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大訊飛釋出會,我看到的人工智能

11 月 25 日,訊飛還是沒能打破一個“魔咒”——逢釋出會股價必跌。訊飛員工向雷鋒網打趣道,直播的時候有人發彈幕說,快别直播啦,去看看你們的股價吧。另一名訊飛的員工則問,“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實際上沒人說得清楚,再加上每次股價都會反彈,是以也沒人細究。

今年的釋出會地點還是在國家會議中心的一層大廳,理論上這裡能坐 1500 人,但今年的報名人數超過了 3500,是以現場站着聽課的人不在少數,會議開始後半小時還聽見門口的安保厲聲道:“隻讓出不讓進,從業人員也不行。”

總之,現場熱鬧非凡,人們都很想知道:在訊飛眼中,跟進人工智能的正确姿勢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

科大訊飛釋出會,我看到的人工智能

為時 4 個小時的釋出會,訊飛連發了七款産品:多語種實時翻譯技術、萬物互聯輸入法、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慧教育、智能服務機器人,以及個性化語音合成技術。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的話說:“都是絕對的黑科技。”

衆所周知,在偌大的會場示範語音技術算得上一種“自殺行為”,在此栽過跟頭的廠商不計其數,但在釋出會當天,訊飛的每個示範都堪稱完美,現場驚歎連連。甚至有那麼一瞬間讓人産生一種錯覺,電影《her》中的場景已經離現實不遠。

多語種實時翻譯技術是示範重點之一,無論是哪位演講者登台,左右兩邊的大螢幕上總是實時顯示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中文),準确率極高。另外,英語,日語,韓語,維吾爾族語的翻譯也在實時進行。

“這不科學,”我向訊飛的員工表示質疑,“我用過你們的錄音寶,機器識别的準确率基本上屬于不能用的水準。”他說:“現在錄音寶的識别率已經提高了不少,隻不過的确還比不上現場的示範效果。”問題的關鍵是拾音,他補充道:“現場的示範實際上一套完整的‘訊飛聽見’系統,你看不到的是,我們在台下放了 8 個麥克風。”

聲學博士錢晨曾告訴雷鋒網,如果想把硬體産品的拾音做好,至少需要兩個麥克風以上。言外之意,麥克風的數量與拾音效果呈正相關關系。既然現場有 8 個麥克風作陪,那“驚歎指數”顯然是要打折扣的。

科大訊飛釋出會,我看到的人工智能

另一款在現場掀起高潮的産品是被稱為中英互譯神器的“曉譯翻譯機”。示範的兩人一人說中文,一人說英語,曉譯翻譯機幾乎無延時地将對話内容互譯,并用非常人性化的聲音讀了出來。

毫無疑問,這款産品的實用價值很高,如果複雜的對話也能達到示範的準确率——100%,曉譯翻譯機俨然就是一個貼身翻譯。

看到這裡,現場很多人心中基本上就剩下兩個問題:這東西賣多少錢?什麼時候上市?可惜這兩個問題訊飛都沒有給出答案,雷鋒網能得到内部消息也隻是:“還沒量産,不知道什麼時候上市。”

訊飛員工毫不諱言公司并不太擅長做電子消費品,并多次向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強調:“硬體是個坑。”但基于曉譯翻譯機的産品形态,量産的難點顯然不在硬體。元器件——麥克風、晶片等——都是現成的,又沒有使用特殊的造型和材料,是以最讓硬體廠商頭疼的定制件對曉譯翻譯機似乎也不成問題。合理的推測是,其軟體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換句話說,訊飛想讓真正的翻譯官下崗,還為時尚早。同理适用于同聲傳譯。

科大訊飛釋出會,我看到的人工智能

真正讓人想起電影《her》的倒不是以上“黑科技”,而是這次釋出會上“最不正經”的一款産品——個性化語音合成。

最開始示範時,攝像頭對準了台下的錘子科技 ceo 羅永浩,老羅腼腆的笑着,和全場觀衆一起聽着由訊飛合成的“老羅的聲音”。從效果來看,合成的老羅已快逼近以假亂真的地步,是以在現場的哄笑聲中,雷鋒網記者的朋友圈也被“羅永浩為您朗讀”刷屏了。

訊飛從業人員告訴雷鋒網,合成隻需錄入一個人的數個音節,完成之後便可随意點播,歡樂程度與被錄入者的可識别度,錄入的音節數成正比。

在很多人(甚至包括訊飛自己的員工)看來,這隻是個調節氣氛的功能,但實際上,訊飛絕不會為了鬧着玩研發一款新産品。

還記得在電影《her》裡,男主角西奧多第一次被人工智能震驚的場景麼?斯嘉麗扮演的女主角薩曼莎一發聲,西奧多便感覺很怪異,他說:“你看上去就像真人,但其實隻是電腦發出的聲音,太奇怪了。”薩曼莎安慰他:“我能了解你作為一個正常人,在洞察力方面的局限性,你會習慣的。”

編劇的這一設定非常講究,參考的是恐怖谷效應。斯嘉麗的表演也很出彩,并憑此片成為了羅馬電影節史上首位沒有一個鏡頭的最佳女主角。英特爾資料中心事業部副總裁、計算機架構專家、神經系統科學家 naveen rao 曾告訴雷鋒網記者,《her》是他個人最欣賞的人工智能電影。但如果沒有“看上去就像真人”這一點,欣賞程度顯然要大打折扣。

後記

也許是釋出會耗時太久,再加上演講者的水準參差不齊,到了釋出會後半段,原本擁擠不堪的會場空曠了很多。現場的從業人員顯然習慣了這種狀況,各司其職數小時之後,他們依然非常興奮。

這不是訊飛的尴尬,他們以技術立足,在業内有口皆碑,作為合作夥伴,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甚至缺席華為集團财年預算會議來捧場。

但我依然好奇那些目光炙熱的觀衆是否滿載而歸,就像在釋出會前跟我說,“就想弄明白訊飛是怎麼從一家語音輸入公司變成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同僚,釋出會結束後他仍一臉茫然。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但顯然,這也并不适合在這種場合講。

本文作者:六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