

因為電影本身沒有任何激烈的鏡頭,就像是舞台劇一般,是以在觀看的時候會覺得太平滑,沒有起伏,但是之後你會發現,比起劇情來,吸引你繼續看下的大概是幽默風趣且富有哲理的台詞。

影片的最後,法庭的審判與獄中的兩段對話可以說是全劇的點睛之筆。獄中的對話可以看做是對生存與死亡的釋然,死去不一定就比活着更悲慘。

可以說,影片的前一個小時的劇情都是在為後半個小時的三段談話做鋪墊。第一段是在法庭上的審判:影片中,一個律師告凡爾杜先生犯下的罪行并說明“這個人,他有正常的腦子,如果他正直,他可以過上一個真正的生活,然而他選擇了搶劫和殺害無辜的婦女并以此為職業。”這是律師的原話,我不明了他所說的”一個真正的生活“是什麼,因為他們所出的那個時代,全球經濟大蕭條,在前面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數的百姓已傳奇軍裝扛起槍支跟随國家上司人奔赴戰場,難道說對他國的侵略”搶劫和殺害無辜的婦女“就是“一個真正的生活?”影片的最後,凡爾杜先生在獄中與記者交談時,記者說“你就是一個罪惡人生的悲劇典型。”但是在凡爾杜先生看來在一個罪惡的時代,沒有人能夠成為典型(言下之意已表明了侵略國家與侵害婦女的其實是殊途同歸的。

“任何事想要成功,必須要有良好的組織。”由于法西斯井然有序的軍隊。

當記者不無驚訝的诘問凡爾杜先生先生的善惡言論時,凡爾杜先生表示“随機的力量,任何一方的力量失衡都會毀了我們所有人。”發人省醒,細思極恐。

影片中凡爾杜先生被恐告的兩項罪名“殺人和搶劫”其實在看到記者這樣下結論時,不知道記者本身有沒有想過軍隊的侵略,在異國領土上的燒殺搶掠難道不是一個大型的犯罪現場,一個有組織的合法的“犯罪集團”?

“戰争和沖突,都是生意。”而凡爾杜先生所作所為就是“大生意的曆史縮影”,有之異曲同工之妙。

“殺一個人會讓你變成罪犯,殺一百萬會讓你變成英雄。這就是對數字的崇拜。”

而在與神父的交談中,當神父禱告希望凡爾杜先生能和上帝和睦相處時,凡爾杜先生表示:“我和上帝一直和睦相處,和我沖突的對象是人。”

當一個國家即将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是,那将不是個人的罪惡,而是整個時代的罪惡,整個國家的罪責。

“誰又知道什麼是罪惡呢!生為從天堂裡掉落的上帝的天使,誰又知道它的使命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