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技術怎麼賺錢?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按:本文由deeperblue釋出于雷鋒網。轉載請聯系授權,不得删減内容。

半個月前的錘子手機釋出會讓全國人民(包括我媽)知道了一家叫科大訊飛的公司,以及語音智能這件事。 我沒有在現場。據說老羅向觀衆們介紹了錘子的主要合作夥伴科大訊飛的一款産品——訊飛輸入法。老羅用很快的語速說出一大段長文字,訊飛做到了無時差翻出文字版本,并且識别結果幾乎沒有任何偏差,堪稱完美,現場一片歡呼。 訊飛輸入法支援 19 種方言輸入,相比蘋果的 siri,以及微軟的 cortana,訊飛輸入法顯然在本土化上占盡優勢。 訊飛輸入法背後的公司叫科大訊飛,是目前國内最大的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第二天,科大訊飛的股價在開盤點迎來了新高。鑒于從 2008 年科大訊飛上市開始股價表現平平,不少人表示終于熬到了可以套現的時刻。 除了訊飛,國内在近幾年内崛起了一連串緻力于智能語音的創新公司,典型代表有思必馳、聲智科技,以及雲知聲。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語音技術公司的春天又來了。圍繞 ai 的創業團隊如雨後春筍,智能語音技術的應用成為它們打開市場的首要選擇,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數款語音互動機器人釋出。除了硬體,語音服務平台也迅速被建立。鍵盤作為輸入系統即将被停留在上個時代,人類将用語言和機器進行互動。智能家居和車載成為語音産業最集中的領地,也即将誕生出爆發市場。 然而,高新技術怎麼賺錢、做什麼賺錢,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事實上,熱炒的訊飛輸入法、訊飛語點以及訊飛語音雲,僅占訊飛的總營收 3% 左右,收入不足千萬。道聽途說的還有一件事,科大訊飛每年 20 多億的收入,其中絕大多數來源于鋪網線和做教育工程的內建,并非是高精尖的智能語音技術。 上個月,在深圳舉辦的一場小型内部智能語音研讨會上,思必馳副總裁、聲智科技創始人,以及來自峰瑞資本、祥峰投資的兩位關注人工智能的早期投資人進行了關于“語音技術如何賺錢”的話題讨論。恰好我在現場,覺得說得非常不錯,有些段落簡直堪稱精彩。于是要來了錄音記錄和版權,分享給大家。這裡也許有你想要聽的實話、真話。

以上内容來自deeperblue季星。

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技術怎麼賺錢?

(參與研讨的嘉賓)

2012 年智能手機出現後,短短幾年内,國内就湧現了一大批語音相關的公司,像雲知聲、思必馳、科大訊飛,發展都非常迅速,很快進入了公衆的視野。這也得益于手機這個智能終端的發展,使得語音成為手機上的一個重要應用。

而在 2015 年,我們依然認為語音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原因有以下兩點:首先,雖然在過去的兩到三年裡,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語音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我們發現實際準确率仍然不夠高——雖然大家根據實驗資料進行宣傳,說準确率達到了 95% 以上或者更高,但實際情況是,在實際使用時并沒有那麼高。

抛開算法和技術方面不談,前端的很多問題我們還沒有解決。我打個最簡單的比方:過去我們讨論的語音識别技術,有點像人類的大腦——在聽到聲音之後,我們如何進行翻譯,或是怎樣把它變成大腦可以了解的資訊。但實際上,關于耳朵的問題我們還沒有解決——如何排除噪聲幹擾?如何在多人講話的時候會聽清想聽的内容?如何在距離較遠時分别聲音的方位?前端的語音/聲學互動的很多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整體的體驗始終不夠好。

第二點,從資料上看,蘋果上語音搜尋的使用率其實并沒有那麼高,原因在于,手機雖然不是鍵盤的,但觸屏的體驗還是很好的。發展的前景在于智能硬體:在手機之後,大量智能終端的爆發,包括家居、車載、可穿戴裝置、機器人等,這些智能終端上的鍵盤——或者說手指就變得更加不重要以及不友好,而語音則變得更加友好和重要。

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技術怎麼賺錢?

思必馳語音智能後視鏡,駕駛員在跟機器交流的時候,可以随時打斷機器的說話,讓他去執行其他任務,讓機器做你臨時想做的事情。可以解放雙手,讓駕駛更安全。

基于以上兩點,我們認為,語音技術還會有更多發展和進步。

關于語音技術,大家其實一直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怎麼賺錢?科大訊飛 20 多億的收入,其中絕大多數是鋪網線和做項目工程,前沿科技類的東西其實是沒有賺到錢的。

線上上,我們本來可以提供 api 賺錢,但後來百度免費了,那其他人也隻能免費了。做 app 去對接服務,大家會覺得手機上的使用者習慣、行為習慣還沒建立起來。是以我想問就這個很實際的問題聽聽大家怎麼看。

這個問題很好,也很難回答。對思必馳來說,我們現在是在考慮怎樣把錢燒掉,并沒有考慮怎麼賺錢這件事,這件事情确實是比較難。

現在其實大家能夠看到,從 pc 和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其他,語音很可能是一個方向。語音作為一個便捷的互動方式之一,随着智能硬體裝置的疊代更新,它有可能會成為替代觸屏的互動模式。這也是為什麼資本和技術都聚焦在這一塊,使得人工智能的一個小春天在寒冬中誕生。

賺錢這件事情,目前我們确實看不清。

但是圍繞着這個方向,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大方向:一個是核心技術以及産品體驗的提升,這是必須要做的。第二個則是,我相信大部分公司,在未來肯定會有一筆相對不多也不少的技術授權費之類,雖然這部分不足以滿足資本需求。

然而我仍舊相信,未來無論是 2c 也好、2b 也好,在這個環節上大家都在探索。這條路徑是曲折的,但方向一定是正确的。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祥峰投資,我們是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 vc,主要關注消費和技術領域的中早期投資,在人工智能方向投資了地平線、maxent 等。下面我從投資方的角度簡單談一些看法。

要看怎麼賺錢,最主要的是找到需求在哪。在看了這麼多創業項目後,我們會思考在中國的消費生态下,那些賺錢的公司是怎麼來的?其實核心是抓住使用者的真正的需求點,從需求點出發,考慮怎麼樣去做産品,然後追溯到你的上遊,再到頂層甚至是晶片,找到哪裡有機會。

首先,在手機端,語音作為輸入方式是有需求的,但剛才大家都說,現在如今隻是在手機上做一個語音識别的技術,提供一個輸入的方式,希望通過輸入法建立 app 來收費,顯然這在今天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現在,沒有一個類似百度輸入法這樣鍵盤輸入的 app 還是收費的。

即便語音是不一樣的輸入方式,但想要收費還是很困難的,特别是當大佬們都已經在做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就要找到一個需求場景,并且上面沒有其他方案可以和你競争——一個語音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的場景。

比如智能家居中的音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不可能在音箱上去觸摸,也很難用其他鍵盤去輸入。是以,如果你找到一個和音箱産生互動的方式,那麼顯而易見你就是最好的,因為沒有其他強有力的替代者。

再說汽車。其實汽車裡面,多年來大家使用的旋鈕、按鍵,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機互動方式——它未必比語音輸入的效率低,反而效果很好,因為你可以做到盲操作。設想一下,在車裡面我要換電台的時候,我不用看中控,就可以摸到旋鈕去操作,或者在方向牌上有一個旋轉的輪子,可以讓我調整音量之類,這已經是最好的人機互動方式了,而通過語音增大音量或是切換頻率,則未必能更加直接和準确。

但是,在車中還有很多旋鈕無法解決的其他需求。比如。後排的一客需要和車發生互動——現在很多車都有後排獨立的空調系統,當乘客覺得後排的溫度太低了,希望空調調高一點的時候,現在的情況是隻能讓駕駛者把後排的空調調一調,或者後排有自己調整的方式,但它未必是自動的方式。

如果能夠做到,通過一個很好的語音識别的陣列工具,很好的分辨出不同乘客的方位,到底是在主駕、副駕,還是後排的左邊或右邊,根據他們發出的語音指令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就能産生一種新的互動方式。除了空調,還有的需求比如切換一個電台、換一首歌,等等。

那麼從産業鍊上遊來看,這麼多年,晶片一直都是一個可以賺錢的事情。在語音識别這一塊,做語音的處理晶片,比如 iphone 使用的 cirrus logic,在語音處理這一塊的算法做得非常好,它解決了語音降噪、方位識别上的關鍵問題。有了晶片作為載體,就可以基于傳統晶片的商業模式去掙錢。

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技術怎麼賺錢?

cirrus logic 推出的 cs44130 可以為整個音頻信号鍊提供晶片,包括模拟或、數字輸入和揚聲器喇叭輸出之間的各個部分。它精小的設計可以大大簡化産品的設計。

往下走,在晶片的下遊,子產品也有賺錢的機會,就像今天聲智科技在做的事情一樣。如今的産業鍊分工是非常細的,很難再有像過去的飛利浦、西門子這樣的大公司,核心的部件、全器件的研發,一直到最終的産品都是由一家公司來做。在分工很細的情況下,晶片公司不可能再去做一個産品,也很難再去做一個子產品,中間其實需要的是一個做陣列的公司:把産品以一個子產品的形式提供,同時不僅僅做一個 pcb 闆把晶片放上去,而是把算法結合在裡面,展現出附加值。

最後,生産使用者真正使用的一些産品也有賺錢的機會。比如類似于 echo 這樣的終端産品,京東和訊飛也在做,之前也有一些創業公司在做。不過,真正有機會的創業公司是能夠去開拓一個新的市場領域的。就音箱來說,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行業和産品,那麼,可不可以創造出一個新的産品形态?在這方面,創業公司往往擁有更大的機會,比如大疆在無人機領域能做到今天的體量,是因為它完全開創了一個新的産品品類。

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技術怎麼賺錢?

圖為 echo dot, 它的場景就不是用來聽歌的,而是一個語音助理。

比如說機器人,雖然現在大家還沒有普遍使用機器人,但是它一定是一個趨勢性、未來性的東西。在家庭場景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其實是掃地機器人。很多人買了一段時間就未必再用掃地機器人了,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掃得不夠幹淨,也有它不夠智能的原因——它是在完全沒有規劃路徑地在亂掃。如果現在我們能夠加入更多智能的東西,包括語音的互動,它就有可能成一個真正的智能機器人。你可以呼喚它:“掃地機器人,到我這裡來,把這個房間打掃一下。”  而不是拿一個搖控器操作,或者走過去把它提過來。你的聲音傳遞給他,他就知道你的方位,就會自動朝你的方向走,這也是一個可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的方向。

為什麼會說語音技術賺不到錢?其實是一開始沒搭建好商業模式。剛開始提供雲識别,是 to vc 的模式,強調的是公司的品牌影響力。那一旦開了免費的口子,之後就無法再收費了。

我們現在希望能先把 “蛋糕做大了”,之後怎麼分蛋糕大家再商量。但現在整個市場還沒有起來,所有做語音技術的都在燒錢。

聲智科技的起步有點特殊:它一開始就做硬體,大家看到很多的展示的産品,有我們授權的,也有我們自己的,都可以讓我們從硬體中直接得到收入,相對來說,我們最初的商業模式是非常簡單的。

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技術怎麼賺錢?

圖為聲智科技的主要産品方向

但就像剛才我說過的一樣,這個是有問題的。光看硬體,是不足以吸引公司對我們的定義産生了解的,我們很難再做一個大規模的公司,這個時候,我們對硬體加軟體後端的了解就和訊飛産生了一些差異,我們并不把語音互動隻看作一個輸入法,也就是說,我們把它定義為類似于其他的操作方式的更新。我們把它看作搜尋的更新,也就是讓語音互動可能成為下一代的搜尋。而我們現在做的是現代搜尋的一個入口,有點像以前的浏覽器和後面的百度、谷歌之類。可能我說得比較大一點,就是将我們原先的互動方式更新。

我們回想一下,在 pc 端時代,我們用得比較多的是谷歌和百度。那個時候,我們要打開浏覽器、輸入内容,再去查找網頁,但是到了移動互聯時代,用手機時我們會發現,在手機上,我們很少去打開一個浏覽器,打開百度、谷歌,再去搜尋内容,至少頻次明顯比原先在 pc 上的頻率小很多。現在,我們已經更習慣打開 app ——實際上,通過 app 的形式,搜尋已經被折疊化了。

我們現在知道,谷歌和亞馬遜對智能音箱很感興趣。提到智能音箱,我們又會發現,當我們面對沒有螢幕的音響是,你就不會去輸入或者打開 app 了——也就是把搜尋進一步折疊了,折疊的結果是,你去直接問它,這個效率明顯比前兩個的效率更高。實際上,這些都是由人性決定的——人的本性就是,喜歡向着簡單、高效去發展。

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語音會改變未來搜尋的狀态:現在的小朋友如果适應了智能音響的互動方式,很多時候他就會直接提問,而不是打開 app,或者像 pc 時代一樣,輸入很多需要查找的資訊。

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技術怎麼賺錢?

電影《 her 》的海報,電影中的主角愛上了他的智能裝置——一個來自語音識别系統中的聲音。電影預言:在未來,人們都離不開基于語音識别技術的智能系統。

我們現在有一些微薄的收入,但是以後我們在裡面怎樣能夠産生更好的方式,對我們來說,就是硬體+晶片,這在以後會産生更好的營收。移動端有很多 ap、很多的巨頭,但是這到底能産生一種什麼樣的新的商業模式,可能還都是在探讨和摸索中。

現在很多巨頭,不用考慮營收,是以它們會盡量去做。對我們來說,隻能先有硬體,然後下一步加輕量的方式,維持公司正常的商業運轉,然後下一步,看看會不會像我們預想的一樣,語音能夠下一代的搜尋入口、甚至發生入口大戰,然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能夠改變我們很多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各方面去探讨和摸索,甚至還會掉進很多坑。

我相信第一波會有很多家公司做進去,因為大家經常說,第二波公司會做得很好,每個時代的發展都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關于定位,我們也不敢說什麼,隻是先給大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不管是機器人、智能音響、車載,我們都更希望,大家共同開拓這個市場。同時,我們本身也是非常開放合作的。

注:本文來自微信公号深藍deeperbule(id:depperbluetech),轉載可聯系深小藍(id:minideeperbule)。

本文作者:deeperblu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