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作者:兵者觀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正式成立之前,就參加了新中國成立的一次重大活動,并且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1949年8月,全國大部分省區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将誕生。新政協一次會議決定,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閱兵,軍委航空局要組織飛機參加空中分列式。

那時,我軍的飛機和飛行員數量極為有限,且大多是從國民黨軍隊中起義過來的。要參加開國大典閱兵,難度可想而知。

是以,最初沒有出動飛行隊參加開國典禮的計劃。直到8月底,中央才決定,除地面部隊外,空軍也要參加開國大典。空軍參加開國大典的計劃表出台時,距閱兵式隻有8天時間了。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為了保衛北平的安全,保衛政治協商一次會議的順利召開和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中央軍委曾訓示軍委航空局組織一批飛機進駐北京南苑機場。如今,這些飛機派上了大用場。

7月3日,先檢修出的9架飛機進駐南苑機場。

到8月5日,陸續飛來的各種飛機達17架。當天,航空局成立了“南苑飛行隊”。從9月5日開始,執行北平的空防任務。

飛行隊長由原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14期畢業生徐兆文擔任。後因徐跳傘受傷,便改由邢海帆為代理隊長。

邢海帆現任北京航空聯誼會會長,在長空穿雲破霧50年,總飛行時間5000多小時。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在中國,有幸成為飛行員特别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并不多。參加過與日軍、美軍空戰,又出席開國大典的更是屈指可數。邢海帆則是其中之一。抗戰時期,他擔任中美空軍混合團分隊長,參加了武漢空戰和上海空戰;抗美援朝,他随空2師入朝參戰;開國大典時,他是帶隊長機,第一個飛過天安門上空。

1988年,邢海帆從空軍學院學報主任的崗位上離休。回首往事,倍感自豪。

邢海帆是原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12期畢業生。1948年秋,他從國民黨統治區來到解放區,後被調到華北軍政大學任教,教授防空課程。不久,他接到了赴北平接管航空工作的通知。

這年12月中旬、邢海帆一行從石家莊附近的獲鹿縣南新城步行出發,在北平的良鄉縣城過了陽曆新年後,于1月18日,奉命進駐南苑機場,與第四野戰軍所屬東北老航校組織的航空接管組會合,組成了“北平軍管會航空接管處”。由老航校航空接管組長時任東北老航校大隊長的方華同志任處長,下設各科隊和辦公室,邢海帆和另外兩個同志在辦公室當秘書。不久,航空處改稱為華北軍區航空處。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5月下旬的一天、方華處長告訴邢海帆,周恩來副主席要求迅速組建一支能擔負防空作戰任務的空軍部隊(簡稱飛行隊),以便在即将召開的新政協會議期間,保證北平的空中安全。

因為在此前十幾天,國民黨6架b---24轟炸機空襲了南苑機場,使機場遭受了一些損失。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的意圖,方華處長立即着手進行準備。

6月4日,方華同邢海帆登上去東北的火車,來到位于長春市附近的公主嶺機場。老航校新成立的p ----51飛機訓練隊就設在這裡。隊長是紅軍老幹部曾在新疆學習過飛行的夏伯勳,負責飛行訓練工作的是駕p一51飛機起義的楊培光主任。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方華和邢海帆來這裡的目的,是想進行p一51飛機飛行複訓。方處長過去隻飛過蘇聯機,美機p一51從未飛過,須進行改裝訓練。邢海帆雖是p一51飛機老駕駛員,但也停飛了一段時間,也要恢複技術,更有幫助方處長完成改裝訓練的任務。到達後第二天一大早兒,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趕到機場,開始學習和訓練。

p一51飛機座艙裡,邢海帆為方華介紹各種儀表的作用與性能、各操縱系統的功能與操作方法。飛行實習結束時,空中還有一架飛機正進入航線,準備着陸。方華走下飛機後,沿着滑行道進入跑道口處,站在那裡全神貫注觀看最後一架飛機的着陸動作。

就在這時,負責飛行訓練的一位同志沒有注意到滑行道口站着人,開動停在停機線上的一架p----- 51飛機,滑向滑行道口方處長站立處。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邢海帆站在飛機上還未走下來,見狀急得大聲驚叫,但轟鳴的發動機聲淹沒了一切。頃刻之間,眼看着方華被螺旋槳打得粉身碎骨,慘不忍睹。這場意外事故,給剛剛起步的新中國航空建設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方華從小參加革命,經曆了兩萬五千裡長征,後在新疆學習飛行,品學兼優,幾經磨難,才回到延安。參加了東北老航校的建立工作。這次回去進行p一51飛機改裝訓練,不幸以身殉職。

這次意外事故發生後,組織上決定邢海帆留在公主嶺,負責p----51飛機的飛行訓練工作。

8月15日,空軍飛行隊在北平南苑機場立,由徐兆交擔任隊長,隊裡的主要作戰飛機p一51是集中修好從東北轉場來的,共有十多架。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這是一支具有一定防空作戰能力的空軍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軍部隊。

飛行隊正式成立後一邊組織飛行訓練,一邊擔任北平空中警戒值班任務。一天上午,隊長徐兆文駕機練飛行,飛機發生故障跳傘,降落在馬駒橋的田地裡,腳被高粱茬子紮破,傷勢很重,短期痊愈不了。組織上便急調邢海帆回北平,代理徐兆文行使隊長職務。

9月初,飛行隊接到參加開同大典的空中受閱任務。

作為飛行員,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大家無不歡欣鼓舞。邢海帆作為代理隊長,更感到肩上沉重的壓力。空中受閱飛行他雖然見過,可沒有親自參加并負責組織過。飛行員是不久前從各地集中到一起的,還有不少是剛起義不久的,彼此間不熟悉;飛機大都是繳獲的破爛,機種龐雜,故障率高。時間如此緊迫,真是困難重重。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飛行隊受領任務後,隊上司随即進行傳達動員和部署,并與全體飛行員一起進行了反複研究,确定了具體方案------

參加受閱的飛機為p一51機9架,編為一、二、三分隊;蚊式機2架,編為四分隊;c---- 46機3架,編為五分隊;l---5通訊機1架與pt -----19教練機2架,合編為六分隊。除2架蚊式機成一字橫隊外、其他各分隊皆為飛機成品字隊形。

飛行員編組是:空中總領隊及機群指揮員,由邢海帆擔任并兼第一分隊長機。左右僚機為林虎與孟進;第二分隊長機楊培

光,左右僚機為閻磊與王延洲;第三分隊長機趙大海,左右僚機為麻漢洲與毛履武;第四分隊長機鄧仲卿,僚機為王玉珂;第五分隊長機劉善本,左右僚機為謝派芬與徐俊英等人;第六分隊長機方槐,左右僚機為安志敏與任永榮等人。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飛行時速:p----51機為340英裡,蚊式機為300英裡,c---46機為250英裡,l一5機與pt一19機為70英裡。

飛行航線:由東向西飛行,東郊的雙橋無線電鐵塔上空為起航點,距天安門30公裡左右,目标非常明顯。

飛行高度:便于天安門城樓上的黨和國家上司人觀察,又考慮到受閱中一旦飛機發生故障可滑到城外迫降。

根據上述條件,飛行隊又在北平5萬分之一的普通地圖上進行航行計算和圖上作業,得出了各分隊之間前後距離、出發時間先後的資料等,務求達到井然有序地出現在天安門上空。

中共很快準許了這個方案。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飛行隊抓緊時間訓練。圖上作業完成之後,為檢驗飛行方案和各種計算是否準确可行,又進行了總領隊和各分隊長機的多次試吃,最後還組織了一次全部受閱參加飛機的預演。

在空中預演時,發生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

這天,中南海懷仁堂裡正在召開新政協會議,周恩來副主席在會上發言。

忽然,室外傳來了隆隆的飛機聲。

代表們聽見這飛機聲由遠而近,以為是國民黨的飛機來轟炸北平城來了,心裡有些不安起來,有的還互相間竊竊私語。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周恩來見狀,會心地笑了,他高聲告訴大家:“請不要誤會,這是我們自己的飛機。他們擔負着北平的防空任務,是保護我們的,這是他們在進行飛行演習。”

代表們聽後,頓時轉憂為喜,止不住心中的喜悅,熱烈鼓掌,許久才平靜下來。

又一個淩晨,飛行員來到機場,正忙着做訓練和戰備值班的準備。忽然,值班參謀跑來叫邢海帆接電話。

“邢海帆嗎?我是聶榮臻。”

“怎麼聶總直接來電話了?”邢海帆驟感駭然。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聶總在電話中繼續說:“剛才下面向我報告說,他們聽見遠處有轟隆隆的聲音,好像是飛機,怕是敵機來襲,有沒有這回事?”

邢海帆當即回答,這裡沒有收到敵機空襲情報,也沒有聽到轟隆的聲音,我們飛行隊已做好戰鬥準備,可以随時升空作戰。

過了一會兒,聶總長辦公室來電話說,經查原來弄錯了,是下面的同志聽見老百姓早起推大磨的聲音,誤以為是遠處敵機來了。

一場虛驚,一場誤會。這足以說明剛解放的北平,上上下下的人們對防空是多麼的重視與關心。

飛行隊好不容易才盼到了10月1日下午3時,飛行員們頂先對準表,嚴陣以待。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下午4時整,校閱按飛行預定時間起飛。以p-----51型殲擊機和蚊式轟炸機為主體、包括pt一19型、l一5型教練機在内的17架飛機,從南苑機場依次起飛,編好隊形,在北京東郊雙橋無線電鐵塔上空,盤旋待命。

16時35分,空中分列式開始,17架飛機分成6個分隊,在空中總領隊的統一号令下、各分隊接近東單時、從空中可見地面上的人流和紅旗,再往前是受閱的坦克、騎兵、炮兵部隊,洪流浩蕩,滾滾向前。這時空中機群轟鳴着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上司人的檢閱。

第一、二、三隊保持規定的高度差和速度時間間隔,分别在900米、600米、450米的高度,由東向西依次進入航線。通過天安門上空後,就立即加入速度,在複興門上空向右後方轉彎,沿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再轉向建國門,到達東單上空時,正好與第六分隊的教練機相銜接。由于銜接得自然,地面觀看的群衆以為受閱飛機是26架。

空軍未成立,就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史無前例

看着受閱飛機一批又一批呼嘯着飛過天安門上空,在場的外國記者驚訝不已:中共一夜之間,竟有如此實力,真是奇迹!

其實,當時大家還有一個不知道的秘密。在受閱的飛機中有4架戰鬥機是滿負荷起飛的。也就是說,飛機上裝滿了炮彈。這是為防敵機偷襲而采取的一個迫不得已的辦法。帶彈受閱,創造了世界受閱飛行史上的先例。

飛機安全降落後,邢海帆帶領受閱飛行員代表,驅車趕往北京飯店。朱總司令在飯店宴請當天受閱的陸海空軍部隊代表。觥籌交錯中,總司令來到空軍代表席,高興地說:“你們飛得好嘛,從現在起,我是名符其實的陸海空軍總司令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