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湛 | 文
勇敢産生在鬥争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我們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礙。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是在與困難的鬥争之中修煉煉成了今天的鋼鐵之師。從南昌起義、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到和平年代的抗洪搶險、地震救災。今天,我們精選了那些記錄這些關鍵時刻的珍貴照片,還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腳步,有鐵血,也有溫情。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南昌起義後留存的部隊中國工農革命軍。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登上曆史舞台。1927年9月,在緊接着舉行的秋收起義中,工農革命軍首次公開打出中國共産黨的革命旗幟。經過五次反圍剿的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在1949年合并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等部隊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人民子弟兵”是老百姓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陸、海、空、火箭軍、武警以及預備役部隊等的親切稱謂。飽含着人民軍隊和老百姓之間同呼吸、共命運的魚水深情。“人民子弟兵”的涵義不僅指解放軍來源于人民,更重要的是指解放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的武裝。
抗日戰争

1938年春,抗日戰争,八路軍戰士戰鬥在華北浮圖峪長城。浮圖峪是萬裡長城一隘口,位于涞源、易縣交界之處。 沙飛 視覺中國 圖
1940年,百團大戰,攻克河北涞源東團堡後,八路軍指戰員在長城烽火台上歡呼勝利。 視覺中國 圖
解放戰争
解放軍進入上海後,嚴守城市紀律,戰士們露宿于馬路兩旁人行道上,謝絕進入民房休息。 上海檔案館 提供
98抗洪
1998年汛期,我國部分地區暴雨成災,特别是長江流域發生了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現超曆史記錄的特大洪水。在嚴重的洪澇災害面前,人民子弟兵全力以赴投入到了抗洪搶險中。
1998年8月8日,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大堤決口第二天。戰士們用身體擋住沙袋不被洪水沖走。 視覺中國 圖
鐵漢柔情
2000年,喀什,軍人張良善常年擔任中國西藏阿裡無人區運輸任務,因工作突出多次立功受獎,他卻為随軍到高原來的妻子因難産而死在營區而感到愧疚。每逢清明節和其他節日,他都會來到妻子的墓前掃墓悼念,寄托對親人的哀悼。 視覺中國 圖
08雪災
2008年1月10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導緻連接配接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廣鐵路湖南段的電氣化接觸網受損,引緻多班列車取消。高峰時期,廣州火車站及附近滞留了大約200多萬的旅客。又是人民子弟兵,24小時在火車站外維持秩序。
2008年2月4日,廣州火車站,站着睡着的士兵。 視覺中國 圖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8.0級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與漩口鎮交界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後18分鐘,軍隊處置突發事件上司小組辦公室發出了一份地震情況通報,解放軍應急預案緊急啟動。
2008年5月14日,營救官兵擡着從北川縣城廢墟裡剛剛救出的一位幸存者,穿過塌方區。 陳慶港 澎湃資料圖
建國六十周年大閱兵
2009年,北京,參加建國六十周年大閱兵威武壯觀的中國新型坦克編隊,展示着不可侵犯的尊嚴。 視覺中國 圖
嚴寒訓練
2011年1月21日,解放軍駐黑龍江省伊春市某部新兵營150多名新兵在零下32攝氏度的嚴寒中進行了站軍姿、列隊、越野跑等基礎野外訓練,在冰天雪地裡磨練意志。 視覺中國 圖
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由300餘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範組成的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接受祖國和人民的緻敬。 視覺中國 圖
航母style
2015年12月27日,遼甯艦起飛助理放飛殲-15艦載戰鬥機。随後 “航母style”風靡網絡,成為當年熱詞。遼甯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 視覺中國 圖
朱日和建軍90周年閱兵
2017年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分列式現場。新華社 圖
軍旗獵獵,90年風雨兼程,勇者無懼,90年秣馬厲兵。一路走來,哪裡有危難,哪裡就是人民軍隊的疆場,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子弟兵的身影。曆史把光榮镌刻在歲月深處。緻敬,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不朽功勳的人民解放軍。緻敬,為國家富強而砥砺奮進的人民子弟兵。
本期編輯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