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作者:看電影雜志

[郵差的白夜]Belye nochi pochtalona Alekseya Tryapitsyna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主演:阿曆克塞·特亞皮特森/缇默·波達爾科夫/伊蓮娜·俄姆洛娃上映日期:2015.06.08

[郵差的白夜]将視角對準普通的平凡人,追憶他們即将消逝的精神信仰。

另一座孤島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俄羅斯的克洛澤羅湖,已經跨入極北地區,冬天這裡可以看見彩色的極光,夏天則是不會再天黑的白夜,灰蒙蒙的天空,日子漫長又無聊。在這裡,存在着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落,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在那兒呆了八個月,北極靜谧的風光給人以心靈的慰藉,康查洛夫斯基往日浮躁的心平靜了下來,凡俗已抛在腦後。

這一次他要拍一部屬于俄羅斯平民的電影,他盡量克制住自己的情感,把一切交給從村民中挑選出來的素人演員。于是,有了萬籁俱靜的白夜,也有了在白夜裡輾轉反側的郵差。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消失的村莊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的親弟弟是拍[烈日灼人]、[西伯利亞的理發師]的尼基塔·米哈爾科夫,他們倆一個負責藝術,一個負責政治。說起也是有趣,去年米哈爾科夫的[中暑]教人莫忘曆史,而[郵差的白夜]則想給被過去禁锢住的普通人解開鐐铐。前者拍給年輕人,後者拍給年長者。

但同樣是談論痛苦,[中暑]将美好的愛情與殘忍的殺戮并置,[郵差的白夜]的苦卻沒有那麼殘暴。正如康查洛夫斯基自己所說:“我隻是一個觀察者,不負責闡述觀點”。

同樣的風景,同樣的事,在不同生活經驗的人看來是不一樣的。已成為年長者的康查洛夫斯基把自己在克洛澤羅湖看到的,通過白描的手法呈現給觀衆。這部沉甸甸的作品從這個角度來說,已經超越了康查洛夫斯基之前最負盛名的史詩級巨作[西伯利亞之歌]。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俄羅斯地域遼闊,存在着許多被遺忘的角落。極北以及西伯利亞地區人煙稀少,條件艱苦,生活在那裡的人群被城市與繁華遺忘。直到斯大林大清洗時期,有人想起了它們,此類貧瘠之地正好作為勞改營與監獄之用,以消滅政治異見分子,它們被記在了曆史裡,有了“榮耀”的一筆。再後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喧嚣的社會主義浪漫理想時期已經遠去,那裡的村莊依然存在,但卻一下子被抛出了曆史與現實,被雙重遺忘在布滿塵埃的角落,沒有人再去想這些物盡廢退的“傷心之地”。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孤島上的村莊便是這個時代的孤兒,它與世隔絕,自給自足,它越是靜美就越是凸顯出它的孤獨。早年從師于塔科夫斯基的康查洛夫斯基透過[郵差的白夜]對其給予了一種淡淡的鄉愁,它像一塊冰,砸過來有些疼,融化了又會變成水。

影像承載着言語的作用,康查洛夫斯基沒有給村莊一個類似于大遠景一樣的整體觀照,卻用一艘劃開湖面的小船建構了一座孤島的形象。這是影片的海報,也是最為詩意與哀愁的一幅畫。夏天的極北地區溫差大,一片霧蒙蒙籠罩在白桦林之上,微風輕輕吹過湖面泛起漣漪,小船緩緩劃至湖中央停了下來,留給觀衆的是郵差的背影。他把被工業文明侵擾的小鎮留在身後,村民們看不見,卻時常想起。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理想的郵差

孤島上的村莊正在人們記憶中消亡,但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怎麼辦,他們在備受關注後又被抛下,今後的人生是怎樣一種延續。

康查洛夫斯基在50多位村民中挑中了阿曆克塞·特亞皮特森飾演郵差裡歐卡一角。特亞皮特森長相有點滑稽,那張似笑非笑的臉很像雜技演員,與此同時又帶着一股無以名狀的憂愁感。這張臉的确很适合這樣一個角色,傳遞信件的郵差,一個曾經的樂觀主義者,裡歐卡的樂觀于當今時代卻是一種尴尬,他的身份也是。與這座孤島的命運類似,他的工作于村民而言不可缺少,卻也隻能服務于他們,與孤島一樣被踩在時代前進的車輪腳下。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裡歐卡不是自甘孤立于時代的鄉間騎士,他與特亞皮特森本人一樣是個普通的村民。但這個人身上卻保留着蘇聯社會主義狂熱時代才有的那種精神,經曆了集體農莊、社會大生産運動,對人類未來抱有不切實際的理想,出了名的勤奮、誠實、無私、質樸。

一個固守理想的人在全民集體狂熱之後,總還是會剩下一點念想,這點念想展現在他的懷舊情懷中。在影片開頭,他的聲音先于他的臉出現了,手裡是一張張舊照。這些照片記述了他以往的人生,自願參軍、搬屋、參加集體農莊建設、離異、好朋友喝醉酒溺亡、戒酒,之後他平淡地加了一句“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他也曾“回訪”早已廢棄的校舍,站在一片廢墟中想象聽見激昂的紅歌表情呆滞。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理想時代留給他的,除了念舊情懷,還有以往提倡的那種待人接物的習慣。他從來不像島上的公職人員一樣闆着臉,也不穿制服,成天穿着一件破迷彩服。裡歐卡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每天開着快艇來往于小鎮與村莊之間,與郵局大媽調調情。

給全村人送信件、年金、報紙,為他們捎帶鎮上的食物以及來自外界的消息,是一個成天想着别人的老好人,或者更确切地說,他是一個舊時代人們理想中的郵差。他對他的朋友阿邦說:“縱使人們都用網際網路了,可總有人需要收到面包和報紙吧”,醉醺醺的阿邦問:“可如果我們都死了呢?還需要郵差嗎?”。這時他們已經走遠,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表情,卻聽到裡歐卡一句堅定的回答:“我們不會全部死掉的”,多麼“理想化”的句子。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裡歐卡愛上伊莉娜的舉動,無非也帶有一種堅守理想的成分。伊莉娜是曾經的積極分子,中學時期的班長,現在仍是一位公職人員。伊莉娜的丈夫于一年前去世,她看似與裡歐卡同病相憐,兩人的精神追求卻相差很大。裡歐卡不願離開故土,他仍堅守着農業文明,教伊莉娜的孩子提姆卡犁地,為過冬的土地翻滾洋芋。而伊莉娜卻向往着湖對面的繁華,這位單身母親壓根瞧不上貧窮的裡歐卡,最後她乘上去往大城市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汽車,根本沒有回頭看哪怕一眼曾給予她許多幫助的裡歐卡。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孤獨的白夜

孤島進入了夜晚,但天色隻是變灰,裡歐卡睡不着,他的朋友阿邦也在自家的木屋裡把毯子拉到頭頂輾轉反側,住得不遠的水手尤拉亦是一夜未眠,這漫長又孤寂的白夜真是難熬。

開頭康查洛夫斯基借裡歐卡送年金一事,帶觀衆大緻拜訪了村裡僅有的四五戶人家。村裡的其他人雖不似裡歐卡那般固守舊時的理想,卻也時常感歎着今不如昔。他們也能接受流行文化的入侵,屋裡時常播放着流行音樂。但他們更還安于傳統,隻有搞拉手風琴跳踢踏舞的康樂活動時,才表現出真正的歡愉。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裡歐卡的好友阿邦是個典型的俄羅斯老漢,嗜酒如命,把領來的年金全花在買伏特加上。他平日裡還有小偷小摸的習慣,裡歐卡的馬達失竊一事,很可能是阿邦所為。但在這個“讨厭的人”身上,康查洛夫斯基依然找到了殘存的道德感。電視中育幼院男孩對着觀衆說出自己的夢想——成為“正直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時,阿邦這個自小也是孤兒的嗜酒者突然老淚縱橫。曾經口号一般的豪言壯語,于這個從小受這種教育,卻如今這樣為生的老人來說,大概是一次遲到的打擊。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康查洛夫斯基在片中幾處設定了幾個魔幻現實主義效果的象征性事物,有幾分賈科長作品即視感。裡歐卡帶着男孩提姆卡滑向一個不同于孤島色調的神秘之境,去尋找多年前藏于水中的怪物,氣氛達到了極緻,怪物卻沒出現,但這一探險卻令新時代誕生的這個孩子吓得哽咽。白夜裡遊蕩在裡歐卡房間裡的灰貓,模樣吓人,像是萬惡的舊社會,又像是時時出現在島上的公權力,屢次出現揮之不去。

周末看電影|「郵差的白夜」另一座孤島

但符号的使用需要配合語境,[電子雲層下]坐在列甯雕像上的人雖然也給人一種不舒适之感,但至少是搭配畫面整體效果的。但[郵差的白夜]結尾,象征機械時代幻夢的火箭,突然出現在紀錄片風格白描的孤島,确實讓人出戲。盡管如此,突兀的火箭升空隻能算是一個小失誤,其整體寓意依舊意味深長。從小鎮歸來的裡歐卡遇上坐在湖邊抽煙的水手尤拉,兩個人感歎着世事變遷,這時火箭升空發出了巨大的聲響,但他們都沒有回頭張望。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