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收錄了胡炳文的《四書通》(資料圖檔)
黃勇/文
胡姓(45)|明經胡氏:婺源胡炳文家族一家三代都是易學名家
這一期,我們繼續講述胡炳文的故事。胡炳文,字仲虎,号雲峰,胡昌翼的第14世孫,元朝教育家、文學家,一生緻力于研究、弘揚朱子理學,在易學上頗有造詣。
明經書院規模、聲名超過嶽麓書院、白鹿書院
胡炳文出身在家學淵源深厚的經學世家,自幼耳聞目染,非常好學。
12歲時,他經常讀書到深夜。父母擔心他把身體讀壞了,多次催他休息,他就把窗戶遮擋起來。
胡炳文專攻朱子理學,但對諸子百家、陰陽醫蔔、星曆術算也都很精通,學問精深。
胡炳文曾受聘在婺源縣學講學,先後出任過江甯府(今江蘇南京市)教谕、信州路(治所在今江西上饒市)學錄和道一書院的山長,在學界被尊為一代名儒。
胡炳文還大力興辦教育。至大3年(1310),他出資在老家考川村建造房屋200間,他的族侄、曾任龍泉縣主簿的胡澱捐田300畝,族侄胡澄捐田50畝,一起建立了明經書院。
明經書院不僅供胡氏子弟讀書,也收附近的學子。
明經書院規定:家族子弟,不論貧富,士人不論遠近,都可到明經書院讀書求學;書院的田産,全部用于興辦義學,“輸其歲入,以養師弟子。”
皇慶元年(1312),書院落成後,前來求學的學子絡繹不絕,書院為他們提供膳食、宿舍。胡炳文辭去道一書院山長,回到明經書院執掌教事。
10年時間,明經書院“學者盈千人”,“一時弦誦之盛,蓋甲于東南。”其規模、聲名比宋朝時的嶽麓書院、白鹿書院還大。
元朝經學家、國子監司業吳澄撰文稱贊明經書院說:“真儒明經之學,複見于朱子之鄉,不其偉欤!”
胡炳文傾注畢生精力在明經書院上
為培養更多人才,胡炳文出謀劃策,胡澱奔走效力,二人日夜操勞。書院建成後,胡澱勞累過度去世,胡炳文的擔子更重了。
胡炳文親自編寫教材,給學生上課講學,《純正蒙求》就是他專為剛入學的兒童編寫的啟蒙教材。該書以儒家經典注釋和曆史人物如何讀書、處世、做人的事迹,編成4字一句的韻語,便于記憶背誦。
《純正蒙求》每卷120句,總共360句,篇幅不大,内容豐富,對兒童的教育意義較大。《四庫全書》評價說:“此書循諷吟哦,以資感發,與朱子《國小外篇》足相表裡。”
胡炳文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明經書院上,朝廷任命他去浙江蘭溪做學正,他都推辭不去。
70歲時,胡炳文還堅持講學,批改試卷。一次考試揭曉,有人見他批示的試卷,全是規規整整的蠅頭細字,無一字差錯,無一處錯誤。
每次鄉試,明經書院幾乎包攬了前4名。
胡炳文一生勤奮著述,到晚年仍堅持讀書寫作。他寫了很多文章,收錄成《雲峰集》20卷,因兵亂毀散,如今隻存10卷。
元統元年(1333),胡炳文病逝,享年84歲。
胡炳文研究朱子理學50年,重新整理朱熹合編的《四書集注》
胡炳文的學術研究,以朱子為宗,著作有《詩集解》《書集解》《春秋集解》《雜禮纂述》《大學指掌圖》《五經會義》《爾雅韻語》《啟蒙五贊釋》《四書辨疑》等。收入《四庫全書》的有《四書通》28卷、《雲峰集》10卷、《周易本義通釋》12卷。
胡炳文研究朱子理學50年,發現朱熹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并集注為《四書集注》後,衆多注疏各行其說,或雜亂或錯誤,讓人無所适從。他重新把《四書集注》整理為24卷的《四書通》,泰定3年(1326)刻印成書,《四庫全書》全部收錄。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47)。
【特别緻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