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这是中国江苏省目前唯一存活的明代古盆景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泰州盆景研发中心

经过半个月的精扎细剪,泰州盆景研发中心的镇园之宝——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经再次造型。据了解,“郭子仪带子上朝”是江苏目前唯一存活的明代古盆景。

明朝盆景 全江苏省仅存泰州一盆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盆景旧照

江苏省内原有三盆明朝古盆景,扬州、苏州各一盆,因养护、管理、换盆技术难度大,先后都枯萎死亡,现仅存泰州一盆。 “这次造型是自1953年盆景园建园之后的首次造型。”泰州盆景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志锋说。  据了解,“文革”期间,“郭子仪带子上朝”差点被毁。当时,盆景大师王寿山将其去盆,当做普通树木种植在中草药花圃里,该盆景才得以存活。后来该盆景已和普通树木无异。  上世纪八十年代,该盆景安置在水泥浇筑的盆内,但长势一直不好,长期有虫害。“当时,谁也不敢来做造型,只要能活下来就好。”李志锋说。经过多年的精心呵护,“郭子仪带子上朝”日益健壮。2012年,泰州盆景研发中心经过认真研究,把盆景移址到园内一假山上,制订换盆方案,确定养护方法,最后将盆景换盆成功。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泰州(扬派)盆景展览馆镇馆之宝、江苏唯一一盆存活的明代古柏盆景

“我们对该盆景是重点保护,专人监控,观察了近两年,从长势上来说,现在造型时机已经成熟。”李志锋说。  李志锋告诉记者,目前该盆景的造型仅仅是初型,还需要经过两三年时间的观察和打磨,才能真正成为扬派盆景的精品。

传承风格 典型扬派技法剪扎

在泰州盆景研发中心内, “郭子仪带子上朝”枝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两根树桩一大一小,苍劲虬曲。  江苏省级非遗泰州扬派盆景传承人曹季德说,取名为“郭子仪带子上朝”,就是根据树桩的形状取的。  郭子仪带子上朝”为圆柏,长约2.5米,高约1.5米,以棕线缚扎牵引造型,每个树桩上都分出若干“云片”, 一旁配以英德石,使整个盆景增加了平衡感。从远处看,云片似从山中喷吐而出,整体画面既稳重又飘逸。  曹季德说,此次剪扎,传承性地采取了“滚龙湾”、“云片”、“棕线”等典型扬派盆景技法。

保障安全 渐进式“松筋动骨”

虽然目前长势良好,但毕竟,经近500年的风吹雨打,“郭子仪带子上朝”相当于一个骨质疏松的老者,保障盆景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半个多月的剪扎过程中,曹季德和同事以及弟子们经常多人配合操作。一人握住枝干,另一人慢慢牵引,使得枝干弯曲。“这就跟人一样,不能猛拉,需要渐进式地松动筋骨”。  曹季德告诉记者,由于该盆景体型较大,扭弯枝干是个很费力的活儿,“其中一根大枝干,两个人配合,花了五天时间。”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此外,在这次剪扎上,除了传统技法,还创造性地采用‘剖枝’技法。”曹季德说。  所谓剖枝,就是将部分较粗的枝条先进行解剖分离,再进行牵引造型,这样可避免枝条被折断。

延伸阅读:

这盆古盆景背后有段民间传说

相传明崇祯年间,泰兴出了一位驸马,姓季名真,诨名季三嗒子。季驸马才华横溢,为家乡百姓做了很多事。  朝廷发布的税令特别多,连植树都上税。季驸马为了给家乡人民减税,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最好的柿子,进京献给皇帝,皇帝吃了觉得很好,便对季驸马说:“你以后多为我带些柿子来。”季驸马称:“不行啊,现在柿树都要报税,种不起呀!”于是皇帝下令:“凡柿树不报税。”季驸马巧妙改为“凡是树不报税”,于是泰兴少了一道税。  季驸马在朝为官,每日都要朝见皇帝。一天早朝时,文武百官都在殿前候朝,太子在踢毽子,文武百官议论纷纷,都说太子不务正业,将来不能接好皇帝的班,但又都不敢在皇帝面前说。这日早朝,季驸马上前奏本:“启禀皇上,有人手持红毛,脚踢国号,该当何罪?”皇帝口谕:“当斩!”太子踢的毽子是用雄鸡毛和铜钱做成的,铜钱上铸有国号。太子被斩了,朝廷震动,从此广泛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季驸马上朝,地动山摇。”  事后,皇帝迁怒季驸马,下令将季驸马充军。季驸马向皇帝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充军不到延令镇和黑松林(延令镇现为泰兴市,黑松林现为黄桥镇),因为那里的蚊子像麻雀,会咬死人的。二是要求带几件纪念品,以解对公主的思念之情。皇帝下旨:“一定要到延令镇和黑松林充军,不允许带有皇家标志的物品出宫。”公主也不敢违背皇帝的旨意。其实,季驸马心中早有打算,到延令镇黑松林正是自己的家乡。不带有皇家标志的物品,可以把他赏玩的盆景带回家乡,这盆古柏盆景便是季驸马的首选之物。  从此,这盆古柏盆景便在泰兴茁壮成长,后流失民间,由王寿山的祖辈父辈培养并剪扎,虽经数百年风吹雨打,生机犹健,枝干苍劲,造型优美,呈龙飞凤舞之势,因长寿和枝繁叶茂,后定名为“郭子仪带子上朝”。

扬派盆景技艺泰州是发源地

泰州盆景技艺相传始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泰州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1981年9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在扬州召开的“中国盆景艺术研究科研成果审定会”上,将泰州、扬州地区盆景剪扎技艺定位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扬派”盆景,泰州是扬派盆景的发源地。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重新造型后的姿态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泰州盆景已进入发展阶段,经盆景艺人的努力整理保留了古老的盆景作品,到七十年代已培育出一批榔榆盆景作品,1979年选送7盆盆景到北京参加中国盆景展览,受到专家好评,以后在国内外展览中多次获得重要奖项。  扬派(泰州)盆景的剪扎技艺,其核心主要是:一是树种选择要具备叶片细小,抗逆性强,萌发力强,寿命长等条件;二是:突出粗干曲枝露根特色,贵在自幼培养、攀扎;三是主要棕法有杨棕、底棕、逼棕、挥棕、拌棕、平棕、套棕、吊棕、下棕等九种棕法,除此以外还有三种扎片法,即实技法、大披毛、小披毛。  扬派(泰州)盆景的主要素材为树桩、盆钵、几架等,主要工具为剪刀、木锯、棕梳、撬棍、棕绳、棕线等。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清朝康熙时代盆景《龙马精神》

唯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郭子仪带子上朝》传奇

《龙马精神》旧照

泰州盆景园现存扬派盆景的代表作品有:明朝崇祯年间的“郭子仪带子上朝”(绒柏)、清朝康熙年间的“龙马精神”(绒柏)等古代盆景作品,近代经典作品有“云中绘石”、“云恋奇峰”等。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文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