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消息。近日,ibm 研究院公布了最新評選的“ibm 5 in 5”,即在未來 5 年内最可能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 5 項科技創新,其中一項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一段對話,或者一段文字中分析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态。
調查顯示,美國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遭遇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神經系統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和心理障礙(抑郁症或精神病)。心理健康問題不但使患者和其親友遭受着巨大的痛苦,更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嚴重負擔。目前,全球用于治療心理健康問題的資金總額已經超過了治療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費用的總和,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将激增至 6 萬億美元。
為了幫助這些心理健康患者和醫生,ibm研究院一直在努力嘗試用計算機生物學、分析科學和機器學習的技術打造一個簡單便捷的分析工具,通過分析一小段患者的說話錄音就能發現其早期病症并給予及時的治療,并且通過廣泛的醫療資料積累對醫生的治療計劃給出科學的建議。雷鋒網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ibm顯然不可能獨立完成這項任務。實際上,近幾年來這家科技巨頭已經聯合各方力量在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斷方面做出了巨大突破。2015 年,ibm 研究院曾聯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專家進行了一項研究,在研究中他們利用談話錄音準确預測了兩年内一群處于心理健康問題高發期的青少年的實際發病情況,準确率高達 100%。2016 年,ibm 又與美國醫藥公司 pfizer 展開合作,嘗試使用帕金森患者大約一分鐘的談話錄音對這種神經系統疾病進行更好的追蹤、預測和監控。目前這一研究的準确率也已經達到了 80%。
ibm 研究院的從業人員在部落格中表示,他們希望未來 5 年中人們的說話和寫作方式将可以作為心理健康甚至身體健康問題診斷的一項重要依據,認知計算機将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對患者的文法、語義甚至語調展開分析,連同越來越普及的可穿戴裝置和ct等醫學成像系統的資料,為醫生提供一份綜合性的病人資料集合,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診斷和治療各種常見的心理/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帕金森、阿爾茨海默和自閉症等。
實際上,大多數的語言分析過程都需要巨大的人力資源投入,需要從業人員找到病患,進行人工的采訪并記錄大量的冗長的談話。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對這些資料進行數字化的處理,市場亟需一款能夠對患者的語音樣本進行量化編碼并加以實時分析的工具,這将大大縮短醫生和護理人員的診斷和治療時間。對病患來說,不論是哪種疾病,診斷越早,最終治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ibm 目前正在研發一款能夠運作在移動裝置上的自動化語音分析軟體。該軟體隻需要使用者大約一分鐘的語音輸入,然後利用語音識别、進階分析、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生物學的相關技術,就可以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一份實時的概覽。
就像 1609 年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幫助人類拓展了視覺的邊界,看到了從前看不到的星群一樣。ibm 希望通過這種語音和文本分析技術,将曾經不可見的各種心理疾病的征兆展示在醫生們面前,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變得更加可靠和簡單。
本文作者: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