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作者:白曜徳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之印迹,辨析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洞悉西晋荆州州治的历史变迁。

一、羊祜生平及其印迹遍及西晋南部之荆州各地,诚然,襄阳是羊祜时的重要物资及后勤保障中心。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1、羊祜督荆州诸军事,兵出镇南夏,得江汉之心——南夏,时西晋国之南方地区。

案: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2、羊祜戍边去襄阳七百里之吴石城以西,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石城即是夷陵。

案: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注: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馀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馀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诏罢江北都督,置南中郎将,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祜。

3、羊祜活跃在江沔晋吴对峙边界区域

案:每次与众人在江沔游猎,常限制在晋的地域。如果禽兽先被吴人打伤而被晋兵得到,都还给他们。

4、羊祜与吴国陆抗两军对垒。

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

5、羊祜此时在襄阳。

案羊祜说:“江夏距襄阳八百里,等到得知敌兵来犯,敌兵已经离去好几天了。步兵赶去,怎么能救得了呢!调动军队来避免责备,恐怕不合适吧。”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

6、羊祜在西晋南方区域及吴国交接之地,恩惠种种,西晋南方百姓及吴国戍边将士皆得其惠,莫不感激。

案: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南州——西晋与吴国交接之西晋诸城诸地,西晋国之南部。

(南州人在赶集的日子听到羊祜的死讯,没有不痛哭的,关门歇业,街巷里哭声一片。吴国守卫边境的将士也为他哭泣。)

7、羊祜于襄阳留下惠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

案: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二、杜预生平及印迹:杜预平定吴国,完成西晋统一大业后,封地当阳,其居荆州江陵——找不到杜预常居襄阳的印迹。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

1、杜预陈兵西陵,对吴西陵督张政——西陵,今宜昌西北。

案: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预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表陈至计。

2、杜预陈兵江陵,平吴国。

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

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吴之男女降者万余口。(周)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

于是进逼江陵既平 ,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江陵地区),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3、杜预封地当阳,进爵当阳侯。

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

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

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4、杜预被荆州民众呼为"杜父"——荆州,亦南郡江陵地区也。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三、刘弘生平及其印迹:

刘弘,沛国相人也。起家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以勋德兼茂,封宣城公。

1、刘弘住节宛城,平叛张昌。

太安中,张昌作乱,弘率前将军赵骧等讨昌,自方城至宛、新野,所向皆平。

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 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弘表曰:“盖崇化莫若贵德,则所以济屯,故太土立德,其次立功也。顷者多难,淳朴弥凋,臣辄以征士伍朝补零陵太守,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臣以不武,前退于宛,陶侃、皮初戮力致讨,荡灭奸凶,若不超拔,无以劝徇功之士,慰熊罴之志。”

论平张昌功,应封次子县侯,弘上疏固让,许之。

2、刘弘经营荆州各地农业。

弘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百姓爱悦。

3、无法确定此城就是襄阳城。

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赢疾无襦。弘愍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

4、无法确认此粮自襄阳调运而出。

时益州刺史罗尚为李雄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以运道悬远,欲以米五千斛与尚。弘曰:“天下一家,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

5、刘弘管理荆州十余万户流民,显然这个荆州不是襄阳。

案:于时流人在荆州十余万户,羁旅贫乏,多为盗贼。弘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叙用。

河间王颗使张光为顺阳太守,南阳太守卫展说弘日:“彭城王前东奔,有不善之言。张光,太宰腹心,宜斩光以明向背。”弘曰:“宰辅得失,岂张光之罪!危人自安,君子弗为也。”——南乡郡在晋武帝十年更名顺阳郡,辖东汉南阳郡西部八县,有增一顺阳县。

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

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弘不疑之,乃以侃为前锋督护。敏竞不敢窥境。

5、刘弘卒于襄阳,这是刘弘在襄阳的唯一印迹。

案: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陈敏侵犯扬州,带领军队打算向西进发。刘弘先缓解对南蛮的防御,授权蒋超,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带领着众多士卒在夏口驻守。又派何松率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驻扎在巴东。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举用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刘弘却并不怀疑陶侃,任命陶侃为前锋都护。陈敏最终不敢进犯。

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悲痛哀叹,如同失去了亲人。)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从以上羊祜、杜预、刘弘的传记及其生平印迹看来:

羊祜主要经营西晋与吴国交接之南部地区,为西晋统一吴国奠定较好的物资和政治基础。羊祜的重要物资及后勤保障在襄阳郡,他在襄阳也实施了惠民政策,襄阳也是羊祜往来休憩地之一。

杜预平定吴国,他的战略支撑地就是南郡江陵——江陵平,吴国灭。杜预的经营在湖广,故杜预完成西晋统一后战略居所是荆州江陵而非襄阳,这是西晋统一后的布局——看不到杜预在襄阳的经营印迹?杜预被荆州南郡地区民众呼"杜父",可见在当地其影响恩惠至深。

如果说西晋统一吴国之前,荆州州府所在地在襄阳,那么杜预平定吴国后,西晋天下大统后的荆州州府所在地在江陵,这是西晋国的地缘地理中心。

所以,从刘弘将军的生平印迹来看,除了刘弘卒于襄阳外,看不到他在襄阳的印迹。

以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为准,西晋荆州自北向南包括:南阳国、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义阳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江夏郡、武昌郡、南平郡、天门郡、武陵郡、衡阳郡、长沙郡、邵陵郡、零陵郡、湘东郡、安成郡、桂阳郡等22个郡国级单位(略等于今天的地市级)。日后还有新增的郡,但并未在整体上超出太康二年(公元281年)荆州的范围,所以,我们理解西晋时期的荆州范围,大可以太康二年(天下复归统一的第一年)为准。以西晋统一后荆州诸郡看来,荆州江陵作为西晋荆州州府所在地及政治中心,是地缘战略优势决定的,它处于荆州的核心,也是西晋国的核心区域。

刘弘将军卒于襄阳,却埋葬于千里之外荆州江陵以南毗邻的湖南安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都是政治斗争的原因外,刘弘将军对江陵地区周边环境当非常精熟,或在"后事"安排上,埋葬于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无法排除这一种可能性!

所以,刘弘将军居于荆州江陵,亦往来于襄阳,这些或是刘弘葬安乡的历史真相!

而襄阳作为羊祜时的荆州州府所在地,是西晋尚未统一吴国之前。

杜预平定吴国,其权力中心前置荆州江陵,趋于荆州核心地缘战略位置,这是一个聪明当局者不二之选。

刘弘将军时依托荆州江陵,往来襄阳,治理全州,这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西晋统一吴国后的荆州州府所在地在荆州江陵,这是当时杜预的合理选项。刘弘墓的发掘,也侧面验证了刘弘将军生前对荆州江陵地区周边非常精熟,故选择墓葬之地为安乡黄土头。

本人通过当事人历史印迹的视角,辨析西晋荆州州府所在地襄阳,到晋统一后置江陵的历史变迁。

从另一个角度印证刘弘墓的选址,当是刘弘将军于"后事"安排中:选在自己生活的江陵地区附近。襄阳不是没有好风水,是源于刘弘将军居江陵而不是襄阳,故卒襄阳后运回千里之外荆州江陵地区附近之安乡安葬。

欢迎襄阳朋友和荆州朋友提供史料,共同探讨"西晋统一后荆州州府所在地居江陵"这个历史课题。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品鉴 "西晋羊祜、杜预、刘弘与当时之襄阳郡、荆州(南郡)的关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