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币的一面是天使傑弗遜,另一面是魔鬼托馬斯

作者:動漫電視訊道

1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幹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1776年8月,33歲的弗吉尼亞州代表傑弗遜在一棟家庭旅館裡,寫下了《獨立宣言》這個最著名的開篇。之後的歲月裡,廢奴運動的領袖和參與者,常常直接把這段話和這份宣言拿來作為綱領。在《獨立宣言》的草案裡,他譴責奴隸貿易是對人本身進行的“殘酷的戰争,侵犯了……(他們的)生命和自由的最神聖權利。”替黑人發聲呐喊追求自由,身為白人的傑弗遜功不可沒。

硬币的一面是天使傑弗遜,另一面是魔鬼托馬斯

傑弗遜一貫反對國際奴隸貿易。1778年,弗吉尼亞州在他的上司下禁止奴隸進口,是世界上最早禁止奴隸進口的司法管轄區之一。1806年他在國會演講,需要這樣一項法律“使美國公民不再進一步參與那些侵犯人權的行為……這是美國的道德,聲譽和最佳利益”。一年後,傑弗遜簽署了《禁止輸入奴隸法》,宣布将從國外進口或出口奴隸定為聯邦罪行。曆史學家約翰·切斯特·米勒,就把購買路易斯安納和廢除國際奴隸貿易,視為傑弗遜在任時的兩項最傑出政績。

1800年,弗吉尼亞州州長詹姆斯·門羅寫信告訴傑弗遜,通知他一場黑奴暴動已被平息下去,并已處決十名反叛者。在回信中傑弗遜敦促門羅将剩餘的叛亂者驅逐出境,而不是将其處以極刑。他在信中暗示,叛亂者為自由而發起的暴亂是有其正當理由的,“如果我們放縱報複原則,或者超過絕對必要性而邁出了另一步,全世界将永遠驅逐我們。他們不能忽視兩方的權利。”

1802年,當他得知法國欲幹涉海地的奴隸暴動時,傑弗遜在拒絕給予法國人信貸和其他援助的同時,卻允許違禁品和軍火被運往海地,進而間接支援了海地的奴隸革命。海地之是以能成為美洲第一個脫離殖民統治、非裔黑人起義獨立的國家,與傑弗遜的支援不可謂不相關。

在當時白人視黑人為劣等種族的大環境下,傑弗遜卻悄悄地與黑白混血的賽麗·海明斯生了五個孩子,而當時黑白混血一律被視為黑人。雖然在生前他不能娶其為妻,甚至不敢公開與她的關系,但每一次賽麗臨産前,忙得腳不沾地的傑弗遜卻都會在自己的莊園蒙蒂塞洛,守護着孩子的降臨。進入21世紀之後,科學家用DNA基因檢測技術,證明了傑弗遜家族其他人是賽麗孩子生父的可能性,隻有不到萬分之一。

硬币的一面是天使傑弗遜,另一面是魔鬼托馬斯

傑弗遜非常慷慨,對窮人也很友善。他的蒙蒂塞洛經常接待朋友和各式各樣的來訪者,尤其在卸任總統之後,36個馬廄經常爆滿,有時甚至需要借床才能滿足來客的住宿。

在逝世前兩年的1824年,傑弗遜還建議聯邦政府修改憲法、允許國會購買在美國出生的非裔奴隸兒童,将其教育之後幫助其在海外建國。他認為,讓一百萬名奴隸得以自由,是美國應當承擔的财務和情感成本。

在傑弗遜的一生中,經常可見他為保障黑奴自由而鼓噪呐喊,他被許多人視為美國廢奴運動的先驅。

2

與傑弗遜相比,托馬斯像是另外一類人:終其一生,他都是一個大奴隸主,從他手裡獲得自由的奴隸不超過十個人。

托馬斯的父親彼得,是弗吉尼亞州赫赫有名的種植園奴隸主。托馬斯最初的童年記憶,就是黑奴将襁褓中的他從馬背上抱下來。21歲時,作為長子的托馬斯繼承了彼得留給他的大部分家産:5000英畝土地,以及52名奴隸。

29歲時,托馬斯與富有的寡婦瑪莎成婚,最終從其嶽父約翰·維爾斯那裡繼承了11000英畝土地和132名奴隸。在傑弗遜寫《獨立宣言》的1776年,托馬斯擁有的是弗吉尼亞州最大規模之一的奴隸種植園,他也是弗吉尼亞屈指可數的奴隸主。

硬币的一面是天使傑弗遜,另一面是魔鬼托馬斯

奴隸們為他種植煙草、棉花和靛藍,為他擔任廚師、司機、木匠和鐵匠,為他鋪床疊被、看守房屋。托馬斯盡力降低奴隸嬰兒的死亡率,讓其後代繼續為自己服務而不必額外購買奴隸勞力,他寫道“每兩年生一個孩子的女人,比農場裡最好的勞工還有利可圖。”

托馬斯對手下的奴隸相對溫和,前提是他們老老實實、不要想着逃跑。當他開設鐵釘工廠之後,一個名叫詹姆斯·哈伯德的奴隸兩次嘗試逃跑。第一次托馬斯沒有怎樣他,第二次哈伯德便受到了嚴厲的鞭笞。在捕獲逃亡奴隸後,鞭打是常見的嚴厲懲罰。除此之外托馬斯還會将逃亡者賣掉,目的是警告其他奴隸:休想通過逃跑來獲得自由。

就算已婚,奴隸也是不受法律承認和法律保護的,奴隸主可以在任何高興的時候将奴隸丈夫和家人分開。托馬斯死後,奴隸福賽特獲得了自由,卻不包括他的妻子和八個孩子。于是福賽特的妻兒在拍賣會上被賣給了四個買家,福賽特不得不拼命工作一點一點地賺錢,一個一個慢慢地将家人買回來。

當海地黑人開始反抗白人奴隸主統治時,已身居國務卿的托馬斯向海地的法國奴隸主提供了40000美元的緊急救助和1000支武器,以幫助他們盡快制止奴隸的叛亂。托馬斯的目的也是為了安撫美國國内的奴隸主,以避免在美國領土上也發生類似的叛亂。在海地革命開始時,托馬斯寫道:“如果不盡快采取行動,我們将成為自己孩子的謀殺者。”

托馬斯對黑人的歧視見諸于筆端,在他的《弗吉尼亞紀事》裡,他曾分析過黑人——他們缺乏前瞻性;他們與智慧、溫柔、美麗和想象力無緣;他們的體味聞起來很臭;他們沒有半分藝術性或詩歌性。言外之意:相對于白人,黑人是劣等種族。

硬币的一面是天使傑弗遜,另一面是魔鬼托馬斯

這讓托馬斯對給予黑人自由沒半點興趣。1798年,托馬斯的波蘭朋友、貴族和革命家塔德烏斯·科希丘什科前往美國,将自己的資産委托給托馬斯,“我在此授權我的朋友托馬斯,從他本人或其他任何人那裡購買黑人,并以我的名義給予他們自由。”

科希丘什科挑錯了人。托馬斯年過五旬之後解放了兩名奴隸,死前遺囑解放的五名奴隸統統是與他有染的女人及其親屬——這就是托馬斯給予自由的黑人數量。讓大奴隸主托馬斯解放黑人,無異于與虎謀皮。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托馬斯也還在對黑奴發号施令:

“把枕頭弄高一些。”

3

如果視傑弗遜為黑奴的救星、視托馬斯為黑奴的惡人,那托馬斯·傑弗遜就是天使與魔鬼的化身、一枚硬币的兩面:嘴上說着自由,身體卻很誠實。

同樣是開國元勳,托馬斯·傑弗遜跟華盛頓在對待奴隸時差别明顯:華盛頓在遺囑中釋放了他合法擁有的所有奴隸,而托馬斯·傑弗遜死後,他的奴隸都被賣掉來替他還債。雖然家大業大,但托馬斯·傑弗遜不善理财,死時已是負債累累。

更重要的是,托馬斯·傑弗遜的一切聲名和成就,全都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從小的優質教育、青年時的律師生涯、成為《獨立宣言》獨立起草人的榮耀、駐法大使到國務卿到美國總統的高位、一生交遊廣闊衆人景仰的聲望……無一不來自于家中種植園黑奴的血汗。是以唯一從他蒙蒂塞洛莊園獲得自由的奴隸家庭,隻有他與之私通的賽麗·海明斯及其親屬,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兩個兒子。賽麗是他妻子瑪莎同父異母的妹妹,與他有染時隻有十六歲。

托馬斯·傑弗遜雖然曾經呼籲給黑人以自由,但幾乎從來沒有身體力行過,而他一生就在這樣言行不一的沖突中度過。要他解放奴隸,無異于要他放棄地位、交遊和富足閑适的生活。當海地爆發黑人起義時,他一開始援助白人奴隸主,之後又為了打擊法國在美洲的勢力轉而支援黑奴一方。他決策的出發點是國家利益,與黑奴本身的自由關系微乎其微。

硬币的一面是天使傑弗遜,另一面是魔鬼托馬斯

跟其他偉人一樣,托馬斯·傑弗遜也是被特定時代造就的。當時的弗吉尼亞州和其他南部各州,奴隸種植園是勞動生産的主要方式,而擁有公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也無一不是奴隸主階級。從1789年第一屆美國政府開始,一直到1861年美國内戰前,15任總統中有10人身為奴隸主。

隻是在美國所有的開國元勳如華盛頓、亞當斯、富蘭克林、漢密爾頓等人中,托馬斯·傑弗遜身上的種族問題最為突出。他未必不相信他筆下“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也僅僅隻能停留在紙上、沒法放到他一生擁有的600多名黑奴身上去。

1785年,托馬斯·傑弗遜在《弗吉尼亞紀事》中寫道:由于黑人與白人在生理、道德、理性和思維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鴻溝,二者無法在同一個政府之下和平共處。在他眼裡,白人的膚色是美的象征,而黑色膚色則展現着醜陋;在理性和思維方面,黑人比白人低劣得多,缺乏想象力;在道德上,黑人的兩性關系混亂,而且愛偷竊。總而言之,黑人劣等于白人。為了避免他們與白人混血,應該把他們遷出美國。否則兩個同樣自由的種族生活在一起,最終難以避免種族之間的戰争。

托馬斯·傑弗遜的預言,部分在他逝世三十年後的南北内戰中得到了證明:六十萬人死在戰場上之後,奴隸制在美國宣布告終——但獲得自由的黑人卻仍然生活在白人無所不在的陰影之下,不但缺乏選舉權等各種權利,更時常成為嘲笑奚落甚至暴力襲擊的對象。即便經過民權運動走到二十一世紀,即便奧巴馬成為總統、賴斯成為國務卿,美國的種族鴻溝依然顯而易見。隻要有一點火星,就能在全國燃起一場動亂。

硬币的一面是天使傑弗遜,另一面是魔鬼托馬斯

這是不是托馬斯·傑弗遜預言的必然結果?沒有人能現在下結論。《獨立宣言》中不言而喻的“人人生來平等”,當時也是不言而喻的“除黑人、印第安人和婦女之外的人人生來平等。”一個時代隻能解決一個時代的問題,當時的主流精英意願是為白人建立共和國,而不是給黑奴以自由。托馬斯·傑弗遜清楚地知道:種族問題不可能在他的時代得到解決。他說:

“我們有狼在耳邊。我們無法抱住他,也不能安全地放開他。正義和自保不能共存。”

托馬斯·傑弗遜,被譽為曆屆美國總統中最有智慧的總統,也沒能看到黑白和平共處的路徑所在。出身奴隸主階層又憑借這個出身走上人生巅峰的他,不可能拉着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在托馬斯·傑弗遜的時代,奴隸制被當時的政治精英認為是黑白和平共處的最佳方式;在兩百年後種族平等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才能和平共處的問題似乎仍然沒有答案。更重要的是,或許一切能夠最終解決問題的真知灼見,往往一開始都會被認為荒誕不經、大逆不道——因為大多數人既難以了解、更無法接受,就像面對一個沖突的托馬斯·傑弗遜一樣。

參考:

[美]R.B.伯恩斯坦《傑弗遜傳》

程映虹《傑弗遜和美國的奴隸制》

王金虎《托馬斯·傑弗遜反奴隸制努力的限度》

張聚國《黑人奴隸在美國曆史上的悖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