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它晶瑩,着實透亮;
嚼上黏糊,确實綿柔;
一口清淡,真實爽快。
增 暖 去 苦
小日子,同加減運算。積攢尚好佳,淡去哀怨愁。
徽州廚娘,一生耗在廚房。她堅持、他支援,她用心、他費心,她願意、他中意,長相守、永相随。
她喜于添置衣物、精釀美酒、腌魚曬肉、煮菜熱飯,他勇于披汗扛雨、挑水劈柴、犁田割稻、遮風擋雨。
她給清貧日子加料,有她在,一切滿當當;他來消減艱難困苦,有他在,一切穩當牢靠。
默默念叨,我要為他備上熱飯熱菜。落昏(黟縣方言:傍晚),炊煙緩攀升,藍紫色夜空,北極星閃耀,帶月荷鋤歸。他嗅出,家的味道,獨一無二,最是清晰。
幹 淨 透 亮
前幾日,去了一趟樹人堂客棧。無意間嘗到葛根脆餅,竟喚醒無限童真。去後廚探尋,見老闆娘身系圍裙,正舉鍋鏟,我倆四目相對,确認下眼神,好比遇故人,從此和她成為忘年交。
記憶裡葛根涼粉的模樣,透亮晶瑩、迷糊粘稠。茶餘飯後,母親端來小碗甜羹,邊吹邊晾,緩緩走近,喂到嘴邊,輕唆小口,甜到心頭。擡頭望着她,輕說一聲,“明天也要吃一碗。”
逢年過節,圍坐一桌,擺上一籠屜葛圓,一下功夫,哄搶而光。琥珀色的大個圓,滑亮軟彈,隐約可見香菇筍丁,粘牙得很,一扯老長,厚實勁道,真材實料。
平 淡 純 粹
葛粉也有性子,像徽州人,随遇而安,隐忍堅強,清淨純粹;它的家庭觀念極強,無懼風雨,齊心助力,凝聚抱團,不願分離。
徽州廚娘歡喜制作葛粉,沒有誰比她們還了解它的品性。
坐下來,靜靜聽,珍惜(老闆娘的名字)不遮不掩,大方說道葛根脆餅的故事。“其實,我就往裡頭加了點鹽,盡量保持食材原來的味道。保證原汁原味,才是最好的手藝。”
她熟練地攪搗葛粉,勾調成糊,抓上大把切好的臘肉丁,再抖一把蔥花,用力攪拌三五下,将糊漿統統撥下,接到刷過菜油的電餅铛上,煎至成型,掀蓋,在其表面鋪勻一顆打散的雞蛋,待蛋液自覺滲進葛餅,很快合二為一。再壓一會,仔細掀看,直到底部烤至鍋巴狀,焦黃,拎出鍋,即刻明亮金燦。
一大張餅,四切為八,邊角微翹,焦硬結實,輕鉗一角,肉丁撕連,挑彈抖顫,獨占一方,仰頭側叼,酥松薄脆,微微拉扯,綿軟成條,中見青綠,驚喜接至,再嚼臘丁,柔糯黏彈,蛋香不絕,嘴角滴油。
無 字 情 書
葛根脆餅,更像是一封徽州女子寫給遠方親人的信。堅強自立的外表,柔軟細膩的内心。
祖孫三代,生兒育女,盼君歸來,早日團聚。她想說的,都藏在這張餅裡。怨分離,不相忘,是離愁,切不斷,挂心頭。
她的綿稠情思,他随身攜帶。
好的,攢起來,給他;麻煩,擋下去,為她。
小吃的出彩,在于巧婦的智慧,生活所迫,亦是生活小樂,真實爽快,百口相傳。
(娜斯 來源:皖南派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