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媒體,在體表進行反複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進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一、按壓力:
輕了無效,重了組織損傷。一要壓到肌肉(深部)層,不同體質、部位壓力大小不同。另外掌握好角度:皮-闆=45度。二要起收壓力均勻平穩;三要無痛但有酸脹舒服為度。總之可按洗澡時不同部位搓澡的力度進行掌握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速度:
速度越慢越舒服(與身體狀況及耐受有關)。
三、角度:
角度決定舒适度,角度越小越舒服。
四、時間:
關系到治療效果及損傷兩種結果,包括本次刮痧時間及局部時間。
1、局部時間:身體素質好的人局部出現痧斑并且不再有新斑(刮透了)為度。老、幼、弱、瘦者出現毛孔張開或發熱時停止,待消退以後再行第二次真到出痧,需要多次刮痧為度。隔物刮起痧叫保健刮痧,達到局部發熱為度。
2、總時間:一次刮痧部位不要太多,因人因證候而異,原則上不超過半小時,刮痧是宣洩療法,對人體的正氣也有所消耗。過多會出現疲勞反映。一次不易過多,可以分次進行。以刮後有神清氣爽為度。
刮痧過程中的陽性反映:在刮拭過程中的疼痛感覺、闆下的沙粒、結節、股肉緊張僵硬及萎軟(刮痧長度:4~5寸)。治療過程中找到陽性反應對治療效果起非常關鍵作用。有時刮痧也有診斷作用,起痧的經脈處也是征候所在。
1、刮拭一定的寬度和長度,是為了更準确地把經脈、穴位和全息穴區都覆寫到。刮拭的長度一般以中心穴位上下長4~10 厘米為宜,以大于所治療的穴區範圍為原則。如果需要刮拭的經脈較長,可分段刮拭。
2、按壓力:要刺激到表層和深層的經脈,促進氣血經脈的傳導,達到治療保健的效果,一定要有向肌膚的按壓力。人體各部位組織厚薄不同,按壓力也要随之變化,骨節突起處、肌肉豐滿處按壓的輕重力度有所不同,以達到肌肉的深部為準。按壓力不是蠻力,要均勻、平穩、緩慢、柔和。
3、刮拭速度:刮拭速度決定舒适度,決定對組織的刺激強度。速度越慢疼痛越輕。
刮拭角度:刮拭角度指刮痧闆向刮拭方向傾斜,與皮膚之間形成的夾角。刮拭角度決定刮痧的舒适度,角度越小越舒服。
4、刮拭時間:每次刮痧時間要視被刮拭者的體質、刮拭部位、病情和刮拭的力度而定,少則幾分鐘,多則20~30分鐘,初次接受刮拭者和體弱者可适當縮短時間。體質虛弱者毛孔張開就可以停止刮拭,體質強壯者可以适量出痧後再停止刮拭。
5、刮痧間隔:直接在皮膚上刮痧,同一部位,間隔應以局部皮膚恢複正常、疲勞和觸痛感消失、痧斑全部消退為準。不同部位刮痧不受間隔期限制。隔衣刮拭每天都可以進行。
6、刮痧的順序和方向:一般是先刮陽經,後刮陰經,先頭部、頸背部,後胸腹部、四肢;先上部,後下部,刮拭的方向軀幹和四肢都是從上向下;當肢體有靜脈曲張或肢體浮腫時,要從下向上刮拭。
進行面部刮痧的時候,速度要慢,按壓力要小,自内而外, 依次按照額頭區、眼周區、面頰區、口唇區、鼻區、下颌區的順序輕輕刮拭。
7、厘清虛實再刮痧
很多人都想運用刮痧療法,但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刮痧,那麼,就先得厘清虛實,這是選擇保健技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決定刮痧手法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生病了,不是内外邪氣作祟,就是身體的正氣不足。這個内外邪氣,相當于西醫講的病毒、細菌等對人體有害的各種因素,中醫稱之為“六淫”和“七情”等;而正氣就相當于人體本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簡單點說,正氣不足的時候,身體出現的各種不适,就叫虛證。如果正氣比較足,但是病邪太強大,正氣不能夠抵禦病邪,這就屬于實證。在九種體質裡,陽虛、陰虛、氣虛都屬于虛證,而痰濕、濕熱、血淤體質,有些是實證,也有些是虛實夾雜證。一般來說,實證最适宜刮痧。
8、虛證也可用刮痧
刮痧療法對于實證效果是又快又好,那是不是虛證就不能刮了呢?并不是這樣的,每一種療法都有不同的手法。同樣是刮痧,它能既有補的效果,也有瀉的作用,就看你怎麼刮了。
針對虛、實兩種狀況,按照“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原則就不會出錯。刮痧的補瀉手法是由按壓力大小和速度快慢兩個因素決定的,一般速度快、按壓力大的刮拭手法為瀉,速度慢、按壓力小的為補,速度适中、按壓力适中為平補平瀉。按照體質的虛實寒熱不同,刮痧的補瀉手法也大有不同。最重要的就是刮拭時間的長短和刮拭部位的多少:無論什麼手法,刮拭時間長、部位多就有瀉的作用。
體弱、虛性體質的人:應采用按壓力小、速度慢的補法刮拭。時間要短,部位要少。隻需刮到皮膚微熱、毛孔微張,就能激發鼓舞正氣。不出痧或少出痧時,多采取隔衣刮拭,或對有補益作用的穴位進行按揉,都有補益的效果。
9、虛實兼有的人:血淤體質是一個典型,既有虛又有實。虛實兼見證可用按壓力中等、速度适中的平補平瀉法刮拭。刮拭時間不可過長,每次出痧不可過多,毛孔不要開張得太大,以祛邪而不傷正氣。
10、實證體質的人:多采用按壓力大、速度慢的平補平瀉手法刮拭。一般實證體質會出痧,刮出痧來保健效果出現得快。無論出痧與否,都應刮至毛孔開張,即有宣洩病氣的效果。
「痧」皮膚出現紅點如粟,以指撫摸皮膚感到稍有阻礙的疹點,是由于氣血瘀滞造成的,是一種病邪的排洩産物。
「出痧」意味着「給邪以出路」,進而改善氣血平衡。
1.拿刮闆法:用手掌握着刮闆,治療時刮闆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闆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拭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内向外刮拭;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着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補刮;逆着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鐘;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為5-10分鐘。對于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來源:針灸推拿學會/中醫護理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