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作者:娄东書安

世传目前在全国所有国有博物馆,王献之唯一传世墨迹——《鸭头丸帖》为上海博物馆所藏,但该贴却没有王献之的落款及印章,从逻辑上说是否是王献之的真迹仍是存疑。如今民间发现一幅有王献之落款和印章的《廿九日帖》,该贴整体纸张磨损均匀裂纹自然,墨色泛亮应是使用油烟墨汁,印章之色随不同年代收藏者落印参差不齐,显示出历史的陈旧沧桑,绝非现代之人有能力仿造。这幅民藏版《廿九日帖》究竟是否王献之的真迹,还需眼力高深的专家予以进一步鉴定,如是真迹,当为稀有国宝,拥有该贴的藏家明确表示,将此贴捐赠给国家。

《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民藏版4行,44字,纵87厘米、横43厘米,51枚印章。除了王献之的落款印外,共经历10位赫赫有名人之手,第一位鉴藏者印章是宋徽宗赵佶,之后有宋高宗赵构、周之冕、项元汴、耿昭忠耿嘉祚父子、安岐、乾隆、嘉庆,最后一枚印章是宣统皇帝的鉴赏印章,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1924年宣统从紫禁城带出数千幅字画法帖之事,这批字画迄今没有任何线索,如果流失在民间也是极为正常。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有幅《廿九日帖》是唐人摹本,纵26厘米,横11厘米,纸张面积是民藏版的十三分之一。

《廿九日帖》为王献之早期行书作品,师承来路十分清晰。字形偏于扁方形,横向取势,且掠画多为隶法,用笔含蓄深沉,点画厚朴,近钟繇与王羲之早期书风。其中"献之"、"何如"、"再拜"为书信常用语,所以作惯式草体。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

《廿九日帖》为行书,但有的字近楷书,如"日"、"白"、"昨"、"中"等,有的字是草书,如"何如"、"献之再拜",楷、行、草共处一纸,自然、协调,毫无牵强之感。书写自由,不拘体式,由此可见东晋士人寄情翰墨,自由书怀的风尚。

《廿九日帖》结体端正严整,用笔洗练而沉稳,笔画厚实,并在方正的均势中加入欹侧、高低、长短的变化,增强了字的动感。行笔劲健有力,洗炼沉稳,笔画间提按转折比较明显。其中楷体字"日"、"白"、"中"等转折处多用方笔,很接近后来的北碑。尤其是帖首"廿九"二字,几乎是平铺笔毫,若侧锋刷出。转折处亦见顿按之力。擒纵有致,皆出规入矩。其结字呈横张之势态,方整而有体积感。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民藏版 辽宁博物馆版

原文

忠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宪侯献之书。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释文

忠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宪侯献之书。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以下就印章按年代排序:

王献之(344-386年)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王獻之印”

字子敬。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兼精诸体,尤以行草善名。与王羲之并称"二王"。乾隆皇帝最喜爱的三王书法作品,其中一幅就是王献之的《中秋贴》。

赵佶(1082-1135年) 2枚印章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宣龢” “御书”

即宋徽宗,是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构(1107—1187年)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紹興”

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周之冕(1521-?)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周之冕印”

明代杰出画家,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卒年不详,活跃于万历年间。

项元汴(1525-1590年) 11枚印章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得密”“子京”“墨林”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帝匋唐之苗裔”“淨因菴主”“沮溺之儔”“子孫永保”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項子京家珍藏”“天籟閣”“神品”

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净因菴主人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所藏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极一时之盛"。精于鉴赏,辨别真赝,析及毫发,当时无人可比。项元汴工绘画,兼擅书法。

耿昭忠(1640-1686年) 3枚印章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信公珍賞”“公”“信公鉴定珍藏”

字在良,号信公,汉军正黄旗人,原籍山东。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继茂次子。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其上每有耿氏藏印。

耿嘉祚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耿嘉祚”

字会侯,号漱六主人,耿昭忠之子,著名文物收藏家。

安岐(1683-1743后) 2枚印章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心賞”“无恙”

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天津人, 一说朝鲜人。约卒于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间(1744~1746) 。安岐先世为盐商,家资巨富。自幼读书,喜爱法书名画。当时几位著名鉴藏家先期相继谢世,所藏精品,大多为安岐收藏。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23枚印章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乾隆御覽之寶”“古希天子”“乾隆鑑賞”“宜子孫”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三希堂精鑑璽”“壽”“乾隆御覧之寶”“乾”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五福五代堂八征耄念寶”“石渠寶笈”“秘殿珠林”“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石渠定鑑”“石渠繼鑑”“萬有同春”“忘機心宇曠”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養心殿”“繪事後素”“靜挹古香”“寶笈重編”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鑑古”“心镜”“神品”

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年) 3枚印章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嘉慶御覽之寶”“寶笈三編”“嘉慶鑑賞”

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宣统御览之宝”

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年号“溥仪”,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以下二枚印章目前已知工具书中没有记载,不知出处: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曾氏鑒賞”

疑是王献之《廿九日帖》真迹出世

“心園珍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