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舌尖上的蘇州-----蘇式糕點

作者:吃貨幫

蘇式糕點在我國糕點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糕點主要幫式之一。據有關史料,蘇式糕點萌芽于春秋,起源于隋唐,形成于兩宋,發展于明清,繼承、發揚、創新于現代。

蘇州是嵇郡的首邑,稱吳縣,至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吳郡,改稱蘇州。由隋至唐三百多年間,蘇州因地理上的得天獨厚,土地肥沃,物産豐富,交通友善,市井繁榮,商賈雲集,成為江南一大繁華都會。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蘇州的糕點行業蓬勃興起。隋唐是蘇式糕點的起源時期,也是蘇式糕點開始興旺、發達的時期。

蘇式糕點有了恢複和發展,蘇式糕點的生産範圍擴充到蘇南、蘇北廣大地區,部分品種的制作方法傳到外省市,乃至國外,著名的松子棗泥麻餅、芝麻酥糖等産品,遠銷港澳,出口東南亞諸國。特别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發展食品工業的一系列決策,使蘇式糕點得到了進一步的恢複、發揚和發展,已經恢複了許多名特品種,如清水玫瑰月餅、精緻百果月餅、白麻椒鹽月餅、豬油夾沙月餅、文餃(鮮肉餃)、松子棗泥麻餅、三色大麻餅、豬油芙蓉酥、豬油年糕、大方糕、松子黃千糕、松子米楓糕、玫瑰白麻酥糖、椒鹽黑麻酥糖、四色片糕、八珍糕等;還有恢複了傳統品種,如豬油火腿月餅、甘菜豬油餃(幹菜餃)、千層酥、蔥油桃酥、豬油松子酥、三色夾糕、小雞蛋糕、蒸蛋糕、巧果、炸食、枇杷梗、葷油米花糖、糖年糕、百果蜜糕、定勝糕、松仁雲片糕、桃仁雲片糕、玉帶糕、椒鹽桃片、五香麻糕、火炙糕、印糕等。近年來不少蘇式糕點獲得了部、省優質食品稱号,如杏仁酥、松子棗泥麻餅、精制雲片糕、惠山油酥(金剛臍)、芝麻酥糖、八珍糕等。此外改革和創新了酥皮月餅、老幼喜片糕、咖哩餃、圓型夾心蛋糕、椒鹽花酥、蜂乳資生糕、苔菜巧果、蜜棗酥等品種。

舌尖上的蘇州-----蘇式糕點

雲片糕

雲片糕原料繁多,工藝極為精細。主要原料有糯米、白糖、豬油、榄仁、芝麻、香料等十來種。每種原料都要挑選上品。就說糯米吧,糯米要碾去米皮,留下米心。

炒時一要熟透二要保白;磨粉得連續過篩,要求綿細如面;白糖不用晶粒糖,而用土糖寮的“砂糖”取其粒小,質松,速溶。各種原料分别加工停妥,再摻合拌勻,壓縮成形。最後由切片師傅執鋒利的大方刀,切成片片,薄如書頁。當你啟封一塊如小十六開書型的雲片型的雲片糕時,那雪白如雲的顔色,清香撲鼻的氣味,就會令你贊歎不止。若再撕下一片送進口裡,即如雪花溶化,輕

輕一嚼,那清甜細膩更是令你陶醉不已。 最著名是“萬源齋”号、“香泉莊”号的雲片糕。他們的雲片糕,揭下一片可卷成戒指,點上一根火柴可化為火焰。

舌尖上的蘇州-----蘇式糕點

酒釀餅

酒釀餅是江蘇蘇州漢族傳統名點,春季的時令點心,外觀和小月餅相似,面是用清酒釀來發的,由于氣候的原因,往往隻适合賣一季,最佳的品嘗時節是在清明前後。酒釀餅有葷、素之分,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釀餅以熱食為佳,特點是甜肥軟韌,油潤晶瑩,色澤鮮豔,滋味分明。

食材原料

中筋面粉2杯、酒釀3大匙、糖2大匙、溫水3/4杯、豆沙225克

做法:

1.先将酒釀、糖、溫水混合,再倒入面粉中拌勻,慢慢淋入溫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放在溫暖處,使其發酵(約4小時)。

2.見其膨脹成雙倍大時,搓揉成長條狀,再分10等份小塊,每塊包入豆沙少許,先搓圓再按扁。

3.平底鍋燒熱,用紙巾抹少許油,再放下酒釀餅小火烘烤,約15分鐘,見兩面金黃時即取出。

舌尖上的蘇州-----蘇式糕點

豬油糕

豬油糕,又名脂油糕,屬閩式糕點。廣東,福建,浙江溫州地區漢族特色糕點。早在清代就已著名,《元和唯亭志》稱其為“吳中佳制”。豬油糕是用豬油制成,潔白晶瑩,蔥香翠綠,糯軟潤濕,入口油而不膩。

材料:糯米、葡萄糖、糯米粉、豆油、白糖

步驟

(1)将油、葡萄糖等原料用低溫柴火連煮四小時,切成1.7厘米見方的豬油糕條,自然冷卻後通過自動機械包裝.

(2)将細糯米粉,細粳米粉放入木桶内拌勻,中間扒窩,加上精鹽(100克)和清水1.5千克,用手拌勻,到“捏則為團,撒開似沙”時放入篩中,全部過篩。

(3)取木制大蒸桶一隻,内放竹箅墊底,抹上豆油,先取30%的糕粉鋪于桶底,置旺火沸水鍋上蒸,待蒸汽透過糕粉時,再鋪入20%的糕粉,蒸發糕粉近熟,取鹹豬闆油丁放在剩餘生糕粉内,略拌一下,放入桶裡鋪勻,随即把剩餘糕粉如前法陸續加完,蓋上木蓋,蒸至糕粉呈玉白色,揭去蓋,均勻放入蔥段,再加蓋蒸約3分鐘即熟。

(4)在案闆上鋪放潔白濕布一塊,把熟糕粉倒上,用濕布包住,揿實。翻轉過來,拍平至近6.7厘米厚(需上下四角方正光滑),揭去布用刀(蘸涼開水)切成長方形100塊即成。

豬油糕潔白晶瑩,蔥香翠綠,糯軟潤濕,入口油而不膩。

舌尖上的蘇州-----蘇式糕點

蘇式小方糕

主料:純牛奶

輔料:淡奶油、奶粉、椰蓉

調料:玉米澱粉、白糖

1.材料和容器:純牛奶一袋240ml或者250g,淡奶油100g,玉米澱粉40g,白糖40g,椰蓉若幹,任何品種的奶粉5g(可要可不要),耐高溫容器一隻,我用的是樂扣的格拉斯玻璃碗,型号llg421,以上的量剛好做這樣的一碗。

2.容器洗幹淨擦幹,底部鋪一層椰蓉。玉米澱粉和1/3左右的牛奶混合攪勻。

3.将剩餘的牛奶和淡奶油,奶粉,白糖倒在鍋裡,開中火。

4.邊煮邊攪拌,讓白糖融化的快一些。

5.在鍋裡的奶液煮沸的時候,将玉米澱粉和牛奶的混合液再次快速攪勻倒在鍋裡。

6.立即用耐高溫的鏟子不停的攪動,這個時候鍋裡的液體很容易就變粘稠,也就短短五六秒的功夫。

7.在鍋裡的奶醬變稠不能順暢滴落的時候關火。

8.将鍋裡的奶醬趁熱倒在事先準備好的容器裡。

9.蓋上蓋子在冰箱冷藏一夜。第二天早晨打開蓋子,用水果刀在容器四壁輕輕的“别”一遍,讓做好的奶凍脫離容器四壁。

10.在容器上放一隻保鮮袋。

11.将容器倒扣在保鮮袋上。

12.切成小塊,四周全部撲上椰蓉,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