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堅智謀不下諸葛,隋朝為何短命,末帝居然禅讓李淵

作者:老王的曆史閑談

隋朝是我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年代,它結束了我國南北分裂百年之亂局,因為隋朝短命,且與唐朝承上啟下,是以現在的人們通常稱之為隋唐,能短短數十年統一全境,顯然開國皇帝楊堅智謀不下諸葛,但為何隋朝會如此短命,不到半個世紀就夭折呢?

南陳北齊

楊堅智謀不下諸葛,隋朝為何短命,末帝居然禅讓李淵

南北朝其實在幾百年當中,也發生了不少的政變更替朝代,但始終沒有人能夠站出來統一全國,直到南陳跟北周北齊并存的時候,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契機,因為北方終于再次統一,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消滅了北齊,北方總算結束了分裂,綜合國力大大上漲,然而繼位的宣帝、靜帝都比較弱雞,成天就知道玩,并且還因為酒色掏空了身子死的早,在這樣的情況下,外戚楊堅開始把控朝政。

本來楊堅也沒法翻天的,但有趣的是,因為他的權力太大,皇帝也不管,引起了很多人不滿,這其中就主要包括了很多的北周宗室,然後皇室宗親們聯合了一批人造反,想要把楊堅幹掉,結果楊堅這個老狐狸大喜過望,本來他這一輩子的權利最多也就是達到一個權臣幹政,宗室們直接造反,讓他出師有名,然後輕輕松松的,一個個二百五似的宗室都被幹掉了,失去了朝堂上的競争對手,楊堅的風光瞬間達到了巅峰。

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禅讓楊堅,對靜帝而言,這可能是被脅迫的,也可能是樂不思蜀,畢竟這哥們啥也不懂,除了繼承了一個皇位之外一無是處,總之楊堅順理成章就将靜帝取而代之,成立了大一統北方的隋朝。

滅南陳

楊堅智謀不下諸葛,隋朝為何短命,末帝居然禅讓李淵

本來南北兩朝安分了這麼多年,大家各過各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小有沖突,但是大規模戰争不多,并且經常打個平手,地盤也固定了百來年,楊堅這當上了皇帝,突然感覺自己做得還不夠,野心促使他對南陳下手,一開始雙方也是打得有來有回,但楊堅後來聰明了,開始玩陰的,直接正面戰争1:1的傷亡沒得玩,但咱們可以搞點花招,楊堅開始不斷的騷擾南朝,破壞對方的農耕與軍備,正面戰場沒怎麼打,但是南朝的後方儲備遭了秧。

經年之後,南陳國力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公元590年,楊堅徹底吞并南朝,隋朝屹立在曆史長河中,長達幾百年的分裂之後,中國再一次迎來了大一統,隋文帝顯然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人。

起高樓、樓塌了,隋朝的夭折秘聞

楊堅智謀不下諸葛,隋朝為何短命,末帝居然禅讓李淵

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後,隋文帝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繼續不斷的在穩定局勢,他成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三省六部制,并且首次設立科舉,極大地提高了寒門學子入世當官的可能性,畢竟是剛剛成立的新朝代,是以做起事來也是非常的有魄力,舊貴族的九品中正制選拔,基本上就是把各大家族的年輕一代吸納到官場當中,屬于階級固化。正常情況下來說,科舉制也是沒有辦法去通過的,因為這等于你要得罪所有的貴族,大家族都不聽話了,後果很嚴重可能會使國家直接崩潰。

然而隋文帝清晰地看到了階級固化之弊端,這樣太不利于人才選拔,是以毅然決然地推行科舉,至于舊貴族們,對剛剛統一的隋文帝來說根本不是事,新朝新氣象,不聽話的直接斬,楊堅雷厲風行的态度讓大家都沉默了。

最後,隋文帝外交突厥,内修運河,鼓勵耕地,讓隋朝達到了曆史上未曾有過的一種新高度,軍武強盛、國庫豐盈以及人才輩出,這些都是隋朝進入巅峰時期的原因,甚至周圍的很多小國,包括高麗日本,在當時都開始吸收隋朝先進的文化制度,至此,大隋高樓已起,似乎萬邦臣服隻在朝夕。

然而,這個看上去堅不可摧并且具有威懾力的高樓,居然在短短的幾十年内就徹底走向崩塌,樓起樓塌的速度讓人咋舌,有點秦王掃六合,然而秦自二世而亡的詭異感,樓起是隋文帝,那麼樓塌出自誰之手?

這哥們叫楊廣,是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在楊廣執政的這十多年裡,其實一開始還好,畢竟便宜老爹打下來的江山底子很不錯,而他同樣在推廣之前效果不錯的一些政策,比如說開鑿運河發展商運,發展軍隊鎮壓周邊小國等。

也就是說,隋炀帝跟隋文帝的處事方針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問題在,他爹楊堅做事還是一步一步的,隋炀帝做事則有些操之過急,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于是在過于頻繁的征調民力,以及發動對外戰争後,隋朝的内部開始分崩離析,民心出現了極為嚴重的不穩定。

楊堅智謀不下諸葛,隋朝為何短命,末帝居然禅讓李淵

導緻隋朝滅亡的原因很多,民心動蕩是主因,但最關鍵的導火索可能是高句麗之戰,原來楊廣不僅修運河修宮殿很急,在打仗這方面他也是急得不行,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事先調查,準備完善再出擊的說法,楊廣滿腦子都是開疆擴土,想在最短的時間裡将高句麗收入版圖,結果在人生地不熟,且任人不善等多個原因下屢遭失敗,多次戰争的失敗,讓隋炀帝在人們心中的威望跌至了谷底,國内過度的征調民力也讓百姓不得不反。

611年,山東河南水患出現百十萬災民,隋朝也并沒有好的安撫善後措施,星星之火就從這一批已經活不下去的農民開始,很快整個隋朝就開始分崩離析,越來越多的反叛出現在全國各地。

為啥都是“禅讓”

混亂了數年之後,618年,隋朝第三任皇帝隋恭帝禅讓李淵,李唐立世,一個嶄新的時代出現了,不過這裡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因為隋恭帝禅讓李淵,才讓李唐名正言順,但禅讓二字談何而來,說起來很搞笑,開國皇帝楊堅當年也是以北周靜帝禅讓之名建立隋朝,這天曆史重演,估計楊堅臉都綠了,當然了,禅讓這種詞大家聽聽就完事了,說是隋恭帝真心禅讓也沒誰信,估摸着這脖子上架的刀應該不止一把吧。

那麼隋恭帝的禅讓是否代表隋朝滅亡呢,某種程度上是的,但實際上,隋朝在之後的國内亂局當中,依舊苟延殘喘了10多年,原來隋恭帝楊侑“禅讓”給李淵,但楊堅楊廣子孫衆多,還有其他人不服,李淵稱帝同年,楊堅的一個楊侗在洛陽稱帝,意圖再次重新開機大隋江山,然而隋朝确實不得人心,楊侗也是個秋後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

“禅讓”3.0

楊堅智謀不下諸葛,隋朝為何短命,末帝居然禅讓李淵

在李淵得到楊侑禅讓稱帝後,楊侗手下的權臣王世充也想效仿,619年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的大臣去勸說楊侗,拼命贊賞王世充乃治世之能臣,振興天下非他莫屬,彩虹屁拍了一大堆,最後楊侗才發現,這些人是要勸說自己“禅讓”王世充,當下他就發火了,把這些大臣罵的狗血淋頭,朕的江山,禅讓你們個頭啊,都給我滾!

得知楊侗的反應後,王世充笑了,好家夥,看不清形勢是吧?朝廷裡誰說了算,你不知道嗎?

很快,腦瓜子不太聰明的楊侗錯失了“和平禅讓”的機會,4月,他被王世充軟禁深宮,5月,楊侗暴斃身亡。

是以說,樂不思蜀至少能活,或許阿鬥真的不笨,至少比楊侗聰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