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開源項目如何實作盈利? | 數博會2017

區塊鍊開源項目如何實作盈利? | 數博會2017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道,5月27日,2017全球區塊鍊技術發展論壇在貴陽舉辦。會上,consensys企業總監

brent

xu、超級賬本亞太區總裁julian gordon、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标準研究所副所長何寶宏、量子鍊進階工程師徐小龍、普華永道風險及控制服務合夥人季瑞華、ibm公司标準與開源技術的程海旭出席并參與了“區塊鍊技術的開源與商業化”圓桌對話。主持人是北航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數字社會與區塊鍊實驗室主任、天德科技首席科學家蔡維德。

以下是對話實錄,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ai金融評論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蔡維德:第一個問題是怎麼看待開源? 

何寶宏:開源現在已經成了整個行業創新的驅動。現在不是開不開源的問題,而是企業要做生态必須要開源,除非它已經成為區塊鍊行業的頂級老大。

徐小龍:我來自于量子鍊,這個項目來自于開源社群,用到了比特币跟以太坊的開源技術,是以我們本身就是一個開源的堅定支援者。而且區塊鍊從誕生開始就自帶開源基因,區塊鍊是一個可信任的去中心化的技術。我認為這兩個關鍵詞——可信任跟去中心化都依賴于開源方式。如果你代碼不開源,那我憑什麼相信你?其實代碼的開源也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方式。如果代碼屬于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能控制這個軟體的走向,但是如果是開源的,我們可以共同來維護這個項目,可以讓它變得更好。

季瑞華:我們一直相信區塊鍊并不是一個應用系統,并不是把一個商業應用去套到公司業務中,實際上我們真正搭建的是一個生态圈。而開源就顯得非常重要。

剛剛主持人提到怎麼賺錢,可能大家還記得最初玩電腦遊戲是要買點卡的。而今天,越來越多的遊戲是免費下載下傳。是以價值其實會影響企業的商業模式。并不是說開源就不賺錢了,商業模式将發生轉變。企業還需要保障區塊鍊的可信,保障它能真正具體到企業價值,盈利模式将不再隻是販賣軟體。

程海旭:我在ibm負責開源技術和開放标準。我将從三方面談為什麼ibm選擇将區塊鍊開源。

第一,從區塊鍊對社會的價值上。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交換資訊的方式,而區塊鍊将會改變我們的交換價值。網際網路之是以成功,開放标準是功不可沒的。我們認為區塊鍊不應該被一家投資和控制,它應該是開放的,整個社會都能來參與、受益。

第二,生态。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衆人拾柴火焰高。從生态的角度,開源以後,大家能夠一起把這個蛋糕做大,然後共享成果。

第三,開源就意味着選擇。現在如果不做開源,你有可能供應鍊鎖定。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開源給予了更多的選擇。就如同無論一家公司有多優秀,擁有多少優秀人才,但一定還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

蔡維德:我們的嘉賓都是支援開源的,英文講就是幫魔鬼說話。我還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民銀行最終選擇的是不用開源的資料庫?是以其實并不能說開源就可信。再舉個例子,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開源項目,但知道多少失敗的項目呢?大多失敗的開源項目根本都沒聽過。開源與否其實是一個生與死的問題。對于一個公司來說,随便就說它必須開源,那等于是别人拿走它的技術,是以還是有很多公司選擇不開源,特别是小公司,是以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何寶宏:剛才我已經表達了我的觀點了,頂級的企業可以不開源。第一的企業從來不開源。一般都是後面的企業抱團(社群)取暖。開源和閉源之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問題。開源開到一定程度時,它就又走向了閉源,這是一個螺旋的問題。開源還是有很多問題的。

徐小龍:我個人認為開源有時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方式。看似企業是把自己的技術都開放出來給了别人,但收獲的可能更多。尤其區塊鍊技術是剛起步。同樣也展現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特斯拉。它剛出來的時候就說要全部開源自己的專利,那個時候跟它競争的不是其他的新能源汽車,而是傳統車商比如通用,到現在我們來看他的商業化做得也不錯。

蔡維德:有人說開源是羊毛,軟體開源後,會有大量的供應商冒出來。是以說開源的企業是羊毛,或者是老大,有錢才開源,不然的話還是存在問題,大家如何評論?    

brent xu:我講一講不同的觀念。從以太坊角度上看,我們可以從代币經濟的角度去看開源。實際上,我們有不同的方式去接入技術,如果再深入地看這種代币化,可以看到個人是可以參與到這個環境當中,能夠接入到不同形式的區塊鍊當中。而且它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可以實作去中心化。這樣一來,所有的編碼者不會隻受限于一個供應商,他們可以在不同的參與方當中去開發和接入。這種新的基礎架構就是我們的運作方式,我們希望一起合作,形成不同的動态。這就又涉及到私有化,即資訊資料的私有化,以及私有鍊與公有鍊平台之間的互動和互操作性。是以我們現在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開源。

目前已經開發了很多的軟體,但它們可能無法适應未來的需求。我們期待着區塊鍊的發展,但是任何單個的公司或者研發經費都無法支援區塊鍊的發展,是以開源才是開發區塊鍊的正确方式。

而問題在于具體如何操作。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形式,比如linux基金會會確定能夠保護開發者,也確定各個行業都能夠參與。我們要有一個生态系統,健康可信的生态系統,我們也做了很多的項目,是以我覺得開源是一個正确的方式。當然具體去做也不容易,是以我們要區分什麼是好的開源,什麼是成功的開源,我們認為要做正确的事情,要互信,通過治理來解決信任的問題。

徐小龍:如果一個企業做了一條公有鍊,但是是閉源的,沒有人會用。如果不開源,我覺得很難讓自己為更多的人接受,這是目前的局面。但是我不認為開源跟閉源就是完全對立的。開源是個相對的事情,公有鍊向所有的人都開放代碼,聯盟鍊也在合作的企業之間開放代碼,這也就是一種内部的開源方式。

程海旭:剛才蔡教授提到,開源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我們觀察到,若想開源項目成功,就必須是open的治理模式。如果是一個公司自己玩,技術方向還是他自己說了算,這跟閉源沒什麼差別。而開放的治理模型是讓每個貢獻者在這個開源社群裡面都有聲音,對社群的貢獻能夠被認可,這樣才會讓開源社群健康地發展,推動開源項目的成功。是以開源是一個生态社群的問題。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将會持續跟進數博會區塊鍊精華内容,敬請關注!

本文作者:伊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