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霸王龙竟然被这种生物打败!毛滴虫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病?

作者:头条百科图文

霸王龙即雷克斯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

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对一具被叫做“苏”的霸王龙骨骼化石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在这具雌性霸王龙颚部存在着小洞,这是由于一种叫做“毛滴虫病”的鸟类寄生虫感染。直到这项研究发表之前科学家们都认为这具霸王龙颚部的小洞可能是与其他恐龙争斗时留下来的。至今2013年科学家指出,这只40英尺长、9吨重恐龙的喉部和嘴部曾遭受严重的寄生物感染,这项最新研究关注“苏”这具雌性恐龙和其他9具霸王龙化石标本喉部损伤状况,此前科学家们主要认为这是受到细菌感染造成的。这种寄生物通常是通过鸽子等鸟类进行传播,鸽子通常携带着毛滴虫,却很少出现疾病症状。而猎鹰和鹰传染之后却会导致喉部严重损伤。沃尔夫称,这种喉部损伤类型非常接近于恐龙喉部出现的小洞伤口。沃尔夫强调称,霸王龙和其他恐龙之间的打斗伤口并不常见,同时这种损伤类型与当前在喉部出现的损伤有着明显差别。由毛滴虫导致的小洞伤口看上去边缘更加整齐平滑,而打斗撕咬造成的伤口却显得十分粗糙,同时他们的伤口和骨骼上留下的痕迹并不相同。霸王龙是一种可能是家庭生活的,它们幼年,成年生活在一起,在一起猎杀进食,甚至有时它们会彼此之间进行嗜杀。当它们的喉部出现严重的感染损伤时便无法进食,无论它们身体再强壮,也会由于饥饿和身体虚弱而导致死亡。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虽然毛滴虫感染很严重,但“苏”最终还是愈合了,“苏”的身体也还发现了其它伤痕,包括3根肋骨骨折,并没有愈合好,中间还有空隙,右臂生前肌腱撕裂留下骨刺,右肩胛骨受到重击,两节尾椎骨折后融合在一起,左腓骨曾开放性骨折,受到非常严重的感染,骨质增生了一倍。但这些伤口都愈合了,“苏”的死亡原因至今不得而知,但它的年龄很高,似乎是因为寿终正寝。

霸王龙竟然被这种生物打败!毛滴虫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病?

霸王龙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哈弗销售我最牛、浅井惠、小胖好呀、杨枝甘露椰果冻参与编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