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接上)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上)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中)

1926年,年仅34岁的刘别谦当选十大名导之一,与大卫·格里菲斯、卓别林、金·维多、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等并驾齐驱。并且,在此后的四年中,他是唯一一个连续保持名次的导演。

三四十年代,刘别谦在好莱坞叱咤风云,是少有的能享受充分创作自主权的导演。他的足迹遍布各大制片厂,华纳兄弟公司、米高梅公司、20世纪福克斯,有一年他还成了派拉蒙的制片主管。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这一时期,他佳作迭出。

《天堂里的烦恼》(trouble in paradise,1932):一出关于三个角色的客厅喜剧(drawing room comedy)。三角关系是刘别谦最爱使用的情节设定。一个绅士般的珠宝窃贼和一个女骗子相爱了,一个富有的女寡妇希望用金钱买来珠宝窃贼的爱情,而她也知道他和装扮成仆人的女骗子的关系。在海斯法典还不存在的1932年,影片里对性的暗示大胆又诙谐。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蓝胡子的第八任妻子》(bluebeard's eighth wife,1938):影片编剧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比利·怀尔德。整个故事是对清教徒社会风气的嘲讽:在婚姻注册署办了正式手续的夫妻也被剥夺同睡一张床的权利,那干脆拍部太太不肯圆房的戏好了。脱了裤子放屁的桥段,由别的导演处理大概凶多吉少,然而由刘别谦烹调,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妮诺契卡》(ninotchka,1939):当一名一本正经的苏俄女干部遇到资本主义世界的风流绅士……女主角由如日中天的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扮演。影片包袱多多,笑料频频,是对死板荒唐之人的赤裸裸的嘲讽……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街角的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一出甜蜜的轻喜剧,一对笔友相互爱慕,去不知彼此是现实中关系不睦的同事。本片具有四十年代喜剧的乐观积极气氛,曾于1998年改编成电影《电子情书》。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真正的惊天之作是1942年的《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涉及的历史是纳粹党在华沙的横行。刘别谦式幽默在这部影片里尽情发挥,机智的对白、具有暗示性的笑话比比皆是。更以直接的手法,揭露纳粹在波兰的暴行。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然而刘别谦将战时的生死存亡与后台风流韵事勾连在一起的表达方式,并不被正处于战争阴云下的观众所理解。再加上上映前爆发了珍珠港事件,人们指责刘别谦以滑稽的方式处理纳粹和展示华沙的惨剧,认为影片“冷酷无情”甚至“可怕”。虽然上映之初被严峻抨击,但无损这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荒谬政治喜剧。可以说此片是刘别谦最伟大的作品。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1943年的《天堂可以等待》(heaven can wait)依旧是一部上乘作。不过之后,刘别谦的健康出了问题,创作力衰减,屡屡半途将导筒交给别人。

刘别谦的追随者比利·怀尔德曾描述过他一时期的状态。1944年,正在拍摄《皇族丑闻》(a royal scandal)的刘别谦心脏病严重发作。“这次发作……让他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活在对未来再次病发的恐惧中,”半途接手的奥托·普雷明格(otto preminger)讲到:“有一晚在我家小聚,未过三旬他起身离席,要我立刻送他回家。他说:‘我快死了,请把我医生找来。’诊断结果只是轻微消化不良。”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1947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刘奥斯卡特别奖,以表彰他对电影艺术的贡献。同年11月30日,刘别谦准备出席在怀尔德家举办的反映会。当天下午,他洗了个澡,结果心脏病发去世。

他身后留下一部未完成作品《穿裘皮大衣的女人》(that lady in ermine),由奥托·普雷明格接替完成,于1948年公开发行。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刘别谦的影片是电影史的一座丰碑。希区柯克说他是一个纯粹为电影而生的人。卓别林说:“他以绝不色情的方式,表现了性的优雅与幽默,其他导演都没有这种功力。”奥逊·威尔斯认为刘别谦是一个巨人,他的才能和独创性令人惊叹。

在刘别谦的葬礼上,比利·怀尔德伤感地说:“不会再有另一个刘别谦了。”另一位导演威廉惠勒回应:“更糟的是,不会再有刘别谦的电影了。”

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