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門的世界感悟

楚門的世界

“我們向來接受呈現給我們的世界。”正如《楚門的世界》中展示的一樣,即便我們懷疑過,迷惑過,自己的内心總會給自己一個肯定的解釋,去說服自己。

楚門的世界感悟

電影的主人公楚門是一個被導演組收養的孤兒,從小到大楚門都生活在一個類似隔離的島上,他身邊的人都是演員,裡面一切都是道具,這個島是一個巨大的攝影棚,裡面有約5000個攝影機,24小時轉播楚門的生活,島裡面所有發生的事情除了楚門之外都被島外的制作方們控制着。同時,在這個世界之外,“楚門的世界”是一個舉世矚目電視劇,在人們厭倦了普通戲劇中虛僞而不真實的表情後,越來越多的觀衆癡迷于這一部“真實”的電視劇。影片叙述了楚門最初疑惑,漸漸證明,奮起反抗的過程,耐人尋味。

《楚門的世界》能成為一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優秀作品,不單單是因為令人為之驚歎的劇情構思,更是因為各個角落細節的伏筆設定巧奪天工,頗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韻味。

楚門的世界感悟

“優秀的影片處處都是伏筆。”的确,諸如影片最初掉落了一盞巨大的燈、妻子結婚照上的交叉手指、生活中對一些用品的如同打廣告般地故意刻畫等等。細膩的伏筆将影片完整的串連交織在一起。

縱觀整部影片,可以發現有着明暗兩線穿插交替着推動着劇情的發展,我們可以以主角楚門的覺醒過程作為明線基礎,把故事情節拆分為四個部分。

1.在楚門與自己的初戀施維亞(羅蘭)跑去海灘,施維亞借此機會告訴楚門桃源的真面目後,就在楚門的心裡埋下了覺醒的種子,可以說施維亞的話是整部電影的導火索,導演巧妙的将其設定在了電影中間楚門的一段回憶。但因為這着實誇張的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第一時間接受并了解,是以在施維亞離開後,去斐濟尋找她僅僅成了夢想。

2.楚門在上班途中,因為廣播系統的故障,他意外地聽到了有人在廣播自己的行蹤群組織街上行人、車輛的移動,并發現了電梯裡有着奇怪的隔間。這利用一種非常巧妙且出人意料的方式制造沖突,它使本藏在楚門心中的種子開始們萌芽,使楚門不再相信身邊的人和事,并重新開始思考施維亞當時對自己說的話,逐漸開始了覺醒。

3.楚門多次想離開桃源卻總是不成功,然而他并不傻,他意識到自己每次想離開而碰到的意外事故,都是有人特意安排好的,慢慢的他已經基本了解施維亞當年的那番話,“世界”都在圍着自己轉。此刻的楚門基本已經覺醒了。

楚門的世界感悟

4.此時的楚門對周圍的一切已經不再相信,可他仍然相信自己的發小——馬龍,與身邊最最親近的朋友是不會欺騙自己的,而我們又何曾不是這樣呢?又有誰願意去相信自己的發小會與欺騙自己的世界為伍?但當他将自己的這些離奇的經曆與馬龍說起時,從馬龍安慰他的語氣與口吻中,他才發現了馬龍的真面目。這也是整部電影中最巧妙的轉折,正是因為這個轉折,成功地将劇情推到了高潮,此時楚門已經完全覺醒了!

之後的劇情發展就如同順水推舟一般,将高潮如約而至的推向到觀衆的面前,而這一切能夠流暢的進行,先前那些劇情的推進與情節的轉折功不可沒,而暗線——楚門與施維亞的愛情線,也是本部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楚門的世界感悟

楚門對隻與自己相處過一個晚上的施維亞戀戀不舍,他對施維亞隐藏着的那份愛成了自己逃出桃源的不竭動力,也正是因為這份愛他才沒有被這離奇的世界所擊垮,他才願意打破一切不平凡。施維亞作為楚門心中最後的信念,拯救了無依無靠的楚門。這穿插在全文中的愛情線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讓人們在思考這部暗含哲理的電影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擁有着最終能夠給人帶來溫暖的魅力。

另外,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角色的設定也别具匠心,他們存在的意義并不僅僅是影片表面上與劇情單單的聯系,更是有着對現實的一種映射,當你細細品味這些人物時就會産生許多與之前不一樣的思考。

首先當然是我們的主角——楚門。Truman指的就是虛拟世界裡唯一“真實的人”,楚門這個人物的設計就是在代表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其實和楚門一樣平凡,也過着與楚門類似的生活。在影片中,楚門有着一個被别人所操控的人生,我們都為他的經曆感到不幸,而反觀現實,我們自己的人生會不會在某種意義上也被一堆計劃所操控着呢?我們從小就要學着說話、走路、按時吃飯睡覺,之後到了一定年齡就要上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到了工作時我們就過着每天幾近相同的生活,積攢每個月領着努力掙來的錢,準備着買車買房,結婚生子,教育兒女……而戲中的楚門所代表的就是那些不屈于命運安排的人,這些人不願意接受别人給自己安排好的人生、不願意被各種計劃束縛住、不願意過着每天重複,失去期待與夢想的生活,他們敢于去打破這安穩的生活去做自己真正喜歡、渴望做的事,去尋找自己在原有生活中永遠也看不到的風景,這樣的活法更像是一個“人”而非一個空有軀殼的機器。

在我看來,那位導演是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配角,雖然因為故事情節的需要,他并未從故事開始時就出現,而他的出現卻能夠讓整個故事産生一次大反轉,讓觀衆更了解事實的真相。而這位操控整個節目的導演,他所代表的就是所謂的“上帝”、所謂的“命運”,他以為他能操控全局、操控楚門,但在最後,當導演看到楚門為了夢想,克服了自己對水的恐懼,勇敢地駕船迎面風浪,向着事實、向着自由駛去時,他向楚門妥協了,連這個“上帝”也開始佩服這個真正想擺脫所謂命運、擺脫所謂枷鎖,渴望着自由、追逐着夢想的人。

楚門的世界感悟

電影的最後,我們可以看到《楚門的世界》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幾近和諧與平凡的和平世界——桃源,在這個世界裡楚門不會受到不法分子的迫害,不會經曆人生中巨大的挫折,不會因為生活的苦而感到煩惱,于是我們把這個名為The best place的世界譯為桃源。可這個“完美世界”——桃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楚門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一個世界越理想,而裡面的人就越缺少夢想,而這些沒有夢想的人所組成的世界,也必定是沒有夢想的世界。《楚門的世界》抛給我們這一種思考,使我們在面對這個有着重重問題的世界,面對這充滿挫折的人生時,又看到了曙光與希望。

楚門追求真正自由的決心感動了所有人之後,他終于走出了那個虛拟的世界,楚門所教給我們的正是去質疑的勇氣和永不言敗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喜歡是因為對世界的疑問,喜歡是因為Truman對愛的執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