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6日,主題為“萬物互聯,聚變未來”的GIEC2017全球網際網路經濟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上特斯聯副總裁謝超進行了演講,會後謝總接受了至頂網的采訪。

采訪中,記者與謝總就為什麼物聯網要與人工智能協同發展,以及什麼時候才可以正式商品化的問題進行溝通。
“通過物聯網中好像神經元一樣的傳感器來感覺我們周邊的環境,收集資料。人工智能好比人的大腦,可以對資料進行處理和挖掘。兩者如果都是獨立存在的話,生命會變得沒有價值。”特斯聯副總裁謝超先生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開始了本次采訪:
“物聯網所收集的海量互動資料被視為是打開商業智能化時代的關鍵之匙,而要将IOT和AI應用落地,則必須找到一個能擷取海量有效資料的切入點。是以,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特斯聯鎖定以IOT+AI為技術基礎的“智能物聯網”新賽道,全力打造未來建築與未來城市的“智慧大腦”,為多場景生活、辦公和城市管理提供行業解決方案。”
在采訪中,謝總還向我們闡明了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本質差別:
“傳通的網際網路,沒有基于的相關裝置,資料收集的通道,多通過于PC端、手機端收集相關的資訊。先天的制約了資料收集或者說‘神經元’的密度。對于物聯網而言,環境中的所有裝置都會變成一個傳感器,收集相應資訊。物聯網産生的資料量要遠遠大于網際網路所産生的資料量,海量資料為企業提供深度的見解創造了可能。但物聯網需要在每一個場景中進行深度改造,才可以将傳感器部署進去。這需要紮紮實實、穩紮穩打的去進行發展。”
“傳感器的成本逐年下降、趨于成熟的通訊技術、重要的随着人們多年對物聯網的認知,洗去了物聯網的浮華,現在可以腳踏實地的去做這個事情,無論是物聯網還是人工智能,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現在所需等待的是,在哪些行業中,可以先行對其爆發出來,比如現在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的行業領域比較單一,是以發展速度會很快。但物聯網應用在例如建築、工業、城市等綜合領域的複雜場景時,它的發展就會慢一些。但是有前些年技術發展做基礎,未來也會以更快的速度進行發展。”
在接下來的采訪中,謝總還向我們強調:“特斯聯在未來建築中,打造的是一個未來建築的作業系統——ABAS
BI,它不僅能夠将人力、裝置、能源、通行與停車管理等營運資料,與樓宇自有資訊技術系統互聯互通,形成一個高效低耗的智能化樓宇管理平台;同時,ABAS
BI作業系統相當于建築的“大腦”,可以實時采集建築運作各個方面的資料,并通過對海量建築資料的采集、清洗、存儲、傳輸、運算以及深度學習形成對樓宇的智能化控制,實作自動化運作通過在建築中加設傳感器或控制器,對整個建築的運作狀态産生完整了解,進而進一步提長建築運作效率,降低使用能耗。”
“在未來城市中,特斯聯在建構城市基礎的全新平台,将建築、人口、安防等資料進行收集,通過技術手段去分析,進而可以對整個城市更加深度的去進行管理。”
“而‘未來金融’則通過技術手段,創造了金融資産,開發創新金融産品,一方面助力‘未來建築’及‘未來城市’項目的快速落地和擴張,另外一方面開創新的變現場景,成為撬動龐大行業應用市場的最佳杠杆。”
正是特斯聯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深耕細作,今年特斯聯作為唯一代表中國的物聯網企業入選了Gartner的《市場洞察:利用節能生态體系推動智慧建築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普及》報告。成為首個分析案例且篇幅最長,并且獲得了國際一線分析師的極高認可。
截至2017年8月,特斯聯已達300餘人規模,其中,研發團隊有國内外頂尖工程師150餘人,擷取及申請中專利約300項,并在全國範圍完成智慧項目逾7000個,累計覆寫面積近6億平方米,服務超千萬人口暢享智慧生活。
原文釋出時間為: 2017年9月11日
本文作者:董培欣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