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中國還不是人工智能大國 | 2017 IT領袖峰會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中國還不是人工智能大國 | 2017 IT領袖峰會

雷鋒網按:今天上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數字中國聯合主辦的it領袖峰會在深圳召開,作為第一個演講嘉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發表了主題為“中國與世界人工智能的未來”的演講。

人工智能在改變制造業、金融、醫療和安防等傳統行業,這将會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朱民認為,人工智能需要三個技術支撐:超強的計算、海量的資料和優秀的算法,而這三個方面都已經有巨大的突破。例如,在計算能力上,我們已經實作了3.6億億/秒的計算速度,兩倍于人腦。

毫無疑問,中國有一流的人才、有資本、有市場,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實力已經處于領先地位。但朱民也提到,中國要引領人工智能的發展,就必須要在人工智能産業鍊上全面發展。

人工智能産業鍊包含産品端:智能家電、智慧工業,應用端:語音識别、計算機視覺等,基礎端則是cpu、gpu、傳感器、深度學習等。

在朱民看來,目前中國在基礎端的技術積累還比較落後。據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了解,以晶片為例,現在中國每年要花2000多億美元進口晶片,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内在ic設計、晶圓代工上的實力遠不如其它國家。

他認為,中國要克服這樣的劣勢,就必須在未來人工智能晶片上做出成績。朱民在現場也給國内企業提出了建議:企業要做産品、應用和消費品,但我們不能迷戀于這些市場;企業要往下做平台、做基礎晶片,這才可以在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保持長久的競争力,中國才能算人工智能大國。

以下是朱民在本次it領袖峰會的演講實錄,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一件事讓我深刻地思考。3月19日騰訊的絕藝,在日本東京第十屆圍棋機器人大賽中一舉奪冠,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因為有意思的是絕藝是由一組年輕人做的,這些年輕人沒有一個人懂圍棋,這是典型的在人工智能裡面的中國人的論證,如果給機器規則和資訊機器就能運轉。我覺得這個超越了alphago。

第二件事情,中國人又一次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中國人在人工智能領域确實有優勢,或者廣義上說的華人。大家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alphago後面主導的研究員黃博士是華人,當然他本人是一個6段的棋手。而這次的“絕藝”又是年輕的中國人,我特别感興趣的是這個名字“絕藝”,我覺得這是中國人在人工智能領域中應有的氣勢和高度。祝賀馬化騰先生。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中國與世界人工智能的未來”,我想講三個方面,人工智能在中國、人工智能的未來,中國與世界人工智能的未來。

人工智能在中國是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在所有今天人工智能的領域,從機器人到智能金融、智能醫療、智能安防,現在是幾千億的市場,智能家居幾十家公司在做,智能教育、智慧城市,到後面已經有了深度學習、推薦引擎、收拾控制、計算機視覺、語言識别、語義識别、自動駕駛,所有這些東西都能在中國找到,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如此的人工智能進步。

東軟針對醫療裝置的影像做輔助的肺癌診斷,針對專利分類和審查的智能方案,這是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再舉一個例子,馬雲先生在這裡,阿裡巴巴的阿裡小蜜,(這個)人工智能助手你永遠不會忘記任何事情。

人工智能将使每一個人變得效率更高,如菜鳥人工智能的配送機器人。中國電信開始利用他廣泛的網絡建設智慧城市。中國電信做金融,他有3億的賬戶,做電信的開始做金融,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百度是最早從事人工智能的企業,百度腦四大功能,自然語言處理達到28種,人臉識别率達到99.7%。

人工智能在中國确實是如火如荼。以色列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說在全世界從來沒有看到中國在人工智能是如此熱烈、如此發展。他說在今天的世界上,人工智能其實是存在于中國和美國之間,他說中國的發展一定有未來。是以人工智能毫無疑問在中國具有非常大的市場。

關于人工智能的未來有很多,基本的概念,從目前狹義的,從ani到agi到asi,這是目前的路徑的之一,到asi的時候智能爆炸,可能出現很恐怖的效果。ai+hi=si,這是機器的智能和人的智能結合。

潛艇會遊泳嗎?問題是它會不會思考?如果它有這個(思考)功能,機器也可以比人強。人工會改進自己的智能,重寫程式,調試代碼、修複錯誤?ai會對iq測試和改進,使自己擁有更多的iq和eq。機器有價值觀嗎?現在facebook和谷歌的機器學習已經初步顯示了情感,比如他會拒絕你,他會罵你。如果機器賦權人類,使人類更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那機器和人誰主沉浮?機器有機器權嗎?就像人權一樣。

ai不可預測,擁有自主意識的系統會做什麼?智能爆炸。這些是争論最大的問題。我們用實事求是的辦法把今天簡單的人工智能往前推,如果我們能夠走到當中的這個,就是狹義的人工智能和一般的人工智能當中的這一段,我稱之為廣義的人工智能加上人類的智能。我覺得這個是我們面臨的實實在在的現實可能的路徑,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這個挑戰可能需要我們做10年、20年,以緻于30年的奮鬥。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考慮無限的可能,我們今天的讨論集中在從狹義的人工智能走向廣義的人工智能,加上人類智能未來智能的發展,而不去抽象意義上讨論智能爆炸的未來。

一個是超強計算,一個是海量資料,一個是優秀算法,今天這三件事都有巨大的突破。

我們的計算能力現在已經有3.6億億次/秒的計算,國太之光理論達到了12.5億億次/秒,2016年167台超級計算機。比如亞馬遜從資料走上智慧,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的模式。ge現在不隻是把機器賣給你,他把機器提供給你,根據機器運作的時間跟你收費,随時告訴你機器的情況怎麼樣,把企業的成本降低了,安全性大大提高。

醫療是一個巨大的突破,診斷乳腺癌,130張切片,病理學家用30個小時,準确率為73%,人工智能是88.5%。

當我們都在感歎alphago的時候,2017年1月10日,美國fda首次準許了一款心髒核磁共振影像人工智能分析軟體cardio。診斷皮膚癌,準确度堪比專家,人工智能具有無限寬廣的應用前景。

在金融上,風險管理、客戶辨認、反洗錢、貸款等,螞蟻貸款的壞賬率遠遠低于一般的銀行,就是因為他有人工智能精準定位。

人工智能和經濟增長,accenture做的報告,到2035年在人工智能幫助下,發達國家可以使他的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産率40%,這是巨大的增長空間。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在根本上改變一系列的大趨勢,使得整個勞動力變得非市場化、非機構化,這是巨大的變化。

我舉一個例子,如果人工智能按照這個發展的話,勞動力市場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将來大部分的工作不是在公司和機關存在,而是由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人,通過網絡的組織來實施。我們有各種技術,整個市場的需求都變成網絡,基礎設施,包括監管标準法律,各種機構,未來的社會在人工智能下,這從根本上改變我們今天生存和賴以活動的相關關系。

 廣義的人工智能是認知結構的突破,在這個意義上會改變一切,最終會改變未來,甚至改變我們人類本身。但是人工智能的價值取向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倫理道德挑戰,在未來10-15年裡,50%的制造勞工會被機器取代,這些勞工失業怎麼辦?這些人如果隻是待在家裡不做任何事的話,财富怎麼配置設定,收入配置設定不公的問題怎麼解決?

如何防止智能不犯錯誤,比如說今天特斯拉的車第一起事故是因為把白色的車看成是白雲,它就撞過去了,沒看成是一輛車,我們怎麼保證事故不發生呢?當人工智能進入我們的身體,進入我們的細胞,我們的改變行為,(這個時候)人是什麼?

如果機器主導生産,人每天帶着vr看遊戲的話,人和人互動的關系在哪裡?智能會有偏見嗎?如何防止智能不犯錯誤,不攻擊,今天無人機已經在殺人。我們怎麼能保證這些事不發生呢?如果納米技術和人工結合的話,我們産生人看不到的機器,這些機器進入我們身體、改變我們基因、改變我們細胞、改變我們行為,人是什麼?當然最大的挑戰,是按照奇點理論。

中國在哪裡,中國怎麼和世界的人工智能發展和引領世界人工智能發展。

美國國會發了一個報告,從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文章來說,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主要大國,統計上确實如此,但中國真正的(優勢)在哪裡?我把人工智能看成一個産業鍊,我們可以看到産業鍊上端是産品、智能家電等等。終端是語音識别、自然語言識别、計算機視覺等等,下端是cpu、gpu、npu、神經網絡學等。中國最多的是應用,我們在有自主知識産權第二階段的軟體上還是相當的一般,第三個基礎設施上還遠遠落後。這就是中國面臨的人工智能的現實,我們有市場。比如晶片設計我們幾乎沒有、晶片晶圓代工很弱,我們隻是在封裝上。

中國每年進口2000億美元晶片,是中國最大的單項産品進口,如果晶片在别人手裡,你怎麼能号稱是人工智能大國?

谷歌有gpu、特斯拉有它的gpu,中國有中科院的晶片,希望能夠趕上。是以企業要往下走特别重要,走到深層的地方。不但如此,企業在往下走的時候,搭造廣義的平台特别重要。

當一切變成平台的時候,人工智能平台變得特别重。百度現在開始搭建平台,阿裡巴巴和騰訊也開始搭建平台,但是我們的平台和谷歌第二版人工智能平台相比、亞馬遜平台相比,還是有差距。是以企業要往平台走、要往下走。

當所有人工智能集中在服務業、消費,中國巨大藍海集中在制造業。十年前中國制造業僅僅是美國一半都不到,今天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等于美國、日本的總和,面臨開發中國家的競争。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制造業2025取決于人工智能。這是一個未來巨大市場。我們勞動力人口供應在下降,我們機器人比重和南韓、新加坡、德國、美國比非常低,由此我們勞動生産率也是相當低,雖然過去幾年有所提高,僅僅高于越南而已,是以機器運用在中國有很大的作用。

如果我對企業提幾條建議的話,第一,企業當然要做産品、做應用、做消費品。但是千萬不能迷戀在那個市場,我們預測這個市場足以企業開發20年,但是如果隻待在這個市場20年沒有基礎,20年以後,我們不複存在。企業要往下移,做平台,做基礎,做晶片,做研究,移向制造業。這是中國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巨大的垂直平行發展的空間。

政府做什麼?2016年5月份政府四部委聯合發表了一個重要檔案,有一個總體思路要創新要發展,提供平台,他提出了實施目标四大目标,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資源系統、打造核心技術系統,提出九大應用工程,幾乎包括了現在所想到所有的這些,這些都非常非常好。我們有科技部和工信部上司在這裡,但是這一切是不夠的。因為政府的責任不止是制定行業的規劃,他具有更廣泛的引領這個人工智能發展保護社會秩序、保護人民和引領中國走向世界的巨大責任,是以我對政府提九點建議。

第一,政府第一個責任是充分全面了解它的挑戰和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挑戰以及變化。政府的職能不是要建人工智能的産業,是培育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和環境。政府要支援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政府要提前研究系統的思考處理人工智能引發的失業和收入配置設定問題。政府需要提前讨論人工智能會引發我剛才提到的倫理問題。政府應該提前考慮在未來人工智能環境下的監管體系和法律,政府應該有責任培育教育下一代中國公民了解和适應人工智能的未來。最重要一點,政府有責任在今天這個曆史的時刻引領中國的人工智能的行業和産業走向世界,和世界溝通交流,建構人類的人工智能未來。政府在做規劃之外,還可以做八點。

比如說培育基礎環境設施,中國是綠的,這是世界經濟論壇我們測的名額,所有權、教育、訓練、勞動市場靈活性和訓練,基礎設施,創新能力,風險投資,中國除了風險投資率的居高,所有的一切都是居中中上一點點的水準,政府需要大力培育環境。

比如說,我們看美國、歐洲和日本,在人工智能上做的最大的是支援對人腦的開發,美國直供10億美元,支援他們4-50億美元研究人腦。歐洲提出12億歐元計劃開發人腦。日本不做人腦,通過動物研究來了解腦的功能。政府要加大這個領域投資來支援企業。比如政府全面考慮失業以及失業可能引起的一系列變化。

我們分析表明,到2035年95%生産線不需要勞工,50-70%崗位将被機器取代。這個沖擊是巨大的。是以政府必須提前做。

個人,個人也有面臨巨大挑戰,個人面對不确定,個人也要考慮你未來在哪?你是不是屬于被淘汰一分子?如果你被淘汰了,你做什麼?你怎麼和大家合作,使得你能夠不斷的發展。你怎麼能夠教育你下一代,使他們能夠迎接未來人工智能的挑戰。是以個人我覺得三大挑戰,第一個,學會了解、跟蹤人工智能的發展。第二,準備裝備自己、學習、再學習,使得自己能夠面對人工智能挑戰對你的具體沖擊。第三,教育我們下一代。是以個人也有很多事,我們把所有關注起來的話,需要政府、企業、個人集中起來,來關注整個人工智能發展的大局。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技術進步、經濟,我們要關注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必須關注整個系統,而不是技術。我們需要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需要關注和研究人工智能發展未來的核心價值問題。這個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同理、合作、共赢,圍繞越來越複雜、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我們要更多的合作,更多的參與。是以需要國家、企業、社會和個人都參與到這場巨大的變化中來。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需要我們的政治家、我們的官員、我們的企業家、我們的個人同時都能夠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戰略,重新塑造我們的心智模式,用開放和合作的态度擁抱未來,隻有當一個民族都能這樣的時候,這個民族才能夠在人工智能中打勝仗。

是以如果把中國在世界人工智能地位看一眼,中國毫無疑問人工智能發展非常快,但是我們隻是在高端的産品應用。我們在技術軟體開發層面、在基礎研究、更基礎的理論研究上還有很大的空間。企業有巨大的空間可以發展,政府有巨大的責任去支援、培育和引導這些發展。公民也有巨大的責任和利益去意識到這個變化,去迎接這個變化。但是我對這一切充滿信心,因為中國不一樣。

我覺得當我們面臨世界的人工智能全球競争的時候,中國和世界第一次站在了同一個起點上,通過40年改革開放,我們第一次有了巨大的市場。這個巨大的市場不但是消費,而且是制造業,我們第一次有了資本,我們現在的企業都在全世界收購,昨天晚上誰說的他收購了他以前老闆的大樓,idg。我們有了一流的公司,阿裡巴巴、百度、騰訊等等,我們有一流的人才。華人廣義來說,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特别的優勢,2005-2015年全世界兩萬篇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檔案,28.2%文章是由華人撰寫,引用率達到32.1%。阿爾法狗首創開發人是一個華人。李彥宏有最好的人工智能專家,沈向洋等都是第一代人工智能大師。是以完全是正統的的人工智能專家。是以我們在這方面人力資源,包括在座所有的那麼多的人在座,中國第一次除了有市場之外,我們有了資本、有了企業、有了人才,我堅定不移地認為人工智能的争奪是世界未來最主要、重要的争奪,因為會決定世界的未來,也會重新撰寫和定義中華民族5000年的曆史,在這個争奪中,中國沒有任何的空間可以猶豫後退。

在今天國際形勢上,由于美國的政策,留出更多空間,中國可以走向世界,去協調、支援、引領人工智能發展,這又是一個重大的曆史機遇。如果不這麼做,那未來的結局一定一定會非常困難。人工智能之争已經開始,已經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開始,因為這是最主要的之争,生死一線間,也就在未來的20年,也就在在座所有各位的手中,拜托了,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程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