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霸王龍竟然被這種生物打敗!毛滴蟲病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病?

作者:頭條百科圖文

霸王龍即雷克斯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紀末期的馬斯特裡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垩紀最末期,是白垩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态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的屬名在古希臘文中意為「殘暴的蜥蜴王」,種名在拉丁文中意為國王。

科學家在美國芝加哥自然曆史博物館對一具被叫做“蘇”的霸王龍骨骼化石進行了深入分析,他們發現在這具雌性霸王龍颚部存在着小洞,這是由于一種叫做“毛滴蟲病”的鳥類寄生蟲感染。直到這項研究發表之前科學家們都認為這具霸王龍颚部的小洞可能是與其他恐龍争鬥時留下來的。至今2013年科學家指出,這隻40英尺長、9噸重恐龍的喉部和嘴部曾遭受嚴重的寄生物感染,這項最新研究關注“蘇”這具雌性恐龍和其他9具霸王龍化石标本喉部損傷狀況,此前科學家們主要認為這是受到細菌感染造成的。這種寄生物通常是通過鴿子等鳥類進行傳播,鴿子通常攜帶着毛滴蟲,卻很少出現疾病症狀。而獵鷹和鷹傳染之後卻會導緻喉部嚴重損傷。沃爾夫稱,這種喉部損傷類型非常接近于恐龍喉部出現的小洞傷口。沃爾夫強調稱,霸王龍和其他恐龍之間的打鬥傷口并不常見,同時這種損傷類型與目前在喉部出現的損傷有着明顯差别。由毛滴蟲導緻的小洞傷口看上去邊緣更加整齊平滑,而打鬥撕咬造成的傷口卻顯得十分粗糙,同時他們的傷口和骨骼上留下的痕迹并不相同。霸王龍是一種可能是家庭生活的,它們幼年,成年生活在一起,在一起獵殺進食,甚至有時它們會彼此之間進行嗜殺。當它們的喉部出現嚴重的感染損傷時便無法進食,無論它們身體再強壯,也會由于饑餓和身體虛弱而導緻死亡。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

雖然毛滴蟲感染很嚴重,但“蘇”最終還是愈合了,“蘇”的身體也還發現了其它傷痕,包括3根肋骨骨折,并沒有愈合好,中間還有空隙,右臂生前肌腱撕裂留下骨刺,右肩胛骨受到重擊,兩節尾椎骨折後融合在一起,左腓骨曾開放性骨折,受到非常嚴重的感染,骨質增生了一倍。但這些傷口都愈合了,“蘇”的死亡原因至今不得而知,但它的年齡很高,似乎是因為壽終正寝。

霸王龍竟然被這種生物打敗!毛滴蟲病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病?

霸王龍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使用者哈弗銷售我最牛、淺井惠、小胖好呀、楊枝甘露椰果凍參與編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