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作者按語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後記又記:附錄:抗美援朝期間《人民日報》報道一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年的重陽節,别有另外一番意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京剛剛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令人振奮的講話。當志願軍老戰士步入紀念大會現場時,獲全場起立鼓掌緻敬!時光回溯至十年前,也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之際,我在吉林省松原市甯江區檢察院下派鍛煉時,采訪了一位志願軍老戰士、甯江區院退休檢察官王鳳昌老同志。采訪印象宛若昨日,可王老已然在幾年前故去,和他的志願軍戰友們相會了。英雄們泉下有知,華夏山河無恙,家國安甯,定然欣慰。為了紀念王老,送上當年的采訪手記,以飨讀者,以告慰英雄。

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作者按語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後記又記:附錄:抗美援朝期間《人民日報》報道一則

——訪松原市甯江區檢察院離休檢察官、原中國人民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王鳳昌

作者:周凱東

傍晚的第二松花江畔,暮霭漸漸厚重了起來,原本很近的俯就江橋在暮色中影影綽綽。今夏這場洪峰過後的江心島上,浮木斷枝縱橫,不肯俯就的幾株老樹撐着枝岔兀自挺立着。

"過去了那麼多年,有些事就像刻在你的腦子裡,怎麼也忘不掉。"王老手插在衣兜裡,眯着眼睛瞅着江水,平靜地說。

"我是52年8月第一次入朝的,那年我25歲,在連隊是甲級衛生員,當時津貼是每月五斤肉,我算是排級幹部了。部隊打出山海關一路南下,當時在廣東淡水拉練,後來接到上級通知,排以上幹部要北上接受新的任務。于是我坐火車一路北上,然後在丹東過鴨綠江進入北韓,一路坐火車就是那種悶罐車,每節車廂裡坐滿了戰士。白天是不敢行車的,怕美國鬼子轟炸,一般都是晚上行進,但也是走走停停的,時不時地就有曳光彈亮起來了,太亮了!一顆曳光彈能照亮半個扶餘縣。然後就馬上吹号,大家趕快下車進山洞,北韓山洞多,在裡面偷偷往外瞅着飛機飛走了,再上車繼續開。最終抵達元山附近的先高山銅閣洞(音)一帶,開始帶兵強化訓練,這一練就是小半年。"(元山:北韓 東部著名海港,北緯:39°09'。東經:124°51',戰争期間遭受美軍嚴重轟炸,幾乎被夷為平地)

"北韓的山地多,是以在山上開展作戰訓練非常必要。52年那個時候,美軍轟炸非常猖獗,白天的訓練經常被迫停止,戰士們白天躲在山洞裡休息,傍晚天黑時開始訓練,每天都要練十個小時以上,基本上到了天明再回到洞裡。晚上在山地間摸、爬、滾、打,戰士們很容易受傷,我們搞衛生救治的就挨個連隊進行包紮救護。經常忙到天亮,等天亮部隊休息了, 我們就整理藥品裝備,下山去團部提領藥品或是換藥打針什麼的。白天下山是相當危險的,人員裝備都得紮着樹枝做僞裝,趁沒有敵機時快速通過封鎖線。記得一次有三個戰士受傷, 我們擡着擔架下山,那可真是危險啊,鬼子的'油挑子'(北韓戰場上美軍投入使用的F-84、F-86戰鬥轟炸機,由于其兩側機翼尖端挂兩個副油箱,形似挑擔,志願軍戲稱為'油挑子')飛得很低,幾乎是擦着山頭飛過來,近得都可以看到戴着頭盔的飛行員的臉。我們 趕快掩蔽,幸虧夏天樹木茂盛,藏到樹叢裡不敢擡頭,敵機沒有發現我們,遠遠地扔了幾個炸彈就飛走了。我們迅速擡着傷員往團部跑,終于平安地送到目的地。"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江邊電視台的二人轉劇場開始吆喝觀衆進場。王老摸出最後一支"紅塔山",将空煙盒攥成團扔掉,自己點着吸了起來。看到王老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覺得今天的采訪該告一段落了,于是送王老回家。

第二次采訪是一個下午在江南一家茶館進行。王老由老伴陪着,叫了一壺龍井,他又夾起一支紅塔山,下午的陽光照着袅袅升起的煙霧,他的思緒又回到半個世紀前北韓半島的崇山峻嶺中......

"部隊的給養在當時是相當不錯的,國家從大後方調來各種物資支援前線,有米有面有幹糧,有時還有咱們國産的壓縮餅幹,像豆餅味似的,吃一小塊就頂一天的飯量。還有幹菜、蘿蔔幹、豆角幹什麼的,有時還有黃豆芽罐頭。可就是吃不到蔬菜,經常吃不到蔬菜, 好多戰士都得了夜盲症,晚上看不見路。北韓族老鄉總來給我們送菜,都是自己腌的鹹菜,辣白菜、'道拉吉根',還有野山參(北韓族稱為'沙參'的一種植物塊莖)什麼的。當時北韓族的村屯是看不到成年男子的,我兩次入朝,就沒見到村裡有超過十七八歲的男孩,都參加人民軍了,村子裡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經常是老人們(五十多歲的婦女,六十多歲的男人)顫顫巍巍地上山給我們送菜,對咱們志願軍可有感情了,我們叫他們'阿爸依'、 '阿媽妮',雖然語言不通,可是也能比劃着把那份深厚的情誼表達出來。有懂朝語的同志能簡單翻譯一下:'感謝志願軍,感謝毛主席,感謝中國共産黨和我們一道保衛北韓三千裡江山! "
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作者按語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後記又記:附錄:抗美援朝期間《人民日報》報道一則

"53年1月,我随部隊回到國内,來到安徽征兵,接收的新兵在經過國内短暫集訓後,三四月份間再次經丹東入朝,重返元山帶兵訓練。敵人的瘋狂轟炸,咱們的鐵路供給線經常被切斷,修複鐵路的都是人民軍女兵,一聲不吭揮鍬就幹,從來不怕危險不叫苦,一點也不比老爺們差。有一次我下山領藥,正趕上一波大轟炸之後,那真是觸目驚心,到處都是彈坑焦土,有一副飯挑子扔在路上,應當是北韓族老鄉上山送飯來的,可是人身子已經炸碎了,炸得到處都是,屍首都找不全了,一地破碎的盆盆罐罐……、可惡的美國鬼子!"

王老有些激動起來,老伴說老爺子你喝口水吧,歇歇。王老喝了口茶,身子向後靠了靠。等王老稍平靜些,我試着問道:"兩次練兵,後來都參戰了吧?"

"第一次訓練後把兵交給三十八軍了,第二次走了三宿到東線,把兵帶給60軍,我們沒停,直接傳回先高山(音)了。那是53年8月的事,戰士們都是些好小夥子,上了戰場都是好樣的。"

"53年9月,我們受命回國到廣西桂縣,9月17 日出發到湛江坐船上海南島,後來部隊整編番号就改為海南軍區九支隊。56年我回的東北老家扶餘,再後來轉業到的咱檢察院。我兩次上北韓戰場,最遺憾的就是沒面對面跟敵人幹一場,沒親手殺幾個鬼子。"

雞翅木茶台的紫砂茶壺吱吱微響,水蒸氣和煙霧混在一起,靜靜的茶室裡沒人出聲,在我的耳廓裡,半個世紀前的那血與火的厮殺鏖戰隆隆作響,清晰可辨。

"今年是抗美援朝六十周年,大家都在紀念這場戰争。有人組織了老志願軍戰士重回北韓,去桧倉郡烈士陵園憑吊戰友,如果邀請您,您會去嗎? "我打破了沉寂。王老沉默了一會:"不去了。"

"當年該做的,已經都做完了。現在老了,身體不行了,走不動了。"

82歲的老人靠在沙發上,在滄桑的臉龐上我看不出他的激動和憂傷,隻有緊握的雙拳也許流露出了主人的真實感情。王老老伴的手機響起,她擡頭看了我一下,我意識到是該送老人回家的時候了。我們收拾了一下, 兩位老人互相攙扶着走出房間,司機迎在門口,将老人送上車。

車緩緩地就要開走,忽然,車窗搖了下來,王老招手讓我過去,在我耳邊大聲說:"我沒撈着上拿槍上第一線打鬼子,可如果真上了戰場,現在可能就回不來啦。聽說最近公開了志願軍戰士犧牲的數,你幫我查查。"

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作者按語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後記又記:附錄:抗美援朝期間《人民日報》報道一則

王鳳昌和本文作者江邊合影。

59年前,作家魏巍自北韓歸國後寫下了著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寫 道:"在北韓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 奔流着;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于告訴你們的, 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曆,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為了完成這篇采訪,為了更好地了解戰争的全貌和細節,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書籍,越來越被戰争的實景,被我們英雄的戰士所震撼。對于戰争中千百個像王鳳昌這樣無所畏懼的戰士,我們當代人不應當也絕不能把他們忘記。 與那些為了祖國而獻身的英雄們相比,我們拿出了什麼貢獻給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

"拔劍一擊蛟龍愁"。我們愛和平,不好戰,可一旦戰争的陰霾籠罩我們的 頭頂,一旦對手把我們逼上了險惡的境地,我們定會義無反顧,亮劍出擊。

半個世紀後,王樹增在《北韓戰争X人民文學出版社修訂版)中描述:"1953 年7月27日上午10時,北韓戰争停戰協定正式簽字。當晚,中朝在開城舉行 了慶祝晚會。有人邀請彭德懷跳舞,他說不會。再來邀請他的是一位年齡很小的姑娘,和小燕一樣有一雙很大很亮的眼睛。彭德懷說:'孩子,我拉着你, 咱們走一圈吧!'于是一位面目憔悴、飽經滄桑的老人拉着花一樣的小姑娘的 手,他們走了起來,他們走得很慢,從不曾如此動聽的音樂緩緩地流淌在他們安然的腳步中,小姑娘揚起頭去看彭德懷,彭德懷的臉上是令人敬畏的滄桑。 所有的人都哭了....."回顧北韓戰争,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說:"這是一個具有重大國 家意義的教訓。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據央視新聞最新報道:當年累計參加抗美援朝戰争志願軍總人數達到290萬人,其中有197653名志願軍英勇捐軀。

标題:戰鬥在長津湖畔

(本報特派記者李莊)長津湖是北北韓美麗的湖泊,今天,它的周圍,已變成美國侵略軍的墳場。零下三十度的嚴寒,酷烈地侵襲北北韓的崇山峻嶺。一切都冰凍了。大雪蓋在嚴峻的岩石上。落葉樹的枝杈在冷風中發抖。蒼色的松樹在寒風中發出沉 重的吼聲。隻有長津湖和赴戰湖還沒有結冰,綠色的湖水中,冒岀陣陣的白氣。每天的拂曉,團團白霧從湖面上升起來。美國侵略軍經常在早晨開始他們的侵略進攻。

長津湖北臨鴨綠江,美國侵略軍的一個矛頭,從這裡直指我們祖國的邊防。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侵略者在這裡繼續猖狂。 是以,鴨綠江南岸,北北韓叢山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一部,在這裡 進行着艱苦卓絕的英勇的抵抗。

熱愛自己祖國、深切同情北韓人民的我國人民志願軍鋼鐵戰士們,在北韓的連綿無盡的山巒間進出。西伯利亞的沉重的寒流,冷卻不了我們鋼鐵戰士的心。在冰雪的戰壕裡,戰士們坐卧在冰凍的土地上,有些人吃着帶着冰碴的馬鈴薯和雪團,但是,他們沒有怨恨。他們知道,如果要保衛可愛的祖國,就不能不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進行反侵略的進軍。

我們一個排的隊伍趕到十五裡處時,正切着敵人的汽車隊一 半。戰鬥開始了,戰士們首先擊毀敵人一輛擔任掩護的坦克,死坦克阻絕了狹仄的北韓山間的公路。這時,我們全部火力都向敵人集中射擊,敵人的汽車燃起熊熊大火。自稱建軍一百六十年的 所謂"天之驕子"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部隊,立刻混亂了。敵人 這時根本不敢下車,僅以超越我們戰士很遠的六〇炮和機槍盲目射擊,同時驚慌失措地狂叫起來……(有删節)

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作者按語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後記又記:附錄:抗美援朝期間《人民日報》報道一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