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産經資訊不錯過】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中國神劍,橫空出世
我國第一代陸基巡航飛彈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永才
為您講述
愛國奮鬥,建功立業的故事
一腔熱血鑄長劍,幾經磨難。
巡航夢,殚精竭慮,卧薪嘗膽。
英雄無悔英雄志,神劍有情神劍寒。
何須問,克千難萬險,日夜盼。
壯三軍,心願償;展雄風,閱兵場!
驚天地,雄踞山川海疆。
百發百中打得赢,百戰百勝強中強。
倚天劍,能劈波斬浪,射天狼!
巡航飛彈到底有多牛?
1991年的海灣戰争,美國“戰斧”式巡航飛彈第一次大規模使用。
戰争期間,美軍一共向伊拉克軍隊發射了288枚“戰斧”式巡航飛彈,準确摧毀了伊拉克軍隊的指揮控制機構和防空陣地。
那麼這種飛彈究竟厲害在哪兒? 與彈道飛彈相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其實巡航飛彈的飛行速度比彈道飛彈慢不少,射程也不如遠端彈道飛彈或者洲際飛彈,但是,巡航飛彈還是有很多彈道飛彈無法比拟的優勢。
與彈道飛彈相比,巡航飛彈體積更小、重量更輕,而且可以超低空飛行; 因為沒有固定彈道,巡航飛彈很難被發現和攔截。 不僅如此,巡航飛彈還适合多種發射平台,既能在地面、水面發射,又能從空中、水下發射。
加之巡航飛彈的成本低,就是比彈道飛彈便宜,可以一次發射好多枚。 比如第二次伊拉克戰争的時候,美軍一共向伊拉克發射了802枚“戰斧”式巡航飛彈。
這麼多的優勢,巡航飛彈已經成為了世界軍事強國中不可或缺的戰略和戰術武器。
中國也要有自己的巡航飛彈
巡航飛彈這麼厲害,出于我國的國防安全,我們當然也要造。
任務交到了劉永才和團隊手上。 但相對以前劉永才曾經參與過的飛彈型号,巡航飛彈的研制難度實在太大了。
巡航飛彈所使用的發動機,是劉永才和團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發動機研制之前,國内有關部門曾給出過這樣一個結論: “就是花10個億,搞10年也不敢保證一定能搞成。”
巡航團隊大部分成員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研制發動機的時候,面對極其有限的外文參考資料,一些剛剛參加工作、缺乏經驗的科研人員,甚至捧起詞典從語言開始學起。
在距離三院不遠的一座小山上,停着一架“轟-5”式轟炸機。 那時,因為沒有相應的風洞技術,巡航飛彈發動機的近百次模拟實驗,都是通過這架飛機才實作的。
就是憑借着這樣的科研方式和堅定的決心,兩年的時間,劉永才帶領團隊先後攻克了動力、制導等11項技術名額。
巡航飛彈發射試驗的日子,就要到了!
發射,失敗了
2001年冬天,裝滿了精密的試驗裝置的專列離開北京,奔向數千公裡外的大漠靶場。 這趟專列,也承載了整個巡航團隊十年的付出與期待。
然而故事的發展,卻并不像人們所希望的那樣。
第二枚試驗彈發射出去不久,就開始急速下墜,并在距離發射陣地不遠的地方墜毀爆炸。
發射,失敗了。
所有的壓力,所有的質疑,那段時間,劉永才和整個巡航團隊承受了太多。
從那次失利開始,劉永才和巡航團隊基本沒有了周末,春節也隻休息了兩天。很長一段時間,尋找事故原因以及潛在風險,就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當時的很多年輕人并不知道,這位與他們一起熬夜拼命、年近花甲的總師,胃部卻隻有常人的三分之一。
研制巡航飛彈之前,劉永才曾參與研制了另外一種重要的飛彈型号。 由于常年出差和不規律的飲食作息習慣,積勞成疾,他的胃部是以被切除了三分之二。
中國,竟然做到了
兩年的調試,劉永才和團隊不僅找到了此前失利的原因,還排除了研制和生産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隐患。
2003年,搭載着科研人員和試驗裝置的專列再次啟程,并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離開北京,奔向靶場。
就在發射試驗的前一個小時,劉永才和團隊成員們還在确認着一個個細節,以防任何一個小的纰漏釀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早上8點,指揮大廳傳出了指令:“10、9、8、7、6、5、4、3、2、1,點火!”
巡航飛彈拖着長長的火焰,呼嘯着飛出了發射筒。
遙測跟蹤正常……飛行正常……
兩個多小時後,大廳裡傳出了激動又果斷的聲音: 成功!
這張照片就是巡航飛彈試驗成功的那一刻拍攝的,照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流露出了無比的喜悅。 這一刻,他們已經等待了太久。
試驗成功後兩年多的時間裡,劉永才帶領巡航團隊,相繼完成了巡航飛彈從定型到裝備的過程。 中國也正式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巡航飛彈的國家。
200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閱兵儀式上,身披迷彩戰衣的我國第一代陸基巡航飛彈首次亮相,威武地駛過天安門廣場。
西方媒體驚呼: 中國,竟然做到了!
巡航飛彈的研制任務圓滿完成後,劉永才曾經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他心中的萬千思緒:
霹靂神劍,刺破蒼穹;酸甜苦辣,周遊其中;威震四海,一代枭雄;保衛邊疆,必建奇功!
新聞連結:
國企公開課 | 劉石泉:怎樣成為一名黨和人民需要的技術專家
重磅 | 2枚快舟火箭同一發射場6小時内連續發射圓滿成功!
重磅 | 湖南航天混改增資簽約 中國航天科工持股調整至68.35%
來源 ✎ 飛航文化傳媒、航小科
視訊 ✎ 三院電視台
編輯 ✎ 彤彤
校對 ✎ 簪子
監制 ✎ 鄭貴來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轉載自中國航天科工,所發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産經資訊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位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