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麗珠

作者畫作
雖然最初備孕的那陣子我像打了雞血一樣,準備了不少孕産所需物品,但是後來的事情幾經周折,“築巢”工程也就成了爛尾工程。當我終于回到自己家住,有條件再次将它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突然發生了“血窦”事件。二魚的提前到來,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一時間把全家折騰得人仰馬翻。東西沒準備還是小事情,意見有分歧才是大麻煩。由于事發突然,我們家還沒來得及就“起名”問題溝通想法,統一意見,于是乎發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沖突。
每一個中國人都很重視給孩子起名字,因為它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号。對于社會來說,不同時代的人名都具有相應的時代烙印,甚至能夠展現一代人的價值觀。對于個人來說,名字跟随自己一生,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及其原生家庭的觀念和品味。每個人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都試圖在兩三個字内融入自己無限的愛意和希冀。可是問題是,願望相同,方式不同,出自不同時代、不同家庭的人尤為不同。
比如我,一個80後文藝女強迫症患者,在意的是名字的寓意、美感,以及互相之間的關聯。前面說過,由于他倆在我肚子裡時好像魚兒遊弋,是以我給他倆起的小名都叫“魚”。由此聯想到“北冥有魚,其名為鲲”,我希望他們有機會認識到世界的廣闊,也有能力在廣闊的世界中揮灑自如,獲得一份屬于自己的快樂和自由。除此以外,我還追求這個名字音律和諧,字形優雅;既沒有生僻字,又不會太俗氣;既含君子之風,又有陽剛之氣。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符合傳統習慣,一看便知是兩兄弟。
遠在老家的魚爺爺并沒有否定我這些想法,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得花錢找人算算。其實給老大起名時,也是這樣,但好在第一個孩子選擇餘地大,選擇時間也很充裕,我把起好的名字交給魚爺爺,不久收到回報,說大師看過了,沒有任何異議。然而這次二魚早産,一方面是時間來不及,另一方面是我住院溝通不便,于是魚爺爺直接找到那個大師求名。大師看了生辰八字,沒給名字,而是給了一個限制條件,那就是“筆畫數必須是17或着37”。魚爺爺派魚爸爸向我轉達,特意叮囑“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這可要命了!符合大師給出的限制條件,又聽起來像個人名兒的漢字組合根本就沒有幾個。如果再套上我那些矯情的想法,幾乎就找不出一個!做完手術以後需要輸很多液,由于我整日舉着字典找字,姿勢不對,藥水沒有進入血管,我的胳膊成了注水肉,整個都腫了起來。我找不到兩全其美的字,又不甘心放棄自己的想法,隻能等待晚上探訪時間,求魚爸爸為我做主,跟老家那邊溝通。沒想到,魚爸爸買了本《康熙字典》研究了幾天,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他想出一個包管所有人滿意的名字。結果,我一聽,差點噴出一口老血。
我不能說魚爸爸不顧及我的想法,我隻能說他是個心思大條,又一門心思和稀泥的家夥。于是,我在醫院跟他吵了起來:
他說:“省省事吧,聽老人的意見就完了!”
我說:“我是這個孩子的第一作者,我對他有命名權!”
他說:“我也是作者,也得參與意見!”
我說:“已經姓你的姓了,還要怎樣?”
他說:“你怎麼就不能了解了解老人年紀大了呢?”
我說:“你怎麼就不能可憐可憐産婦剛做完手術呢?”
他說:“反正都是為了孩子好,誰起名字都無所謂吧?”
我說:“一個人一生有多少次機會為新生命命名?我想我隻有這兩次而已。我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更不可能花錢讓别人代勞!”
每次溝通都互不相讓,最後探視時間到了,他拂袖而去,而我肚子氣得鼓鼓的,感覺傷口快要炸開。我沒叫護工幫忙,強掙紮着從床上下來,一隻手舉着打點滴的藥瓶,一隻手捂着肚子上的傷口,彎着腰在走廊裡蹭着來回走。别人以為我龇牙咧嘴是因為太疼了,其實我感覺傷心透頂,一腔怨氣無處發洩,隻有疼得直冒冷汗,我才能覺得舒服些。
光生氣是沒用的,因為根本就沒人看得見,如果老家不同意,魚爸爸就不去上戶口,于是我日夜捧着手機,開始研究起名網站。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網站也是用生辰八字對應名字筆畫占蔔吉兇,但是得出的結果卻是五花八門。我試遍了之前想出來的那些名字組合,終于挑出一款我自己感覺說得過去,又在好幾個起名網站上都評價較高的名字。然後,直接拿着這個名字,給老家打電話。
事實證明,學點什麼都是有用的,我大學時候選修過《周易》,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我從太極生兩儀講起,講到算卦都有很多種解法,哪能隻有17和37能用呢?說了快半個小時,魚爺爺雖然還是将信将疑,但又拗不過我,好歹表了個态:既然專業網站說這個也行,那就這個吧!
一場風波總算是平息了,二魚就這樣有了自己的大名。我問過魚爸爸,如果我把寫這件事寫成文字,魚爺爺會不會不高興?
他說,魚爺爺當時主要是因為二魚意外早産而着急。再有就是覺得當年給自己兒子起名字就沒起好。現在他兒子和我兒子都挺好,自然也就想開了。
未完待續
(關注【青稞營】微信公衆号:QingKeCamp,參加微課分享,與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