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與時光的挽歌

作者:光明網

作者:張維陽

張楚的作品多半是書寫他生活的小城鎮,這個小城鎮不是日新月異的大都市,也不是貧困落後的鄉村,而是一個看似充盈豐富,實則平庸瑣碎的世界。他最近的作品《中年婦女戀愛史》所描寫的,便是這樣的世界。表面看來,在他的筆下,生活在小城鎮中的女人們渴望逃離,又無處可去,渴望激情,又無所追求,處于一種恒常的迷惘之中。實際上,這種對俗世深入骨髓的描寫隻是小說的一個方面,并不是小說的全部。

時間是這部小說的關鍵詞。張楚筆下的時間不是關乎曆史的線性時間,而是承載着情感記憶的時光。在這些時光中,發生了或溫馨,或激烈,或凄慘,或絕望的情感經曆。他筆下的女性對于愛情大膽而熱烈,她們看似掌握了愛的主動權,自由地追逐自己所向往的情感,但最終卻都成了愛情的失敗者。她們沒有敗給情人或是情敵,而是輸給了時間。曾經的激情與愛慕在時間的流逝中悄然褪色,時光平靜又殘忍地奔流而去,裹挾了一切的溫馨與暖意、憤恨與遺憾,隻留下惆怅與傷感。最終這些情感都消融在悄然退去的時光中,成為讓人懷念和留戀的記憶。

張楚的書寫不是要對筆下女主人公的情感經曆做出評價或是分析,而是通過追憶那些豐富又複雜的愛的發生與流逝,悼念她們曾經激蕩美好的青春時代。那些曾經花容月貌的女子,那些曾經悸動迷離的青春,都将随着歲月的流逝而杳無蹤迹。張楚感傷于美與青春的凋零,他的書寫是對這些女子過往俏麗容顔的追懷,是對她們已逝青春的惋惜。這種對青春的無限懷念,是身處中年對時間的敬畏和無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楚寫的是如鮮花般嬌豔的女子的悲哀,也是人類共同的悲哀。

在《中年婦女戀愛史》中,随着故事的展開,張楚不斷給出故事發生當年的大事記,這是一種曆史時間的參照。生活在小城鎮的女人們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時代的更替,但那些進入和塑造曆史的大事件,與小城鎮的生活無關。張楚筆下的小城鎮處于現代時間之中,卻遊離于曆史之外。這些在小城鎮生活的女人,是曆史之外的漂泊者,她們不參與曆史的程序,無法在時代的整體程序中找到個體的位置、确立生存的價值。她們隻有在纏繞的情感中消遣生命,在庸常和卑微的生活中将生命損耗。張楚通過叙事展現了她們瑣碎平庸的日常生活,更表現了她們荒蕪和疲乏的精神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楚筆下的小城鎮不僅是一個地理空間,也是一個文化空間和精神空間。很多人雖然身處大城市,但依然可能處于他筆下人物的精神狀态之中。這樣看來,張楚的書寫早已溢出了小城鎮的範圍,而具有更大的解釋和概括效力,是對某種普遍的精神狀态的反映和呈現。

文學的經驗告訴我們,小說不能脫離現實,也不能太依賴現實,總要有一些飛升和超越的東西來照耀現實,映襯現實。在中國古典小說中,這種飛升的東西是道德和倫常;在主旋律文學作品中,是改造現實、變革社會的理想;在19世紀的俄羅斯小說中,是源自宗教對人類的悲憫情懷;對于普魯斯特和哈代以及那些感傷的浪漫派來說,是那逝去的時間。張楚找到并運用的這種飛升的東西,是宇宙。宇宙的浩渺和無限,映襯和對照了他筆下人物的卑微和渺小,以及他們生活的庸常和瑣碎。對宇宙的書寫代表了他對于外部世界的渴望和向往。即使以宇宙為表征的外部世界是如此的浩瀚遙遠,如此的不可觸碰,但他心裡依然留存着這樣的盼望與期待。這種明知不可得而依然心存念想,展現出了張楚的倔強與執着,這讓他的叙述雖然灰暗和破碎,但依然留存着希望的光亮。

恰恰是這依稀的光亮,是文學最為珍貴的部分。它讓張楚的小說可以抽離日常生活的單調和煩悶,成為一片充滿想象與期待的讓心靈自由飛翔的空間。(張維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