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鏖戰急——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

作者:胡慶玉
當年鏖戰急——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

許光達(1908.11.19~1969.6.3),湖南長沙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土地革命戰争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參謀長、紅2軍團第17師政治委員和師長等職。抗日戰争時期,曾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訓練部長、敎育長和第3分校校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衛戍司令,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争時期,曾任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兵團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任司令員,并先後兼任戰車學校校長、裝甲兵學院院長。1959年9月,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當年鏖戰急——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

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主要内容有:

一、人民軍隊的組織原則

軍隊是階級社會的産物。決定軍隊的組織原則和形式的因素,首先是社會制度和經濟條件,其次是戰争的政治性質與軍隊當時的基本任務。另外,戰場地理條件、戰略方針和武器裝備特點等,也對軍隊組織産生重要影響。抗日戰争中人民軍隊的組織原則應是;發動全國人民組成數量多、品質優的軍隊,官兵關系建立在政治平等的基礎上,實施強有力的政治敎育。人民群衆作為後備軍,實行軍事化,施以抗戰敎育。廣泛的組織遊擊隊,配合正規軍作戰,并不斷地充實到正規軍中去。建立裝備新技術的現代化兵團。部隊的組織結構要适應高度機動性作戰的要求,利于對付優勢裝備的日軍,又便于培養和補充幹部隊伍。在中國共産黨絕對上司下的軍隊,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和任務是其宗旨。各級指揮員都必須領會黨的方針、政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否則,決不是好的指揮員,這是軍隊組織路線最重要的問題。人民軍隊是為人民利益而戰鬥的,一切向人民負責,相信人民群衆的力量,依靠群衆,調動群衆的自覺性、主動性完成各項任務,是建軍思想的重要内容。

當年鏖戰急——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

1941年,許光達在延安

二、革命戰争的戰術

戰術是由班到師的戰鬥的方法。人、技術、地形、氣候、時間等因素的“配合”,決定着具體的戰術内容。人與技術是決定戰術的基本因素。軍隊的本質、政治情緒、疲勞程度、群衆條件的政治因素,與戰術運用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系。要根據當時軍事鬥争的性質和條件,運用新式戰術戰勝敵人,照搬西歐或蘇聯軍隊的戰術是錯誤的。實施殲滅戰,反對單純的防禦戰。最有利的戰法是調動敵人于運動中殲滅之;或以少數兵力佯攻,同時集中主力突擊敵人的側後。作戰的成功,取決于周密的偵察、嚴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并控制強有力的預備隊。注重協同和機動相結合,火力與突擊相結合。部隊應具有較強的近戰能力。指揮員對部隊要實施不間斷的指揮,堅決貫徹上級意圖,果斷處置情況,不放過有利戰機。在整體上不怕敵人,但對每一具體敵人決不可輕視。戰鬥作風要堅決勇敢,不怕犧牲,不怕困難。怕困難,叫苦是革命不堅定的表現。部隊行動要明确、迅速、機警,一切先于敵人才能戰勝敵人。

當年鏖戰急——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

三、裝甲兵的建設和作戰運用

應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建立和發展裝甲兵。

1.機械化是陸軍發展的必然趨勢。實作機械化是整個陸軍的任務,裝甲兵部隊是機械化的合成軍隊,在編制體制上應包括獨立坦克部隊和隊屬坦克部隊。合成軍隊指揮員要通曉裝甲兵的理論知識,才有可能完成任務。

2.裝甲兵是陸軍重要的突擊力量。随着陸軍機械化比重的增長,坦克兵和機械化步兵将成為陸軍的基本突擊力量。要有适當數量的戰略預備坦克部隊,以保證戰略方針的貫徹落實。

3.技術是裝甲兵戰鬥力的基礎。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部隊。要建立一整套裝甲兵技術保障機構和管理制度。各級幹部要有管理、保養車輛的知識和技術,嚴格執行指令、敎範和車場管理制度。乘員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坦克。倡導鑽研和提高技術的精神,重視開展坦克技術能手和技術革新活動。技術保障要适應作戰的需要。要始終不渝地為克服技術工作中的官僚主義、紀律松懈的傾向和避免車輛事故而努力。裝甲兵的發展應貫徹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

4.重視敎育訓練的實效和品質。部隊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提高戰鬥力。部隊應以訓練為中心,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部隊實際情況學習外軍先進經驗。訓練要遵循先技術後戰術,先基礎後應用的規律,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幹部品質的提高是訓練品質提高的決定性因素。幹部必須經過院校培養。提倡幹部任敎制度,建立并堅持“先訓後補”的乘員訓練體制。平時的戰術訓練應以對陣地防禦之敵進攻為主,防禦課題則以預有準備的防禦為重點。要重視分隊戰術訓練先進經驗的普及推廣。坦克兵在戰鬥中,必須善于利用地形,及時發現和消滅敵人反坦克武器,克服反坦克障礙,積極支援歩兵和殲滅敵坦克,并以此作為分隊訓練的基本标準。

5.着眼裝甲兵的特點開展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必須與技術工作相結合,使每個指戰員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并和現代化的技術相結合,是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政治幹部要積極學習軍事技術,變外行為内行。幹部要深入到車場、工廠中的房間和各個訓練場地中去,保證軍訓計劃完成。裝甲兵連隊的政治幹部,應從有技術的班(車)、排級幹部中選拔。

6.裝甲兵部隊是能充分發揮運動戰特性的最理想的部隊。在戰役、戰鬥中,既能單獨遂行任務,又能在合成軍隊編成内遂行任務。裝甲兵應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并主要使用在進攻戰鬥中。進攻中可用于第一梯隊實施突破,也可擔任第二梯隊、預備隊發展勝利,還可編組快速叢集,廣泛實施包圍、迂回和穿插,追殲退卻的敵人。防禦中,主要用于實施反沖擊、反突擊,殲滅敵空降兵和封閉突破口。步兵師編成内的坦克部隊,可以部分坦克加強第一梯隊直接支援步兵進攻,或作為火力點,增強防禦的穩定。在特殊地形上作戰要着眼于具體特點。

當年鏖戰急——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

四、掌握軍事辯證法提高指揮藝術

掌握軍事辯證法對于提高指揮藝術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人民戰争中的防禦和進攻是交替運用的,進攻中有防禦,防禦中有進攻,互相滲透、轉化。進攻是主要的,防禦是進攻的準備或開始,是達到進攻的手段。指揮中不可産生消極防禦的思想。戰争力量的強與弱不是絕對靜止的,而是相對變化的。強中有弱,弱中有強,強弱是可以轉化的。作戰中,敵人弱的部分被打掉,其強者因而失去了依托,亦就比先前弱了,這是“先打弱後打強”的内在原因。作戰中,指揮員必須從敵我雙方和一方力量各部分的比較中,找出真正的強與弱。數量與品質具有辯證關系。指揮員在戰場上應把注意力放在決定事物品質的數量界限的問題上。兵力對比的最佳優勢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在效能、經濟和部隊持續作戰時間等方面構成“内容上的絕對優勢”。作戰的基本原則是不太多的,古今中外就是那樣幾條,而作戰方法則沒有永恒不變的法則,問題在于如何根據具體條件靈活運用作戰基本原則。

當年鏖戰急——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

許光達大将的軍事思想,對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奪取中國革命戰争的勝利,指導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起了一定作用;對于主要由他上司的部隊的建設和發展及作戰的勝利,特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部隊的建設和發展,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