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解放戰争時期國軍有空中優勢為什麼仍然打敗仗?薩沙問答第70集
解放戰争期間,國軍确實有空中優勢,但優勢轉化為戰争的勝利,還差了十萬八千裡的距離。
什麼叫做真正的空中優勢?
美軍諾曼底登陸以後,依靠空中優勢摧毀了德軍至少十分之一的作戰力量。
在盟軍巨大的空中優勢下,德國陸軍作戰非常困難,軍隊調動也有很大難度。
德軍地面部隊一出動,就會遭到各種密集的轟炸,行軍沿途所有橋梁、道路、鐵路也被破壞殆盡。
可以這麼說,德軍幾乎無法有效作戰。
以著名的鋼鐵死神魏特曼中尉為例,他所在的武裝黨衛軍第101重坦克營,在諾曼底登陸以後緊急趕赴前線。
由于目标較大,重坦克營受到盟軍空軍的追蹤轟炸,損失慘重。
雙方還沒交戰前的短短6天内,魏特曼所在的第2連,就在空襲中損失了6輛虎式坦克,包括魏特曼的坦克。
這麼什麼稀奇,是歐洲戰場的常态。
二戰歐洲戰場,無論德軍、蘇軍、美軍、英軍都有至少上萬架作戰飛機。
對德國戰略轟炸,英美一次任務就可以出動六七百架重型轟炸機。
在1944年,節節敗退的德國仍然生産了3萬6000架戰機。
而1940年戰争還沒打響之前,蘇軍就裝備了1.8萬架戰機。
蘇軍用于對地攻擊的主要攻擊機伊爾2,在戰時共生産3.6萬架。
有這麼大數量的戰機,這麼強悍的對地攻擊能力,才叫做空中優勢。
第二次國共内戰中,國軍空軍有什麼實力!
我們看看國軍有多少戰機?
抗戰結束時,國軍空軍有8個空軍大隊21個中隊,飛機936架。
諸位沒看錯,是936架,也就是蘇軍零頭的零頭而已。
其中 ,轟炸機主要是美制b-24、b-25轟炸機。
運輸機則是c-46、c-47運輸機。
偵察機主要是p-38型偵察機。
國軍空軍主要裝備都是戰鬥機,因解放軍沒有空軍,是以戰鬥機基本用不上。。
雖戰鬥機也可以對地俯沖掃射,攻擊效率極差,沒什麼意義。
那麼,國軍可以對解放軍進行戰術轟炸的轟炸機,美制b25中型轟炸機,到底有多少?
抗戰勝利時,國軍隻有區區60多架b25架。
美國空軍從中國勝利撤退回國時,将大約50架b25轉交給國軍。
滿打滿算,國軍隻有110架可以攜帶1.1噸炸彈的b25轟炸機。
大家想想看,就算是1945年解放軍也有100多萬規模,分散在北方各省遼闊的地區,區區110架轟炸能夠幹什麼?
解放戰争爆發以後,北方有12個省份都發生了戰鬥。
我們平均一下,每個省隻能有9架b25轟炸機,基本隻能制造一些恐慌而已。
那麼,大家知道美軍裝備多少b25?
二戰期間,美軍共生産9816架b25,絕大部分裝備美軍自用。
國軍唯一的重型轟炸機,是美制b24,抗戰結束時隻有37架。
這點數量完全是略勝于無,撐撐門面罷了。
換句話說,國軍那點優勢根本不算什麼,無法決定任何一場大規模戰鬥的勝負。
另外,解放軍沒有空軍,不代表沒有防空能力。
蘇聯轉交的日式武器裝備中,有大量的防空火炮,從高射機槍、小口徑火炮到大口徑高射炮,什麼都有。
要知道,二戰的日軍,尤其是關東軍還是頗為重視防空的,師團的防空武器很齊全。
依靠這些防空武器,解放軍擊落過不少國軍戰機,也包括b25轟炸機。
說來說去,國軍空軍沒什麼實力。
抗戰期間,國軍空軍以防禦為主,主要裝備戰鬥機,導緻對地攻擊能力薄弱。
到了第二次國共内戰時期,國軍轟炸機實力非常弱。
對于幾百萬解放軍來說,這點轟炸機的襲擊不要說傷筋動骨,連皮毛也傷不到。
聲明:
本文參考
圖檔來自網絡的百度圖檔,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