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觀是人們基于某種思維感覺而做出的認知、了解、判斷或選擇,即人們識别事物、判斷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價值取向。一個團隊好,一所學校好,隻有價值觀彙聚,才能在願景、行動和道德選擇上保持一緻,形成強大的内在動力,成就有價值的教育。
那麼,如何将學校的價值觀變為現實呢?
價值觀對組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對于一所學校來說,文化是人們做事的方式,隻有通過分享組織的價值觀,才能形成核心競争力,才能實作校園文化的共同目标。
很多學校的價值觀都是"自上而下"的,從學校成立之初就由管理層給出明确的價值觀,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把各種要求明确列出,學校規章制度、學校紀律、教師行為規範......新來者符合進入組織共同發展的要求。
然而,為了實作良性和持續發展,學校需要"自下而上"的價值觀,教育合作夥伴需要共同确定學校發展的方向,共同打造核心價值觀。
如何實作它?學校可以在每年年底留出一整天的時間,用于教職員工價值觀的大會。此值會議過程可以如下所示:
首先,由部門組織一次會議,每位教師在一年中考慮并提出學校發展的五個關鍵詞,并解釋原因。這些關鍵詞将被内化為教師的力量,細化的過程将引導教師回顧教育經曆,講述教育故事,細化校園生活。每一段都是對個人學習曆程和使命的深刻反思。
之後,系對所有關鍵詞進行統計,找到最頻繁的5個單詞,結合一整年的年級作業,站在集體的角度進一步解讀,其中包括對教師工作的評價,有來自團隊的認可,也是同一學科教師的"看見"。所有這些都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叙述的過程,教師對未來的願景和價值觀被編織到集體意識中,個人單詞和集體詞彙的價值得到實作。
最後,整合一年的學校作業,制作視訊,把每一個幕後老師、團隊、所有重大事件、項目,一個接一個地放在舞台前,釋出最終的價值觀詞彙。因為它是一年一度的,它會随着學校的發展而變化,因為它是自下而上的,每個人都被邀請,需要,一起為組織做出貢獻。通過這種方式,價值觀也具有增長和共性,所有真實和真實,通過更廣泛的承認和賦權價值觀。
在這樣的組織中,真誠,友好,尊重,信任和關心的人之間有一種親密感。老師們沒有獨自戰鬥,而是擰了一根繩子。
提取價值觀的關鍵詞是不夠的,它隻是一個基于雲的想法,我們需要在這個語言架構内創造一種學校文化,這需要一個行為準則來塑造一個共同的教育理念。
學校需要明确教師和學生在主要工作領域的行為準則,為學校機制建設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指導。其中,行為準則是關鍵,從學校戰略、組織結構、師生關系、教育與教學、管理等方面塑造師生的教育理念來看,每所學校的行為準則不同,但有三個相同的要點。
教育就是人際關系
就師生關系而言,在師生交流過程中,與教師建立關系的原則在于。教師如何開放和維護這種關系,決定了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的品質。
《行為準則》明确指出,愛是領域,愛是心靈,愛是技巧和技巧。在嚴格要求的同時,一定要通過藝術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愛你,要善于使用"工具箱"和"腳手架"。師生關系的出發點是愛情,着陸點是各種愛情行為。
比如,為了讓孩子更快地适應新的環境,對學校來說,老師有足夠的保障,有的學校每天早上,校長和老師都會主動和孩子"拍""抱",有些東西會蹲下來拉孩子的手,傳遞這種溫暖。
例如,當孩子們從戀愛中消除他們的陌生感,使關系變得有趣和有意義時,老師可以創新自己的遊戲,拳擊,舞蹈,紳士禮儀,組織孩子在早上的閱讀時間圈起來,唱歌和背詩,向每個學生打招呼,或鼓掌,或擁抱。
這些簡單而不簡單的"把戲"其實是一種愛。
信任創造責任感
研究表明,學校層面的信任關系被認為是學習成果中最相關的變量。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我們承擔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對教育的承諾。
上一級的基本功能是上傳釋出,大量工作需要逐層上報,降低了效率,甚至改變了既定的方向。如果學校部門能夠在部門層面四處走動,充分賦予部門層面的權力,給予中層信任,使部門主任與校長直接對話,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各級部委也可以獨立負責教育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活動等工作。作為服務保障部的課程研究中心、學生成長中心和行政服務中心,可為下屬部門提供技術支援和服務保障。
此外,過去,學科教師隻負責上課,隻有校長負責教育人。是以人們常說,找好學校總比找好校長好。學科隔離導緻學習孤立,教育孤立,家長和學校把希望寄托在校長身上,教育教學效率不高也是合理的。我們能建立全面的師生關系嗎?例如,"全面教育"。
學校教育的關鍵在于如何增加師生之間的時間,隻要師生之間有良好的關系,就會産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當然,課堂教學也需要信任,教師對孩子的信任強化了他們的責任感。教師需要相信孩子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人,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實踐。"他是一個自學成才的人,他對世界本身感到好奇。
教師應該相信,大多數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和實踐來實作他們預期的學習目标。為了充分信任孩子,我們的課堂秉承"三不說話"的原則,即學生沒有說話,說學生不會說話,學生自己也可以學會不說話。
在管理方面,學校可以建立新的組織結構,優化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課程研究中心、學生成長中心、行政服務中心作為服務保障部門;
信任學校裡的每一位夥伴,信任他們承擔責任,相信他們在教育的道路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才能形成一股聯合力量。
創造力是教育的最大吸引力
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方法,以複雜問題為導向,它具有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夠了解問題的背景,産生洞察力和解決方案,理性分析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我們能否将設計思維應用于教育和教學,使同樣的事情更具創造性?
在設計思維上,很多學校活動都能取得新的突破。如松山湖兩個小在"6月1日兒童節"采用"家校衆籌"的方式舉辦活動,家長集思廣益,設計近百項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再進行家校合作——家委會購買活動材料,布置活動場地,導師組織學生有序參加,確定安全, 學校提供後備保護,打造"網紅"61項活動。
設計思維也應納入教學活動的行為準則。
一方面,教師應盡量拓寬課堂知識的廣度,讓孩子看得更開闊,在準備上課時,要考慮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有效接口,盡可能了解和探索這些知識的背景;教師要給孩子動力,通過課程設計不斷表達高期望,讓孩子成功體驗,鼓勵孩子盡可能多地學習,同時也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學的價值,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行為準則》并不模糊遙遠,而是每一天平凡的腳下,理念解決每一個問題,每一次努力的認可。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造未來,而《行為準則》的含義是使價值觀能夠落實到日常行動中。
課堂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教師必須以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态度和真實的狀态面對學生,真正的課堂教學是學校發展的命脈,每堂課的成效是長期高品質教學之道,課前準備和有效教學,課後及時回報非常重要。當教室改變時,學校也會改變。
是以,在行為準則塑造了概念之後,教育和教學生活會遇到很多現實問題。如果值是你頭頂上的星星,那麼行動指南就是你腳下的路徑。
學校教育行動指南,要分次元,明确相應内容:例如,按時間順序,從老師收到學生名單的那一天起,對于幼兒會遇到的問題逐一分類答案,為新老教師提供繼任腳手架;
我校編制了《課堂管理工具箱》和《教學管理工具箱》,對管理方法和教學方法進行了認真分析,涉及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決了新教師缺乏課堂經驗、缺乏創新方法的老教師的問題。
"課堂管理工具箱"定義了規則和程式。就像在交作業和論文的程式中一樣,很明顯:"如果你的學生坐在垂直的一排和水準行中,學生最好将他們的作業逐排傳遞到教室的一側,而不是垂直行到教室的前面。然後,工具箱将列出該程式:
1.從每排的頂尖學生開始,讓他們把作業本放在下一張桌子上。
2.下一個學生把他的家庭作業簿收起來,輪流遞過去。不要讓學生手工通過家庭作業,這樣紙張就不會劃傷他們的手指。
3.當學生逐一傳遞作業簿時,監督過程,必要時進行調整或糾正,并找到合适的時間來表揚他們。
4.最好走到教室的一側進行監督,可以看到作業傳遞的整個過程。
5.如果學生坐在那裡而不是坐在一排,則由您來收集家庭作業,或者要求一個學生撤回所有家庭作業。
另外,課堂上是師生的,學生可以輕松地在潤澤課堂之間建立信任關系,教學時間不被瑣事所占據,學生在課堂程式的指導下,盡快學習狀态。在課堂上規範強調聽力,培養傾聽能力,課堂演講表現會變得豐富。在指南中,學校可以向教師明确說明以下要求:
1. 向學生傳授課堂程式,實施紀律處分。
2.讓學生知道在本課中要學習什麼并知道結果。
3. 建立一個以聽力為中心的課堂,讓彼此學習聽起來更好。
4. 以不同的量表衡量每個學生,并适應學生的差異。
5.不要随意中斷課堂教學。
6、在老師的指導下,打造"積極、合作、反思"的課堂學習。
7. 鈴聲意味着應立即宣布課程,并且嚴禁拖曳。
課程明确後,通過講解、鍛煉、強化秩序,使之成為學生的既定能力,水準清晰地做到學習生活中的一切。
教學管理工具箱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正如"心流"的八個觸發因素所明确的那樣,為了讓學生進入"心流"狀态,必須有内在的動機,與其說是某人想做某事,不如說是他必須做某事。這種内在動機是由任務本身的興趣驅動的,而不是由學生自身的力量驅動的,而不是由外部壓力或獎勵驅動的。以下八個觸發器使學生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态,使他們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态。
觸發器1:和諧
觸發器 2:能力
觸發因素3:好奇心
觸發點4:想象力
觸發器 5:關聯
觸發點 6:挑戰
觸發器 7:選擇
觸發器8:樂趣
每個觸發器都應該詳細解釋,并給出一個"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例子,并給出詳細的方法。如果是"和諧"因素,教師可以制作索引卡,包括:你的愛好或興趣是什麼?列出您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電影,書籍和歌曲(每個示例三個)?說三件你最擅長的事情?你最喜歡的職業是什麼?到目前為止,你學到了什麼讓你興奮和着迷的東西?你想在這個主題中學到什麼?方法是具體和詳細的。
特别是,行動指南需要着眼于"課堂",把"每一位老師都精神飽滿,上好每一節課,耐心地指導每個孩子的學習"。每個學生都有積極的學習狀态,高品質地完成學習任務,誠信幫助同齡人,認真回答"同伴咨詢學習問題"為目标,提出教師以"什麼樣的課堂"和具體的教學行動指導兩部分。
此外,行動指南還應提出"成功釀造成功,給學生更多成功機會"的要求,對于具有更多能力的學生加速和加餐,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家校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學會尋求幫助,善于尋求幫助。當孩子們學會通過網際網路、在父母的經曆中、在同學交流中、在與老師協商中擷取知識的能力時,世界就成了他們的教科書。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文化的另一個層次:系統層、行為層、物質層,都是在價值觀的支援下發展起來的。孫子說:"上下都喜歡赢。"要打造以校園文化為基礎的核心價值觀,統一教育教學行為,與相似的專業态度,這所學校是一個文化核心競争力的組織。同時,将價值觀轉化為民主和公開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的過程将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孫道明, 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