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戰軍是一支能打硬仗,為全局戰略付出巨大犧牲的部隊,是以在發展中受到限制,與三野、四野比起來顯得有些弱小。

那麼,從二野走出來多少開國上将呢?
其中有李達、陳錫聯、楊勇、蘇振華、陳再道、王宏坤、郭天民。
說起這些上将,郭天民顯得有些憋屈?
郭天民在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擔任過參謀長和軍事指揮員。抗戰時期一直在聶榮臻上司的晉察冀軍區工作,從軍區副參謀長轉為軍分區司令員、冀察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争爆發後,他擔晉察冀軍區2縱司令員。他曾對張家口保衛戰而憤憤不平,原因是軍區之前整編讓10萬人轉業,導緻軍區武裝力量削弱,張家口才被迫撤軍。
心直口快的他,把自己内心的意見全部拿出來,擺在桌面上,給軍區一個措手不及,最終被暫停職務。
1947年4月,朱老總率領中央工作委員會到晉察冀指導工作,得知郭天民的情況,找他談話。對他說一番非常受用的話,一個人反映問題途徑很多,不能隻圖一時之快。
朱老總接下來問郭天民去哪裡工作,他說想到劉鄧麾下工作。
8月份,他擔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參謀長。在級别上,他沒有降職,可是從一線帶兵變得縱隊司令員為副參謀長,隻能從旁協助司令員和參謀長工作,顯得有些憋屈。
當時劉鄧大軍正好趕上千裡躍進大别山,郭天民參加這一個偉大的戰略任務。
抵達大别山後,為站穩腳跟,劉鄧兵分兩路,讓郭天民到鄂豫軍區擔任副司令員,協助王樹聲工作。
王樹聲雖然是軍事幹部,他要處理的事情很多,軍區需要加強上司,郭天民到軍區負責帶兵打仗。
可惜鄂豫地區到處都是山區,兵力有限,隻能與敵軍大打遊擊,配合主力作戰。在淮海戰場上,國軍被抽調後,兵力空虛,在王樹聲和郭天民的率領下,解放多座縣城。
對于打慣大仗的郭天民來說,打遊擊戰太憋屈,一直想與敵軍大幹一場。隻可惜,他沒有身在一線部隊,也隻能想想而已。
淮海戰役後,中野改編二野,組建兵團。他被抽調到陳赓兵團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這把郭天民高興壞了。
誰不知道陳赓打仗厲害,在抗戰時期,率領386旅打過不少好仗,日軍點名要消滅386旅。
解放戰争時期,陳赓率領4縱、9縱、38軍組成陳謝集團8萬多人,與劉鄧大軍、陳粟大軍形成品字形态勢,像一把鋼刀直插國軍腹地。
1949年,渡江戰役後,陳赓率領4兵團,一路解放江西、廣州,尤其在桂邊大圍殲戰作戰中,4兵團歸四野指揮,兩軍殲敵16萬7千多人,4兵團就殲滅7萬餘人,可見其戰鬥力強悍。
郭天民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一直與陳赓在一起,身處一線,打得很野。
最終,郭天民憑借資曆和職務、戰績,授予上将,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