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好遼甯故事】丹東印象.紅色印記:民主人士經丹北上 共商建國大計

作者:網信丹東
【講好遼甯故事】丹東印象.紅色印記:民主人士經丹北上 共商建國大計

講述人:

市政協常委

市政協副秘書長 王瑞利

(文化藝術界别組)

【講好遼甯故事】丹東印象.紅色印記:民主人士經丹北上 共商建國大計

王瑞利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全國釋出“五一口号”,拉開了民主協商建國的序幕。丹東市是衆多民主人士“北上”協商建國的重要駐足地和曆史見證地,時至今日,這裡依然留下了珍貴的紅色印記。

【講好遼甯故事】丹東印象.紅色印記:民主人士經丹北上 共商建國大計

第二批北上民主人士登陸後合影

這張照片記錄着一件七十多年前的往事,照片上的人物是郭沫若、馬叙倫、許廣平等民主人士,照片的拍攝者是魯迅的兒子周海嬰,拍攝地點是丹東浪頭港,原安東二道溝舊址。當年,民主人士北上就是從這個地點登陸的。1948年末,郭沫若、馬叙倫、許廣平、翦伯贊等30餘人,在香港乘船“北上”,開啟了一趟不尋常的遠行。有郭沫若當時作的詩:“鴨綠江頭望,煙囪渾如林”。當時,民主人士乘船,從鴨綠江口進入安東。郭沫若沫進入到浪頭,看到丹東的工業區,有感而發,遂作此詩。

郭沫若、馬叙倫、許廣平等民主人士,千裡迢迢乘船北上,目的地是哪裡呢?九個月後,中南海懷仁堂的盛會揭開了謎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全國釋出“五一口号”,公開呼籲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讨論并實作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以中國民主促進會馬叙倫、無黨派人士郭沫若等為代表的衆多著名民主人士積極響應,從香港秘密乘船 “北上”,不僅推動了 1949 年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勝利召開,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也标志着中國各民主黨派參政黨地位的初步形成。

當年民主人士北上是秘密進行的,沒有留下曆史資料,我們現在對這段曆史進行挖掘和整理,再現民主人士北上召開政協會議協商建國的過程,對填補北上史料的空白,充分發掘、利用丹東乃至遼甯珍貴的和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市政協成立了“民主人士經丹北上”專題課題組,系統搜集、挖掘、整理與研究相關史實,以達到完整再現這段曆史的轉折過程,展示和披露大量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據史料記載,郭沫若、馬叙倫、許廣平等民主人士經丹北上是1948年12月3日傍晚,從王家島啟航駛往安東,午夜抵達大東溝抛錨。12月4日早,時任安東市委書記呂其恩帶隊,用港口小型客船将民主人士接往陸地。12月5日,前往五龍背湯浴。12月6日晨,抵達沈陽。

民主人士在浪頭登陸之後,在安東市委、市政府上司的陪同下,進行了合影留念,然後又遊覽了安東市區,并參觀了鴨綠江大橋,随後到五龍背洗了溫泉,進行了休整,最後在安東市政府的護送下,到達了沈陽。

【講好遼甯故事】丹東印象.紅色印記:民主人士經丹北上 共商建國大計

郭沫若北上紀行手稿

在振安區五龍背溫泉療養院裡,有個建築叫五龍閣,當年就是北上民主人士的駐足地,民主人士北上經過安東的時候在這洗過溫泉,進行過休整,當時郭沫若先生有感而發,寫了兩首詩,以表達到達東北解放區的高興心情。

據史料記載,我市在民主人士“北上”中地位獨特。當年民主人士北上,其中有三批途徑丹東,批次多、人數多、領袖人物多。在民主黨派上司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共九人中,有無黨派人士郭沫若、民進主席馬叙倫、緻公黨主席陳其尤、台盟主席謝雪紅四位經丹東北上。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各民主黨派、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經丹東“北上”的民主人士也都在這個會場上一一亮相。

【講好遼甯故事】丹東印象.紅色印記:民主人士經丹北上 共商建國大計

資訊來源|市政協文史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