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作者:忘情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46年12月17日,蔣軍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指揮6個師,由輝南、柳河、桓仁、寬甸一線,分多路向八道江、輯安、臨江發動進攻,企圖首先打通通輯線(通化——輯安),完成對通輯鐵路線的封鎖,爾後将民主聯軍南滿主力消滅或困絕于長白山中。

其具體部署是:52軍2師集結于寬甸為右路,由輯安沿鴨綠江西岸向臨江進攻;該軍195師集結于通化二道江為左路,經四道江向八道江和臨江進攻;71軍91師為中路,由桓仁向通化南之六道溝門地區迂回八道江,而後向臨江進攻。位于輝南、金川的60軍182師和暫21師各一部,向濛江地區進攻;新1軍新30師于柳河、三源浦地區,新6軍新22師于山城鎮以東地區,均向八道江地區迂回。另以青年軍207師守備興京、撫順線,以第14師主力于寬甸以西為預備隊,該師一部配合184師550團于沈子窩、普蘭店一線,封鎖遼南之東北民主聯軍。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鄭洞國

12月18日,根據作戰預案,4縱在政委彭嘉慶、副司令韓先楚的指揮下,将下屬3個師分成3路插敵後。12師34團為先遣隊,于12月14日從輯安縣橫路、台上一帶先期出發,跨過渾江插入敵後。1947年元旦這天,該團殲夠三家子據點守敵1個連。12師主力除一部留守輯安外,另一部到鳳城縣石城子地區活動;

10師為右縱隊,于12月18日從通化縣東升村一帶出發,越過梅河口至輯安的鐵路向西挺進,插向蔣軍後方兵力薄弱的安奉線兩側山區。22日在紅廟子與安東軍區3分區會合,即向本溪、撫順、營盤三角地帶挺進。23日攻克遼甯新賓縣境内的平頂山,27日攻克葦子峪,消滅蔣軍1個連。由于缺乏冬季作戰的防寒知識,10師主攻的1個連一夜就凍傷40多人,比戰鬥傷亡還大。29日,10師向堿廠守軍2個營發起進攻。由于沒有實行“一點兩面”戰術,隻是正面強攻,堵截部隊又麻痹大意,因而打成了擊潰戰。31日,10師進攻本溪縣的小市,守軍用裝甲車佯作反擊,步兵乘機逃跑。10師始料未及,雖占領小市,但隻俘敵92人,斃傷30多人,戰果不大。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韓先楚

11師為左路縱隊,12月18日由六道江出發,越過梅輯鐵路、通永公路(通化——永陵),繞過通化向桓仁、寬甸地區進軍。一路上連克釣魚台、雙山子,于31日攻克寬甸縣境内的牛毛塢,消滅那裡的地方武裝百餘人。1947年1月1日又攻占太平哨。蔣軍52軍第2師守敵潰逃。

為配合4縱深入敵後作戰和牽制遼南地區蔣軍,遼南軍區第1分區率第1團挺進青城、岫岩地區,依托青涼山建立遊擊根據地;第5分區率第4團依托關東州(即大連市)向外發展,遼南獨立1師第1、3團進至莊河、岫岩萬福地區,依托一面山、步雲山山區建立遊擊根據地;師主力沿碧流河向北挺進。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4縱在敵後半個月作戰,攻克據點20餘處,殲敵3000餘人,開辟了堿廠以東、牛毛塢以北、桓仁以西,縱橫150餘華裡的山區根據地。此舉大出杜聿明意料,他急調新22師、91師回援本溪、桓仁,減輕了臨江地區的壓力。

3縱主力承擔了保衛臨江的任務。在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劉西元指揮下,我方正面以9師和獨立2師一部、4分區獨立團及李紅光支隊一部,位于涼水河子、金川、老嶺一線實施運動防禦,保障主力側後安全;7師于四道江、五道江、下四平、旱蔥溝地域作為第一道防線,節節抗擊。8師主力集結于紅土崖、三道陽岔一帶,以運動防禦節節阻擊91師東進,逐漸退至紅石部子一線作最後抵抗,并準備協同7師在三岔子、林子頭一帶圍殲蔣軍。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12月22日,蔣軍第52軍2師占領輯安;1947年元旦,第195師584團進至六道溝門杉松窩一帶,接替第71軍第91師防務,鞏固了通輯封鎖線,與第3縱隊對峙。

12月24日,林彪電告陳雲、肖勁光:北滿部隊主力将到松花江南岸作戰,以配合南滿行動。在這封電報中,林彪提出了打“硬拼戰”的新戰術,即集中優勢兵力,實行“一點兩面”戰術,以死打硬拼的精神拼掉敵人一部分。

林彪認為,“東北我軍由于群衆條件的不成熟,我甚難秘密地接近敵人,所遇敵又較強,非一打即垮。又由于敵鐵道公路太繁,增援甚快,故甚難求得通常優越條件下各個擊破的殲滅戰。但為了打掉蔣軍的王牌。為了降低敵人的猖狂,為了使我半生不熟的條件,成為完全成熟的條件,在一定時期内(條件在半生不熟的狀況中),在一定限制内(以數個師的兵力,不以全軍),有時即遇條件不充分,亦須斷然猛打,争取成為殲滅戰。如不能殲滅,隻要慘重地打擊了敵人,雖無多的繳獲,亦算勝仗。因他的間接勝利甚大,故最近我們除過去所謂殲滅戰、遊擊戰外,現在提出一種新型的作戰,即名硬拼戰”。“這種作戰與過去的不同點,則為不是有十足把握的結果可能成為殲滅戰,亦可能雙方都傷亡慘重”。林彪最後說,北滿将這樣打,希望南滿也運用這種戰術。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陳雲、肖勁光研究了林彪的電報,28日回電表示:“長白山區山高地險森林叢密,道路有限,人煙極少,糧食困難,有利于打運動戰,利于防禦戰,尤以嚴寒酷冷攻難守易,我們準備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硬拼戰。今天在敵人主力進攻南滿情況下,我們領先前後兩條戰線的密切配合,以分散敵人回扯敵人,各個擊破敵人,争取南滿的堅持。我們對于硬拼戰的方法很同意,在南滿及東北作戰,根據地不成熟,機動地區受限制,敵強我弱,緊迫壓縮以及我軍主力存在的條件下,事實上不得不拼掉幾個棋子,改變力量。”

鑒于新22師和91師西調本溪、桓仁,進攻臨江的蔣軍已暫取守勢,遼東軍區于1947年1月4日,集中第3縱主力,4縱炮兵團和12師36團,向通輯線上的蔣軍展開反擊。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3縱7師向進攻六道溝的蔣軍發起攻擊,占領了熱水河子,迫使敵軍退到二道江和三道江地區。配合作戰的8師因動作遲緩,未能按時進攻,沒有達到殲敵一部的目的。蔣軍為了控制有利地區,保障通化安全,複于8日反撲,占領了熱鬧街、楊木橋子。

1月10日,3縱主力向熱鬧街之195師發起進攻。由于沒有組織協同,又沒能形成包圍圈,緻使195師逃向三道崴子。此後,195師為了保持與通化的聯系,又大舉反攻。3縱沒掌握積極防禦的要領,隻是在戰壕裡和對手頂牛,你上來我就打,你退我也不追。12日,195師以4個營兵力向龍頭地區發起進攻,一度占領了幾個高地。7師組織兩個團反沖鋒,又奪回了高地。為了改變這種拉鋸戰,軍區首長訓示3縱集中7師、8師進攻頭道崴子之敵。13日,3縱開始向敵進攻。先頭部隊攻占一個高地,消滅了1個連的守軍。其他部隊也連續突擊,195師終于頂不住,向通化方向逃竄。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杜聿明

鑒于民主聯軍切斷了通化與輯安間的鐵路,杜聿明為了恢複聯系,指令52軍2師從輯安向北進攻,于1月16日占領頭道崴子,企圖與195師會合,再次打通通輯線。2師發覺民主聯軍向自己側後迂回,便急忙向輯安退卻,其第5團在青溝子一線。18日,4縱12師36團進攻輯安,調動第5團南返,4縱主力于大蚊子溝向北出擊,3縱7師由楊橋子向南出擊,8師于天橋山地區擔任截擊,9師向通化方向警戒,形成對蔣軍第2師5團的夾擊之勢。19日,4縱11師截殲5團一部,10師和7師遭遇第195師584團。一夜激戰數次。1月20日晨,584團大部逃脫,隻有位于小荒溝的1個營被全殲。

至此,曆時1個多月的一保臨江結束。民主聯軍南滿部隊打破了蔣軍打通通輯鐵路、公路企圖,收複了通化以南地區,共殲滅蔣軍4900餘人。

一保臨江,林彪反常打“硬拼仗”:以死打硬拼精神,拼掉敵人

一保臨江是南滿分局上司決定堅持南滿方針後,我軍在極其艱苦條件下打勝的第一仗。當時部隊非常疲勞,武器、糧食、服裝都十分缺乏。3縱和4縱均未休整,就投入了内線和外線作戰。在東北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許多人沒有棉衣棉褲,隻能把草綁在身上禦寒。4縱挺進敵後凍傷減員679人,約占全部總傷亡1525人的44%。

此仗雖然打勝了,但也暴露出民主聯軍的作戰指揮上的一些不足。主要是集中兵力不夠,擊潰對手後未能大膽包圍全殲。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