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武松梁山一百單八将排名第十四,天罡三十六星之天罡星。
身長:八尺
相貌: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性格: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主張正義,嫉惡如仇;生活嚴謹,作風正派;不貪财、不好色;能體諒貧困群衆的疾苦。
提起武松我們想到的是硬漢,是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是武力強絕的猛男。我們對于他的故事也耳熟能詳: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醉打孔亮、征方臘。
我想大多數人了解的都是武松強硬,豪情的一面,卻很少探究他内裡的一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武松少有人注意的一面。
武松是作者施耐庵喜歡并注重描寫的一個角色,出場時原文這樣描寫:“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睛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話語軒昂,吐千丈淩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渾身上下有千百萬斤神力。”
武松出場時作者就給出了極高推崇,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威武,而是出場時提到的另一點,這很關鍵,原文宋江問武松道:“二郎因何在此?”
武松道:“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争,一時間怒起,隻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隻道他死了,是以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今已一年有餘。後來打聽得那厮卻不曾死,救得活了。今欲正要回鄉去尋哥哥、、、”
“本處機密”應是衙門内管理機密的小公務員。當時武松打暈了一個縣衙當差的小人物,就吓得逃到柴進處避難,可見當時的武松很敬畏體制人員。
還有一點要注意,這時候武松還沒殺過人!!!
離開柴府告别宋江,來到景陽岡是武松人生第一次大英雄事件。
武松是一個驕傲自負的人,過景陽崗之前,武松聽聞酒家吊睛白額大虎和限時過崗的告誡,全然不信;親睹崗子下樹上張貼的告示,仍是不信,且自負地認為那是酒家的詭詐。在武松看來,無權威性和官方性的言語、文字,不足為憑。直至親見山神廟門上貼着有官府印信的榜文,便當下全信。武松對既有體制的認可、信服,可見一斑。
後來打死了老虎,武松受清河縣衙門邀請,欣然去做了刑警隊隊長。當值期間武松是盡職盡責,且熱愛崗位的,他對于自己工作也很滿意。
一次出差,哥哥武大被害死,如果是魯智深會直接咆哮一聲殺人放血,但武松怒極都沒有直接去殺了潘金蓮、西門慶,而是收集證據走法律程式,去衙門告西門慶、潘金蓮。
豪俠武松為什麼沒有直接去殺人?這不符合他好漢形象啊!隻因他敬畏體制,熱愛公務員這個崗位。
西門慶使了錢,武松知道告不赢,才決定的親自手刃仇人,因為哥哥對他太重要了,他是哥哥養大的,長兄如父,是以他不能不為哥哥報仇。
盡管已決意這麼做,武松還是要把私自為兄報仇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極限。于是,武松冷靜地展開了一連串的有序行為,隻是這種冷靜讓人有點害怕。先是說出了那句平靜、隐忍又暗含殺機的話:“嫂嫂下來,有句話說。”然後,軟硬兼施地找來街坊四鄰做證人、搬好闆凳招呼街坊們坐下、令士兵們守着前後門、準備好紙墨筆硯、強令做過小吏的街坊記錄下整個口供、讓相關人員書名畫押。終于,手起刀落,割下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首級,拎着人頭,徑直到衙門自首。
武松不會像魯智深打死鄭屠後,灑脫地、毫不猶豫地離開體制内,奔命天涯;也不會像李逵打死人後,逃走江湖,罔顧哥哥替他披枷戴鎖地受苦。武松既要替兄長報仇,也不肯藐視趙家的王朝法律,脫身而走。武松不想徹底破壞體制,也不想讓自己為兄報仇的行為徹底堵住他再次進入體制内的所有可能。自首就成為他唯一的選擇。
即便殺了人,武松這時還是心存渴望能再進體質。
替兄報仇自首後,武松從輕發落至孟州牢城。去孟州路上,過十字坡,遇張青、孫二娘夫婦。張青建議武松落草魯智深的二龍山,武松婉言拒絕。他還不願與體制決絕,他在等待機會。
醉打蔣門神,替施恩奪回快活林後,張都監設計陷害武松。張都監派人馬取武松來,三言兩語吹捧後,假意詢問武松是否願意當他的親随體己人。相當精明且心思缜密,情商頗高的武松,沒有絲毫深思,缺乏片刻冷靜,立即跪下稱謝,口稱恩相,執鞭随蹬,伏侍恩相,在所不辭!武松要抓住每一次進入體制内的機會,決不松懈。
直至張都監做的局顯露,武松身陷囹圄,這才醒悟過來。醒悟過來的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殺紅了眼,一腔熱血沸騰得無法平靜,手刃十五人。武松自知所犯的罪責深重,他不願随宋江同去清風寨花榮處躲避。這時,想想兄弟張青的話,罷了,罷了,投奔魯智深,落草二龍山罷了。
這時的武松知道再進體質的機會已然渺茫!
在二龍山一個人深深影響了武松,那人就是魯智深!
魯智深是天生的羅漢,魯達打死鄭屠後,在五台山智真長老處出家,長老賜他法名智深。智真長老本是當世活佛,看出魯智深将來定是正果非凡,了身達命。出家的魯智深雖吃酒殺人,“天生一片殺人心”,不拘修行,率性而為,但他無私無欲,正直正義,用殺人放火的外在形式,行濟弱小出水火的菩薩作為。将最具中國特色的本土佛教禅宗的“見性成佛”表現的淋漓盡緻。
在二龍山落草的武松,和魯智深等人一同守住一方山頭,打家劫舍,劫富濟貧,與官府作對。武松是個悟性很高的人,在殺人放火中,他與官府漸行漸遠,對官府的黑暗腐敗有越來越深的了解,對體制内生活越來越心生厭惡。原來,寄情江湖,佛衣散發,胸挂一百單八顆頭頂骨念珠,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遠強過低眉順眼地小心伏侍小官僚,遠勝過早晚衙門聽差的辛勞。有這份悟性,武松後來才能了悟禅機,出家善終。
魯智深上二龍山之前,在體制内也呆過不短的時間。他又長着慧眼一雙,早将官府和朝廷的黑暗看得清楚,悟得透徹。
在二龍山,魯智深和武松朝夕相處,一起行江湖快意;上了梁山,他倆又每每編在一隊,共同出生入死,互相照應,厮殺拼搏。兩身黑禅衣,一把鐵禅杖,一雙鐵戒刀,在山林中,高崗上,沙場裡,上下翻攪,殺盡人間醜惡,燒光世上罪孽。
是以,當武松公然反對招安,大叫道:大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宋江質問武松何出此言時,魯智深立即接話,從根本上把原因道清楚。“隻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幹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朝廷已黑透了,黑得如同魯智深身上的黑色僧衣,永遠無法洗白。
“水浒傳”最後,征方臘回來,武松要在六和寺出家,當時宋家隻是淡淡回饋:“任從你心”,可見宋江對于當時武松公然反對招安心存芥蒂。
武松聽到最敬重上司這句話後,徹底斷了紅塵。從此,一位高大潇灑的獨臂僧,伴着白月清風,映着水天共碧,在杭州六和寺裡真正的“任從我心”!
ps:看完請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