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为何唯独提到向宠?

作者:历史评谈

公元227年,为了实现全国统一,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诸葛亮策划北伐,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夺取长安。在临行之前,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留下《出师表》这一千古名篇。然而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这些武将,却唯独提到向宠,为什么?

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为何唯独提到向宠?

出师表的第三段,诸葛亮提到留守文臣,如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希望刘禅决策之际,向他们咨询问计。在第四段,诸葛亮提到的是留守武将,保卫后方又保卫刘禅,但唯独没有提及赵云陈到这两个老将,而是只讲了向宠这么一个人。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字里行间,足见诸葛亮对向宠的欣赏,希望刘禅遇到军中之事时“悉以咨之”,特意向刘禅推荐向宠。这难免让人奇怪,名声不显的向宠,到底有何德何能,可以得到诸葛亮如此推崇,难道比赵云陈到这种久经考验的老牌保镖还要强?

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为何唯独提到向宠?

向宠究竟有何功劳呢?其实,向宠一生中只有一次辉煌,即:刘备兵败夷陵之战,各军溃败,损失惨重,唯独向宠所部完好无损。

《三国志·向朗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正因如此,刘备称向宠能干,也就是《出师表》中的“先帝称之曰‘能’”。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向宠被封为都亭侯,后来被推举为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这一干就是若干年,诸葛亮北伐之前,特意提到向宠,希望刘禅重用他。因为诸葛亮的出师表,所以向宠随即又被提拔为中领军。

240年,南蛮叛乱,向宠领兵平叛,但在混战中身亡。

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为何唯独提到向宠?

以上就是向宠一生大事,显然难比赵云、陈到,可谓一生无胜仗。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何如此推崇向宠?

其实,向宠名声不显,但他却是有背景之人。

向宠名气不大,但他亲叔叔向朗却名噪一时,地位显赫。向朗湖北宜城人,是司马徽的徒弟,刘备的老部下,后随刘备入川。刘备去世之后,向朗任丞相府长史,相当于诸葛亮的秘书长或幕僚长,这个职位不仅需要才华,还需要信任。

因此,向宠有背景,加上能力还行,所以诸葛亮才隆重的向刘禅推荐他,让他逐渐成为“九门提督”类的核心将军。否则,蜀国即便人才凋零,也不至于拿不出一个久经沙场的宿将出来,而单单提及向宠。

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为何唯独提到向宠?

至于诸葛亮为何不提及赵云等人,这和出师表性质有关,这是向刘禅推荐留守人士,而赵云要随军北伐,自然不用提及。北伐中原,也是赵云心愿,而且赵云是重将,诸葛亮肯定要带在身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人,就是陈到,他没有参加北伐,为何诸葛亮不将守卫成都的重任交给他呢?毕竟,陈到是刘备的警卫团团长,率领的是白毦兵,诸葛亮完全应该安排他负责成都和刘禅的安全才对。

诸葛亮写出师表时,陈到是永安都督,受李严(刘备留下的二个托孤大臣之一)统属,诸葛亮为何不调他回来,史书上没有说,但无非三个原因:一是诸葛亮不信任他,二是陈到担负特别重任走不开,比如监视李严,三是刘禅不喜陈到,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然,诸葛亮为何不用陈到,而用小将向宠,这算是一个历史悬案吧。

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为何唯独提到向宠?

由此观之,诸葛亮用人不免套俗,喜欢用身边之人,并非真正的量才而用,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或许也与此相关。闲扯一句,诸葛亮重用的人才,几乎都出自荆楚,而非蜀地,比如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荆楚人士,所以后人难免以此诟病诸葛亮有结党嫌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