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名19岁女孩遭遇车祸,颅脑严重受损,术后昏迷。龙南医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不遗余力,44天终将女孩“唤醒”。
11月7日,记者来到龙南医院,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命悬一线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11月7日,在龙南医院康复科,19岁的女孩晓玉,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做吞咽训练。旁边,女孩的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女儿,一刻也不舍得离开。对于妈妈来说,女儿是失而复得。
时间追溯到8月15日。妈妈开车拉着晓玉,途中遭遇了严重车祸,事发后,120急救车将晓玉送到龙南医院时,她已经昏迷,口鼻出血、瞳孔放大。
“患者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出血量达100多毫升,情况十分危险。”龙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张宇介绍,医院立即开启急诊绿色通道,组织多学科会诊,紧急安排手术。
“患者属于特急特重型颅脑损伤,处于生死边缘,晚一分钟手术,就会多一分危险。”张宇带领医疗团队,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成功将晓玉从死亡线上拉回。
脱离生命危险后,晓玉一直昏迷,这也是颅脑损伤严重患者必须要经历的状态。
晓玉能不能醒,何时醒?
职业担当
一定让孩子醒过来
“孩子刚上大二,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候,看着她,就像看着我自己的孩子。”术后,张宇带着医护团队,精心对晓玉进行着治疗。爸爸、妈妈日夜守护在晓玉的身边,盼望女儿醒来。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晓玉还是没有醒来。妈妈每天拿着日记本,写着对女儿的思念和呼唤。而张宇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晓玉的病情牵动着他的心。
“那一段日子很煎熬,孩子妈妈每天都会问我,孩子能不能醒?为人父母的心情,我怎能不懂?能醒,一定能醒!”每次,张宇都会坚定地回答。
他知道,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晓玉全家人坚持下去的希望。他自己心里清楚,这样的患者,如果3个月不醒,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很有可能长期昏迷,成为植物人,而这并不是他想看到的。
孩子才19岁,出事后,她所有的亲人,心都揪着。张宇想起自己进修时,结识的北京天坛医院促醒专家,这是跨两个专业的范畴,但他不愿放弃任何一次希望。
神经外科主任邢立举,非常支持张宇的想法,积极协调联系专家会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全科人都在等着晓玉醒来。
家属感恩
妈妈哭着鞠躬致谢
“医生!医生!我姑娘醒了,能数手指了……”
9月28日,晓玉术后第44天,妈妈哭着去医生办公室叫张宇。这一刻,在场的医护人员眼圈都红了。
“孩子,你知道这是谁吗?”晓玉点点头,她认识张宇的声音,这个声音在昏迷的日子里,不知道听了多少次。
几天后,晓玉能说出自己的微信名,能背诗,能说外语了。语言功能属于高级意识,证明她彻底醒了。
“忘不了送女儿来医院的情景,我们一家都吓傻了。张宇副主任一边和我说手术事宜,一边给手术室打电话,一边叫我爱人和王迪医生推着孩子去手术室,争分夺秒抢时间,将女儿的颅脑损伤降到最低。术后,邢立举教授、张宇副主任、邹冬梅护士长,带领医护人员对女儿精心治疗,女儿才有今天的重生……”
11月7日,晓玉妈妈给医护团队送去了感谢信和锦旗,哭着向医护人员鞠躬。
“孩子醒了,我们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值的。”张宇说。
目前,晓玉正在接受系列康复训练,且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
文/摄 记者 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