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作者:北京科學中心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鹦鹉,

大家都不陌生,

有長這樣的

↓↓↓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也有長這樣的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但你見過擁有“貓頭鷹臉”的鹦鹉嗎?

你見過不會飛的鹦鹉嗎?

世界上有一種這樣的鹦鹉,

它隻生活在紐西蘭,

且數量極少,

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鸮[xiāo]鹦鹉。

1

不會飛的鹦鹉

鸮鹦鹉雖然叫鹦鹉,但跟我們熟知的那些鹦鹉僅從外形上就有着千差萬别。

鸮鹦鹉的臉上有鸮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須,還有大而灰的喙。是以單看臉的話,分明就是貓頭鷹啊!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其實,鸮鹦鹉是有翅膀的,隻是翅膀相對短小,羽毛很軟,而且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是以它才飛不起來。

也就是說鸮鹦鹉的翅膀不足以使它飛行,而隻能作為一般平衡,或在樹上跳下時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撐作用。

但是,鸮鹦鹉似乎很向往飛翔。當它們受到驚吓時,會及時爬到樹上,等危險遠離之後,它們喜歡嘗試飛下來。可惜的是,不會飛就是不會飛,這樣做的結果通常是摔個半死......

正是因為不會飛,鸮鹦鹉也不用像其它鹦鹉一樣,保持輕盈的體型。是以它們儲存大量脂肪,體型自然就會肥大而渾圓。鸮鹦鹉的體長約59~64厘米,體重950~4000克,要比其它鹦鹉大很多。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也是因為不會飛,鸮鹦鹉就需要另一種“武器”來保護自己,這就要講到它們的羽毛顔色。

我們常見的鹦鹉羽毛大都顔色比較鮮豔,但鸮鹦鹉幾乎全身羽毛都呈現苔藓一般的黃綠色和極少數黑色至深棕色的條紋。

這樣的顔色其實是它們的保護色,畢竟不會飛、體型又很小的它們很容易受到陸地上其它動物的攻擊,擁有這樣的保護色,至少可以幫助它們躲避危險。

2

盛大而莊嚴的求偶“盛典”

除了不會飛這一點跟其它鹦鹉親戚不同以外,鸮鹦鹉還有一個特别之處。

鸮鹦鹉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并實行求偶場交配制度的鹦鹉。

什麼叫求偶場交配制度呢?簡單來說,它們求偶時的場景就好像古羅馬時期勇士們為了心愛的女人,在角鬥場決鬥一般。

到了求偶季節,雄性鸮鹦鹉會聚首在一個仿如競技場的地方舒展雙翼,通過表演獨有的舞蹈及演唱來吸引異性。

它們通過競争取得交配權,交配完成,雌雄關系即告結束,不會結成伴侶──它們相遇隻為了傳宗接代。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鸮鹦鹉的“角鬥場”

每個競技場均為由雄性制成的圓盤形凹坑,最大可達10米,但一般深度及寬度至少能容下一隻半米長的鸮鹦鹉。整個圓盤常毗鄰于石面、田埂或樹幹旁友善反射聲音。

除了圓盤外,每隻雄性鸮鹦鹉還會為它們的圓盤建一條連接配接的小道或可見的軌迹,沿山脊而建的話可長達50米,圍繞山頂的直徑也可達20米。

可愛的是,它們對待這件事情态度十分認真,會一絲不苟地整理好圓盤及小道上的殘骸。

3

弱小無助的小可憐

可以說,發生在鸮鹦鹉身上一切的“悲劇”都源于不會飛,不會飛就沒辦法躲避大量的危險,雖說比普通鹦鹉體型大,但再大也就是一隻小鳥,對于陸地上那麼多兇猛的動物來說,捕食它們太容易了。

鸮鹦鹉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被列入極危動物,有多極危呢,截止2012年,鸮鹦鹉的數量有126隻,其中包括78個養殖體成鳥。

鸮鹦鹉的“悲劇”開始于歐洲殖民者來到紐西蘭之後,更多更廣闊的土地被他們改為耕作及放牧等用途,鸮鹦鹉及其生存環境進一步被侵害。

更重要的是,殖民者們帶來了更多的狗、家貓、鼬等哺乳動物,對鸮鹦鹉來更是緻命打擊。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人們并不熟悉鸮鹦鹉這種生物,是以,鸮鹦鹉還沒有受到人類的直接迫害。

直至1845年,英國動物學家喬治·羅伯特·格雷(george robert gray)對其皮毛進行首次描述,自此之後,歐洲的殖民者開始學習毛利人,利用狗搜捕鸮鹦鹉。

在十九世紀後期,基于對科學研究的好奇及狂熱,鸮鹦鹉變得廣為人知,引緻數以千計的個體被大規模的捕捉,以作為動物園、博物館及收藏家們的囊中物,大部分被捕捉的個體往往在一個月内就會死亡。

1880年,為了減少入侵物種野兔的數目,大量鼬科動物(如白貂、雪貂及鼬屬的不同種)被引進到紐西蘭這片國土上,但同時它們也幹擾了原有的生态系統,極多數的原生物種如鸮鹦鹉等亦成為其捕食對象。

「萬萬沒想到」鸮鹦鹉:不會飛,我要這翅膀有何用?

鸮鹦鹉标本

在不斷的重擊之下,鸮鹦鹉的數量急劇下降,一直到二十世紀,人們才開始關注鸮鹦鹉,但為時已晚,那個時候,鸮鹦鹉近乎滅絕,鸮鹦鹉很少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本來,鸮鹦鹉在紐西蘭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好,因為人類的擴張,幾乎招來“滅門之災”,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我們在不斷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下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狀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