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沃达丰2017年商用NB-IoT技术 核心网和无线网升级开始

nb-iot基本上算是移动运营商对lpwan(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物联网现象的回应和答案。正如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技术一样,nb-iot意图在更远的距离范围内以低于现有蜂窝网络标准的成本提供网络连接。这使其非常适合于有大量设备传输少量带宽的应用场景,并且在服时间能够达到很多年。

技术之争从未间断

不过,虽然3gpp正处于制定nb-iot标准的过程中,移动行业之外的企业则一直在开发和部署使用未授权频谱的lpwan技术。这些企业包括美国ingenu、法国sigfox和加州芯片制造商semtech,在这其中,lora技术已经吸引了来自法国orange和韩国sk电讯等在内的大型移动运营商的支持。

所有这些lpwan企业一直在努力取得进展,而nb-iot仍旧处于实验室状态,并且可能要到2017年才能实现商用。实际上,虽然承认nb-iot带来的挑战,但ingenu首席营销官landon garner最近告诉light reading,nb-iot平台可能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够“提供服务”。

今年初,甚至有人表示nb-iot标准可能不会如期包含在本月3gpp将推出的r13里面,相反将会延迟至r14里面。

沃达丰在4月底其英国纽伯里总部的nb-iot实验室开幕式上否认了上述可能性,并在一份声明表示“完整的3gpp标准发布在即”。“我们正在为2017年进行nb-iot全面商用做准备。”沃达丰研发总监、同时也是nb-iot论坛现任主席的luke ibbetson在沃达丰公司博客上写到。

heavy reading高级分析师steve bell和gabriel brown认为,沃达丰的nb-iot领导地位应该能够极大地促进nb-iot在竞争愈发激烈的lpwan市场上加速发展。

“沃达丰的计划是激进的,但并非没有挑战。”bell说。“不过,这样的领导地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lpwan市场加速技术吸引力来说是必要的。”

意料之中的是,沃达丰在其最近关于nb-iot的声明中对该技术非常看好,甚至声称nb-iot将会使竞争技术消亡。“nb-iot将粉碎sigfox和lora技术,因为它意味着这些技术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沃达丰创新和架构主管matt beal表示。

不过,nb-iot的早日到来对基于未授权频谱的专有(proprietary)lpwan技术而言似乎的确是个坏消息,因为围绕后者一直有着拥堵和干扰的争议。随着运营商们试图避免被“锁定”在一种特定的技术中,“专有”已经迅速成为电信行业一个肮脏的词汇。虽然sigfox和lora的支持者坚称自己的技术是开放的,但是知识产权最终实际还是会由单方面控制。

如果ingenu、lora和sigfox能够在nb-iot到来之前得到足够多的支持,它们可能很难被动摇。但是沃达丰的最新公告显示时间已所剩无几,并且目前这些技术中没有任何一种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sigfox宣称在18个国家推出了网络,并且已拥有约700万个连接,但是据称去年其收入仅有570万美元。ingen宣称在53个国家有合作伙伴,但却很少谈及自己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同时,lora确实是赢得了几家大型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但是一些运营商显然是在做两手准备。正在法国建设lora网络的orange,曾表示它最终将会部署3gpp标准。同时,正在部署lora技术、同时也是sigfox投资者的sk电讯也表示,包括sigfox、lora和其他一些基于lte技术标准的多种lpwan技术目前“尚无定论”。

沃达丰的大力推动

bell表示,nb-iot非常倚赖于沃达丰的积极活动。“试商用试验的重要性在于,这将会是ran和网络剩余部分进行优化来使用这一技术的经验教训,试验将会处理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新的服务项目,并且与现有业务进行互操作。”他说。

沃达丰一直在土耳其和西班牙进行预标准的nb-iot试验,该运营商使用了这一技术来连接停车场的传感器。在西班牙,沃达丰也在与自来水公司aguas de valencia就智能水表项目进行合作。

基于ibbetson在近日的lpwa 2016大会上发表的言论,bell推测沃达丰将首先在西班牙推出其商用nb-iot服务。他还预计,厂商们将在9月份开始供应nb-iot芯片,而altair semiconductor公司将成为首个进行nb-iot芯片出货的公司。

沃达丰如何快速打造一张nb-iot网络并进行运营,显然仍是有待观察的,但是ibbetson认为,沃达丰约85%的基站通过简单的软件升级便可支持nb-iot。这一数字在一些市场增至95%,例如荷兰。

“我们已经开始升级我们核心网和无线网,并且我们预计2017年间将在沃达丰涉足的市场推出服务。”ibbetson在博客中写到。“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认为,这可能将会是我们推出速度最快的一种新技术。”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