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刘秉忠

作者:虚拟时空加加

元朝起于北方大漠,吞并了西域,平了西夏,灭了女真,让高丽臣服,平定南诏,再占有江南,使得天下归一。在这场帝国大业的建立中,有一个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既为这个帝国取国号为“元”,又为这个帝国设计了一整套法制、典章、礼仪等制度,同时还为元帝国设计建立了京城大都。他就是出家后又奉命还俗的一代名臣刘秉忠。

刘秉忠,一个杰出的汉族知识分子,是他帮助建立了庞大的元帝国,是他设计建立了元王朝的京城大都——今天的北京。

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将战火燃遍了亚欧大陆。他的孙子忽必烈创建的大元王朝,则是中国历代王朝中领土最大的王朝。明代学者宋廉之在其《元史.志第十地理一》中,对元王朝的疆域有一个论述。宋廉之说,中国历史上自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以来,占有天下者,以汉,隋,唐,宋诸朝为盛,但以占有的领土大小来论,这些王朝都比不过元朝,汉朝受限于北方的狄,隋朝不能让东夷臣服,唐王朝经常担心西边戎的侵扰,宋朝受困于北方的边患,但元朝就不一样,他们起于北方大漠,吞并了西域,平了西夏,灭了女贞,让高丽臣服,平定南诏,再占有江南,于是天下归一,它的领土北边超过了阴山,西边直达沙漠,东边占尽辽左,南方一直到达海边。也就是说,元王朝的疆域北至阴山以北,东北直到今天的库页岛,西边越过了中亚,南方则包括了台湾诸岛,而帮助建立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即为这个帝国取国号为“元”,又为这个帝国设计了一整套法制,典章,礼仪等制度,同时还为元帝国设计建立了京城大都——即今天北京后代名臣,却是一个汉族杰出的知识分子,他就是出家后又奉命还俗的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入学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十三岁在帅府做人质,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养其亲。刘秉忠为令史时常郁郁不乐,一日感叹道:“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宁愿沦为书记小吏吗?大丈夫生不逢时,只有隐退以待时而起。”便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宁寺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禅师奉召,路过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邀与同行。刘秉忠拜见元世祖后,元世祖甚为称赞,多次垂询。

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

刘秉忠跟随忽必烈后,忽必烈虽然还未当上皇帝,但刘秉忠给忽必烈多次上书,从各个方面为未来的大元帝国设计了建设蓝图。

首先是典章法度,刘秉忠建议忽必烈效仿周公,他说:典章,礼乐,法度,三纲五常,从尧,舜时起就有了,夏禹,商汤,周武三王沿袭,而春秋五霸却予以破坏。

次是用人,刘秉忠认为,朝廷上百官之中莫大于宰相,因为宰相要统领百官,教化万民;朝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将,因为他们统帅三军,安抚四城,选择好相和帅,内外相济,这是国家当务之急,应先进行。

刘秉忠还建议薄赋,高薪,养廉,治贪。

刘秉忠还建议重教轻刑,他认为因未对f百姓进行教化,现在狱中的囚犯宜于赦免,然后对他们进行法度教化,让他们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刘秉忠还端正了国家和百姓的鱼水关系,国家和百姓就像鱼和水。

刘秉忠请求忽必烈储粮就近,减税法,禁用奢侈品,特别是禁用珍珠宝石和金银等制作的奢侈品。

刘秉忠很重视教育,他说:自古以来学校都未尝废除,如今郡县虽有学校,但都不是官办的,因此应当修建学校,设教授,至于学生,则以开国功臣的子孙为主。国家需要官员时,从学生中选择有本事的加以任用。刘秉忠特别强调县级官吏的重要,他说;官员中和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县宰,若县宰是个正直的官员,老百姓就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刘秉忠提倡尊孔崇儒,他认为孔子是万世师表,立下了万世法度,如今庙堂虽有损毁,但存在的还很多,宜令州县祭祀。

刘秉忠还要求禁私刑,减刑法,废除鞭背之刑,以彰显爱生之德。刘秉忠的这些建议,为未来的元帝国建设从政治,典章,法度,礼乐,教育诸方面绘制了一幅完整的蓝图。

“大元”的国号是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忽必烈听从刘秉忠的建议正式确立的。

刘秉忠认为元朝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按照《易经》“大哉乾元”的意义,取“大元”为新的国号。

中华文化体系中,国号是一个朝代最关键的政治文化象征。《春秋传》曰:“王者受命而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自号也。”

纵观中国历史,元朝的国号命名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

元以前各个朝代均以地域或封号为朝代命名原则:夏、商、周、秦都以兴起地名称命名;汉、魏、吴、隋、唐都使用建国者原有封号或爵位名称;辽、金的国号都是来源于发源地河流的名称。

同唐尧、虞舜以“文义建号”相同,“大元”依照字义命名,恢复了五帝时期的国号命名方法。

这一从字义的角度命名朝代的做法被沿用下来,明朝和清朝继续这一原则,甚至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从字义的角度命名国家名称。

“元”的内涵与蒙古人的“长生天”信念恰好契合,顺应忽必烈“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入实惠”的战略思维,能够得到蒙古民族的认同,符合刘秉忠“酌古宜今”的政治策略。

刘秉忠是元朝国都元大都的规划设计者,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

1256年,忽必烈还在潜邸,但已有雄霸中原的计划,为了进军中原,他要求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设计修建一座城。刘秉忠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工作。

城修好后,取名开平,后来升为上都,忽必烈就是在此登上皇帝宝座的,其遗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处。

至元三年(1266),刘秉忠又奉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新的都城,取名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前身。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历时18年之久。

刘秉忠作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城市设计师之一名垂青史,元大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北京城的基础,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至元十一年(1274),刘秉忠跟随忽必烈住上都南屏山,八月,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9,忽必烈听到他辞世的消息时大惊,对群臣说;秉忠追随我30多年,小心慎密,不避风险,言无隐情,他精通于阴阳术数,很多事情他都预先知道,详情只有我清楚,其他人是不了解的。于是下令,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刘秉忠的灵柩还葬大都。至元十二年,赠刘秉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到了元成宗时,又赠太师,谥文正。再到仁宗时,更进为常山王。刘秉忠死后不断受到封赠,可见他为大元帝国的建立,立下了何等巨大的功劳!

刘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他位极人臣,却以粗茶淡饭度日。他是位了不起的极有远见的政治家,是位世界一流的城市建设设计师,同时还是位著作等身的文学家。他自号藏春散人,业余爱好就是吟诗作赋,有10卷文集传世。

由于刘秉忠精通阴阳术数,忽必烈又公开说他能预知未来,不少野史也就将他神化了。如说其墓被盗,有司进墓调查时,发现一石板,上面有刘秉忠留下的预言:某年某日某人盗我墓。有司照此追查,果将盗墓贼抓获。

可以说,整个元朝时期,能够得历代皇室尊敬爱戴获封殊荣的,仅刘秉忠一人。

刘秉忠身为一名汉族知识分子,一生为国家呕心沥血,备受忽必烈器重,这在民族等级森严的元蒙时期是不多见的。

以上观点还请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