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作者:文學報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2017年12月7日,是中國香港文壇的特殊日子,純文學之寶、老作家劉以鬯99歲生辰。那天,我和兩位同僚玮婧、駱丹,攜帶前一天就訂制的他愛吃的栗子奶油蛋糕,還有沉沉的一大袋水果,去他太古城的寓所為他慶祝生日。

——作者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聖誕節之際,我在中東采訪。那天在耶路撒冷,意外收到劉以鬯夫人羅佩雲的whatsapp:“祝聖誕快樂,december 2017”。身在異鄉,一陣欣喜。我告訴她,我在以色列。她旋即回複說:小心,保重。

剛過去的12月7日,是中國香港文壇的特殊日子,純文學之寶、老作家劉以鬯99歲生辰。那天,我和兩位同僚玮婧、駱丹,攜帶前一天就訂制的他愛吃的栗子奶油蛋糕,還有沉沉的一大袋水果,去他太古城的寓所為他慶祝生日。

客廳裡,劉老躺在特制的小床上,邊上是醫療器皿物品,下午他還要出門去醫院例行複查,不忍心拍他躺着的照片。他極為瘦弱,卻精神不錯,我握着他的手,在他耳邊大聲用上海話與他交談。走了一個世紀的文壇“一代宗師”劉以鬯,生于上海,1948年移居香港地區。尚記得1992年,我還在上海《文學報》供職,來香港地區探親,一天約他見面,他說他喜歡用上海話與上海人說說話。兩年後,我亦移居此地,多次見他,也都用上海話交談。

2000年冬,我和時任上海《文學報》總編輯的郦國義,向北京作家出版社推薦《對倒》,最終,新書2001年2月在北京出版。記得當時還做了一次長篇采訪。劉老首度透露,是上海的柯靈先生帶着他走上文學之路的,他很想回上海看看。王家衛影片《花樣年華》的片尾有醒目大字“特别鳴謝劉以鬯先生”,我問劉老為什麼鳴謝。他說,從沒有人問過他為什麼“特别鳴謝”,這是他第一次就此作答。2010年7月,香港書展選他為首位香港書展年度作家,又跟他有過一次深談,自那以後有7年沒見他了。此時,他躺在小床上,看到我們探望他,似乎很開心。他像孩童般用英語唱生日快樂歌,還在夫人的提議下,唱了一首法語歌。夫人羅佩雲79歲了,仍保持那種美的韻味。劉以鬯唱畢,夫人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他鼻尖,以示贊賞,一派動人的鹣鲽情深。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劉以鬯部分作品

這個住所,劉以鬯住了40年,客廳兩個大櫥裡盡是他當年自己手工制作的微細模型。夫人說,她還記得《對倒》内地版是我從中促成出版的。為了增補書稿,她來過當年我在荃灣的家送書稿。她也經常陪同劉以鬯參加各種會議,講座、論壇、研讨會,還有新書簽售,出任活動主禮嘉賓。圈中人都說,沒有夫人相助,劉以鬯不可能有這麼多書出版。劉以鬯17歲開始寫作,至今80多年。他的作品都頗具風格化,與衆不同。《酒徒》是意識流小說,《對倒》是雙線平衡。他一手寫娛人的作品,即“通俗小說”;一手寫娛己的作品,即“嚴肅文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劉以鬯同時為13家報館供稿,每天寫13000字。幾十年來,劉以鬯創作了數千萬字的文學作品。每逢出書,他卻嚴格挑選,至今出版的也就二三十種。他會從自己在報紙上連載的小說中精挑細選,擇優出版。《對倒》最初精選版隻有2萬多字,報紙上連載字數卻是50萬字。多數書稿他都要改、要删,把有水分的、重複的一一删除。尋找這些作品的簡報和資料,就全靠夫人了,從浩如煙海的報刊中,尋覓、撿拾、抄謄。他總是說他作品的讀者年歲偏大。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劉以鬯與自己的作品《酒徒》

2010年他獲選香港書展首個年度作家,論壇後數百讀者拿着他的書排隊簽名,他坐着不停簽,夫人站在邊上不時翻開書的扉頁。求簽名的卻大部分是年輕人,事後,他對我連說三遍:“真沒想到,真沒想到,真沒想到。”劉以鬯長年無病無痛,一直到早兩年才坐上輪椅。香港地區文學圈中人都知道,他幾乎每天下午會散步兩個多小時。喝完下午茶已經四點了,他就會在家附近走走,看看書店,逛逛商場,遇到熟人,站着聊一陣。電影人黃勁輝執導的《劉以鬯:1918》,以光影聲像記錄了劉以鬯。此紀錄片是《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中的一部。有消息說,有人正籌劃拍攝劉以鬯的新紀錄片。2018年,是劉以鬯百歲紀念,預祝拍攝成功。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百歲劉以鬯:他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人物

2018文學周曆已在我們微店中上架,

訂閱2018《文學報》還有周邊贈送福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