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年漂流的结束的天龙山石窟佛头返圣仪式今天在山西省太原举行。

作者:中国网直播

山西省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在北朝末期挖掘到唐代,是中国石窟雕塑发展艺术史上的瑰宝,反映了那个时期充满活力的历史特征,但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被大规模发掘出来。经过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找回,今天(24)上午,天龙山石窟终于迎来了文物的首次回归。

百年漂流的结束的天龙山石窟佛头返圣仪式今天在山西省太原举行。

经过曲折的恢复过程,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天龙山石窟佛首返源祖国,回归原有领土,今天上午,佛头返还仪式在山西省太原举行,失去近一个世纪的海外天龙山石窟"第八洞北壁主佛头"终于回归他的家乡,正式进入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为了迎接佛头的回归,文物部推出了将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陀首位的特别展览,不仅汇集了天龙山石窟在过去100年中的变化,同时使用数字化手段,将回归原有的第8洞部分景观复制到展厅, 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沉浸式视图。观众看到佛头后,还可以感受到它在第8洞中的原始位置和原始环境。燕代是中国佛教石窟逐渐本地化的重要过渡时期。这是从北汽"张意肉"的雕像风格到丰满圆润的唐朝的重要过渡时期。

回到佛原第8洞北壁靠近悬崖体的地方,崖体裂缝比较严重,如果佛头放在原位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风化。因此,佛陀的头颅将在博物馆中永久展出。展厅内特别设计的灯光和超低反射率展示柜等,将是佛陀最吸引人的轮廓线完美呈现。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伟介绍:他的脸比较红圆,眉毛弯曲,眼睛微微闭合,嘴角微微向上,有一种非常平和、平静的笑容,这是典型的魏代一种风格的形象。我想从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展现出隋朝佛像的美学特征,以及工匠娴熟的雕刻技艺。

经过多年的调查,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厅发现,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有240多座雕像被盗和发掘,其中157尊明显位于11个国家,31家博物馆和一些私人收藏家遍布世界各地。第八佛头的回归从发现到恢复的回归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百年漂流的结束的天龙山石窟佛头返圣仪式今天在山西省太原举行。

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一家日本拍卖行正计划在东京拍卖天龙山石像,疑似是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的遗失文物。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鉴定,判断其确实是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佛像被盗的佛头,隋朝时期,1924年左右被盗非法走私出国。2020年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致函拍卖行,要求拍卖行停止与佛头有关的拍卖和宣传活动。10月16日,拍卖行决定退出拍卖,国家文物局联系了拍卖行董事长张荣和赴日华侨华人,鼓励他们推动文物回归。10月31日,张荣与日本文物持有人协商完成购买,并在与国家文物局充分沟通后,决定将佛头捐赠给中国政府。11月17日,佛陀的头颅被移交给我国驻日本大使馆保管。2020年12月12日,佛头被安全运到北京,交给国库,送回祖国。

今天,佛头正式进入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强调,遗失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保留追回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的权利,包括石窟寺庙中丢失的文物。中国政府坚决支持遗失文物返还原籍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遗失文物返还问题,探索和建立制度安排,共同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

据悉,本次特别回归佛陀的第一主题是"复兴回归国宝之路"特别展览以《天龙山第一次回归佛陀》为主线,分为两个单元,将世界的繁荣、世界的回归、 描述了天龙山石窟被盗的历史以及佛陀在复兴道路上回归的历史意义。(田云华,中央电视台记者,于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