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作者:钧儒杂谈

1911年,四川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一时间点燃了南方诸省人民压抑已久的情绪,极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上图——保路运动雕像

焦头烂额之下,清政府不得不重用在藏地镇压土司并获得了"赵屠夫"之称的赵尔丰前去四川任职,希望他能解决这起事件。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上图——赵尔丰像

临危受命的赵尔丰赴任后,选择了温和的解决方式,不仅安抚和开导民众,还积极参与到弹劾盛宣怀的廷议,向朝廷施压免除其职务,给四川百姓一个交待。

然而不久之后,赵尔丰的态度急转之下,忠实地执行清政府的命令,不惜以武力镇压百姓,甚至引起了著名的成都血案。那么为何其前后态度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赵尔丰是清朝重臣,先后在多地任职,他上边还有三个哥哥,均考上了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只有自己屡试不中,最终只能靠纳捐换了个小官。好在他在山西任职时,被巡抚锡良赏识,成为其身边亲信,而后又一起入川:

锡良督川,疏荐其才,权永宁道。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上图——锡良像

显而易见,赵尔丰在学问上天生不足,所以他能得到赏识,完全是靠其他领域的一些杰出能力,那就是手段强硬,这种特点在国家陷入混乱的时期显得极非常有用。

当时,英国势力已经渗透进了西藏地区,在展现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后,西藏当地政府对投向英国政府或清朝政府犹豫不决,如果是成熟的政治家,在这种时候必定不会对西藏地区的贵族土司们施加太大压力,以免将他们赶向对面。

然而当时负责处理西藏巴塘叛乱的赵尔丰却不这么认为,他以强硬的态度,通过血腥的武力镇压平乱,由于过程过于血腥,以致于藏地和川边的百姓给他起了一个"赵屠夫"的外号。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上图——藏族土司像

诚然,作为清朝的一部分,西藏地区的贵族土司妄图分裂国家的行为是错误的,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也是清政府不愿看到的,不过这种混乱并不是单纯的内部矛盾,而是由外部势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虽然说赵尔丰守土卫国的决心没错,但是从这个外号也能看出,他的态度未免过于激进,手段过于强硬。

由于赵尔丰在西藏地区镇压叛乱还算有效,因此清政府打算让他长期在川藏边缘一带活动,起到震慑西藏地区的作用,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迫使清政府改变了主意。

1911年,清政府不顾南方诸省百姓的利益,悍然将川汉、粤汉铁路的经营权交给了欧美列强,并且不肯赔付百姓购买的股本。消息一出,四川地区反应最为激烈,随后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上图——保路运动纪念碑

看到四川混乱,清政府想起来在川藏名气巨大的赵尔丰,急忙调他来担任四川总督,希望借由他平定混乱。

考虑到赵尔丰过往的经历和"赵屠夫"的外号,可以看出清政府为了快速平息保路运动,即使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令人诧异的是,来到成都的赵尔丰并没有采取武装镇压,而是一边安抚和开导百姓,一边上书朝廷收回转让川汉铁路经营权的政令,除此之外,赵尔丰还积极参与到弹劾盛宣怀的廷议中:

会川乱起,尔丰还省,集司道联名奏请变更收路办法.

种种表现说明,赵尔丰在将铁路收归国有这件事情上看得比较透彻,也知道政府罔顾百姓利益、出卖国家主权的活动是大错特错的,所以他希望自己能作为政府和川人之间的连接桥梁,和平地解决此事。

在赵尔丰看来,想要解决川地混乱其实不难,只需要在川人利益、国家利益和洋人利益中放弃后者即可。

像赵尔丰这种尚武的铁血派武将,绝大多数都是不害怕洋人的,包括他在藏地平乱时,面对的土司背后隐隐都有英国的影子,这也侧面证明了这点。

然而赵尔丰不怕不代表清政府不怕,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无数次败仗和一纸纸不平等条约已经让满清贵族丧失了抵抗帝国主义的胆量和决心。

在他们看来只要不损害到自身的利益,那么无论什么样的丧权辱国条件都是可以接受的,既然他们已经决定要出让铁路经营权,那么区区一个赵尔丰的想法根本不值得他们考虑。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上图——保路运动的关键人物盛宣怀像

于是,清政府不停地施压,逼迫赵尔丰快速解决混乱,而这也关系到他辛苦混到的总督之位是否牢固。

在这种情况下,赵尔丰只能改变想法,重新拿起屠刀,将保路运动的领导者直接逮捕,并枪杀了三十多名请愿的百姓。

四川百姓,尤其是保路运动的领导者们对赵尔丰前后迥异的态度十分震惊,然而巴蜀人骨子里不肯妥协的血性被激发了出来,成都外一般的县都被保路运动团所占领,这也证明了四川百姓态度之坚定。

而在另一边,赵尔丰恩施不肯妥协,进一步加大镇压力度,双方矛盾趋于白热化,使得事情的发展完全脱离了清政府能够掌控的程度,为后来的武昌起义埋下了伏笔。

赵尔丰的反复无常,屠夫或有一时慈悲,但为了利益却重新举起屠刀手段强硬的赵尔丰如何获得"屠夫"外号四川保路运动前期赵尔丰的态度时局略显混乱,赵尔丰不得不恢复屠夫本性结语

上图——武昌起义

由于手握四川兵权的赵尔丰已经无力独自进行镇压,急于解决此事的清政府不得不紧急调派湖北新军入川作战。

这也使得武昌的防守力量相对空虚,被后世认为是在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重要原因,从这点上来看,赵尔丰也算是推动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之一了。

然而从赵尔丰个人的角度来看,其一生尤其是晚年却是悲惨的,虽然比起普通百姓,身为一省总督的赵尔丰堪称地位崇高,但是他也逃不过清政府的指挥,成为了执行命令的忠仆。

即使他有心站在百姓的角度为民争利,也逃不出皇权的压迫和对地位的渴望,最终再一次变成了屠杀百姓的机器。

注:

本文中关于赵尔丰入川经过和在成都平乱初期的描述,参考于《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五十六》

文章结合史料并掺杂个人理解分析,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