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最好的朋友辦婚禮了。
我和她是高中同學,高一分班後,我們不在同一個班,不過就在隔壁,我和她的關系一直都很好,我經常去他們班玩,她也經常來我們班玩。至今還記得課間去她們班偷偷摸摸打那種小麻将,哈哈哈……
我們就像很多閨蜜一樣,有過很多、很多長大後的約定。比如,你結婚我要給你發個超大的紅包,來,這張字據為證;我要當你孩子幹媽;我們倆如果生的孩子,如果是一男一女,就結娃娃親;長大後一起去旅行……
聯考時我倆填的也是一模一樣的志願,同個學校,同個專業。巧的是,當年我倆的聯考分好像也是一樣。
但是,我逃跑了。我選擇了複讀,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就是突然有一天告訴了我爸媽,告訴了她,通知了所有人。然後我就收拾行李,去了補校。
此後,我們的聯系就少了。一個在大學生活,一個在高中生活,我們就馬路上的兩條并行線,在某個路口,我突然轉了個彎,然後越岔越遠。
即使後來我也上了大學,我們之間聯系也不多,見面次數更是用手指都可以數出來。可能,圈子不一樣了吧。

不過,就在這兩年,因為在同一個城市,我們的聯系又多了起來。
約過幾次飯,出去逛過街。前一段時候流行擺地攤,還一起去看過場地,但是後來覺得競争太大,成本太高,放棄了。
身邊來來往往的朋友,真正能沉澱下來的友誼真的很少,也有處的好的,但是因為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生活軌迹也歸于了五湖四海,一直保持聯系的也少了。
學生時代,和一個人交朋友太簡單,互相抄作業的是朋友,下課一起上廁所的是朋友,喜歡同一個明星的也是朋友。
可是,當我們長大了,社會角色不斷變化,這些朋友都莫名地散了。
第一次分割點——大學。
聯考過後,吃吃喝喝,大家擁着舍不得的情誼,彼此去了不同的城市,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再好的朋友,彼此的關系也會逐漸從朋友變為熟悉的陌生人。
在資訊欄再也打不出:"狗子,出來玩…"。
然後,互相之間越來越客氣。
第二次分割點——工作。
工作後,能聊的話題真的太少了。上學的時候,畢竟可以吐槽一下室友和老師,現在能聊什麼呢?
朋友之間的工作的内容完全不一樣,職業規劃也南轅北轍,你現在喜歡和讨厭的人我都不知道。除了将過去反複咀嚼,勉強維持着點贊的情分,似乎也無話可說。
我們再也走不進對方的生活,因為我們無法真正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一味的吐槽自己的生活。
第三次分割點——婚姻。
成家立業後,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了。柴米油鹽,人情往來,這些瑣碎占據了全部的閑暇時間。
而且大家的生活重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結婚後的生活都是家庭和孩子,也許甚至根本也分不出時間和老朋友閑聊 ,更沒時間和朋友讨論詩和遠方。
我好朋友的老公我見過幾次,對她很好,人也很有禮貌。他是在她大學的時候認識的,分分合合過,最後還是走到了一起。
生活有的時候就是由許多瑣碎拼湊的,我聽過她的抱怨,也看到了她的幸福。
本來他們的婚禮是今年正月初八的,但是因為疫情沒有如期舉辦,延遲到了現在。
因為我工作性質的特殊,沒能請到假,很遺憾。成年後的生活總是有太多無奈,總是事與願違。
曾經的諾言在啪啪打臉,少年時的滿腔熱血終極被現實吞沒。
不過,幸好我還沒弄丢她。兜兜轉轉,我們還是能聊上天的好朋友。
我們已經約好,等我忙完這陣,我們一起去吃海底撈。
生活還在繼續,友誼還在蔓延!
最後,在這裡送上美好的祝福,願他們新婚快樂,未來的日子一切都好,生活可期!
作者簡介:我是十一,分享所思所想所學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