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舌尖上的苏州-----苏式糕点

作者:吃货帮

苏式糕点在我国糕点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糕点主要帮式之一。据有关史料,苏式糕点萌芽于春秋,起源于隋唐,形成于两宋,发展于明清,继承、发扬、创新于现代。

苏州是嵇郡的首邑,称吴县,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吴郡,改称苏州。由隋至唐三百多年间,苏州因地理上的得天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方便,市井繁荣,商贾云集,成为江南一大繁华都会。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苏州的糕点行业蓬勃兴起。隋唐是苏式糕点的起源时期,也是苏式糕点开始兴旺、发达的时期。

苏式糕点有了恢复和发展,苏式糕点的生产范围扩充到苏南、苏北广大地区,部分品种的制作方法传到外省市,乃至国外,著名的松子枣泥麻饼、芝麻酥糖等产品,远销港澳,出口东南亚诸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发展食品工业的一系列决策,使苏式糕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发扬和发展,已经恢复了许多名特品种,如清水玫瑰月饼、精致百果月饼、白麻椒盐月饼、猪油夹沙月饼、文饺(鲜肉饺)、松子枣泥麻饼、三色大麻饼、猪油芙蓉酥、猪油年糕、大方糕、松子黄千糕、松子米枫糕、玫瑰白麻酥糖、椒盐黑麻酥糖、四色片糕、八珍糕等;还有恢复了传统品种,如猪油火腿月饼、甘菜猪油饺(干菜饺)、千层酥、葱油桃酥、猪油松子酥、三色夹糕、小鸡蛋糕、蒸蛋糕、巧果、炸食、枇杷梗、荤油米花糖、糖年糕、百果蜜糕、定胜糕、松仁云片糕、桃仁云片糕、玉带糕、椒盐桃片、五香麻糕、火炙糕、印糕等。近年来不少苏式糕点获得了部、省优质食品称号,如杏仁酥、松子枣泥麻饼、精制云片糕、惠山油酥(金刚脐)、芝麻酥糖、八珍糕等。此外改革和创新了酥皮月饼、老幼喜片糕、咖哩饺、圆型夹心蛋糕、椒盐花酥、蜂乳资生糕、苔菜巧果、蜜枣酥等品种。

舌尖上的苏州-----苏式糕点

云片糕

云片糕原料繁多,工艺极为精细。主要原料有糯米、白糖、猪油、榄仁、芝麻、香料等十来种。每种原料都要挑选上品。就说糯米吧,糯米要碾去米皮,留下米心。

炒时一要熟透二要保白;磨粉得连续过筛,要求绵细如面;白糖不用晶粒糖,而用土糖寮的“砂糖”取其粒小,质松,速溶。各种原料分别加工停妥,再掺合拌匀,压缩成形。最后由切片师傅执锋利的大方刀,切成片片,薄如书页。当你启封一块如小十六开书型的云片型的云片糕时,那雪白如云的颜色,清香扑鼻的气味,就会令你赞叹不止。若再撕下一片送进口里,即如雪花溶化,轻

轻一嚼,那清甜细腻更是令你陶醉不已。 最著名是“万源斋”号、“香泉庄”号的云片糕。他们的云片糕,揭下一片可卷成戒指,点上一根火柴可化为火焰。

舌尖上的苏州-----苏式糕点

酒酿饼

酒酿饼是江苏苏州汉族传统名点,春季的时令点心,外观和小月饼相似,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往往只适合卖一季,最佳的品尝时节是在清明前后。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食材原料

中筋面粉2杯、酒酿3大匙、糖2大匙、温水3/4杯、豆沙225克

做法:

1.先将酒酿、糖、温水混合,再倒入面粉中拌匀,慢慢淋入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放在温暖处,使其发酵(约4小时)。

2.见其膨胀成双倍大时,搓揉成长条状,再分10等份小块,每块包入豆沙少许,先搓圆再按扁。

3.平底锅烧热,用纸巾抹少许油,再放下酒酿饼小火烘烤,约15分钟,见两面金黄时即取出。

舌尖上的苏州-----苏式糕点

猪油糕

猪油糕,又名脂油糕,属闽式糕点。广东,福建,浙江温州地区汉族特色糕点。早在清代就已著名,《元和唯亭志》称其为“吴中佳制”。猪油糕是用猪油制成,洁白晶莹,葱香翠绿,糯软润湿,入口油而不腻。

材料:糯米、葡萄糖、糯米粉、豆油、白糖

步骤

(1)将油、葡萄糖等原料用低温柴火连煮四小时,切成1.7厘米见方的猪油糕条,自然冷却后通过自动机械包装.

(2)将细糯米粉,细粳米粉放入木桶内拌匀,中间扒窝,加上精盐(100克)和清水1.5千克,用手拌匀,到“捏则为团,撒开似沙”时放入筛中,全部过筛。

(3)取木制大蒸桶一只,内放竹箅垫底,抹上豆油,先取30%的糕粉铺于桶底,置旺火沸水锅上蒸,待蒸汽透过糕粉时,再铺入20%的糕粉,蒸发糕粉近熟,取咸猪板油丁放在剩余生糕粉内,略拌一下,放入桶里铺匀,随即把剩余糕粉如前法陆续加完,盖上木盖,蒸至糕粉呈玉白色,揭去盖,均匀放入葱段,再加盖蒸约3分钟即熟。

(4)在案板上铺放洁白湿布一块,把熟糕粉倒上,用湿布包住,揿实。翻转过来,拍平至近6.7厘米厚(需上下四角方正光滑),揭去布用刀(蘸凉开水)切成长方形100块即成。

猪油糕洁白晶莹,葱香翠绿,糯软润湿,入口油而不腻。

舌尖上的苏州-----苏式糕点

苏式小方糕

主料:纯牛奶

辅料:淡奶油、奶粉、椰蓉

调料:玉米淀粉、白糖

1.材料和容器:纯牛奶一袋240ml或者250g,淡奶油100g,玉米淀粉40g,白糖40g,椰蓉若干,任何品种的奶粉5g(可要可不要),耐高温容器一只,我用的是乐扣的格拉斯玻璃碗,型号llg421,以上的量刚好做这样的一碗。

2.容器洗干净擦干,底部铺一层椰蓉。玉米淀粉和1/3左右的牛奶混合搅匀。

3.将剩余的牛奶和淡奶油,奶粉,白糖倒在锅里,开中火。

4.边煮边搅拌,让白糖融化的快一些。

5.在锅里的奶液煮沸的时候,将玉米淀粉和牛奶的混合液再次快速搅匀倒在锅里。

6.立即用耐高温的铲子不停的搅动,这个时候锅里的液体很容易就变粘稠,也就短短五六秒的功夫。

7.在锅里的奶酱变稠不能顺畅滴落的时候关火。

8.将锅里的奶酱趁热倒在事先准备好的容器里。

9.盖上盖子在冰箱冷藏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盖子,用水果刀在容器四壁轻轻的“别”一遍,让做好的奶冻脱离容器四壁。

10.在容器上放一只保鲜袋。

11.将容器倒扣在保鲜袋上。

12.切成小块,四周全部扑上椰蓉,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