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四维为何被史上称其为“救时阁老”?实至名归

作者:魔约历史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昼夜,内阁首辅、太傅兼吏部尚书张居正病逝,明神宗赋予张居正崇高的荣誉,谥“文忠”、赠上柱国头衔、命锦衣卫堂上官与司礼监太监护丧,归葬江陵!

张居正去世时,内阁辅臣只有张四维与申时行、于有丁三人,不管是排序仍是威望与资历,申、于二人都不能和张四维相提并论,于是张四维顺理成章地继任为内阁首辅,大明王朝进入了张四维主政时代。

张四维为何被史上称其为“救时阁老”?实至名归

张四维

张四维潇洒又颇有才智,明习时事,与兵部尚书杨博交往甚厚,其舅父王崇古以兵部尚书衔,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军事,张四维受他们的影响,也熟知边防事务,更喜欢谈论兵事。张四维,字子维,是山西人,他出生于一个盐商世家,父亲为蒲州豪贾。嘉靖三十二年中进士,因其文章、书法出神入化,便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

张四维为何被史上称其为“救时阁老”?实至名归

嘉靖三十四年授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因词林少事,张四维与志同道合者闭户读书,自传记、诸子、百家,无不穷诣博览,而尤好深沉之思,盖隐然复公辅之望”。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张四维也为内阁次辅、大学士徐阶所器重,被赞誉为当世奇才,还称赞他“异日必济大业者也”。当时严嵩专权,使朝野上下沆瀣一气,可张四维倒是出洁身自好、淤泥而不染

明代翰林院虽然属于一个清水衙门,但是明代的内阁大学士多来源于翰林院,所以明人称明代中央官场,“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有鉴于此,翰林院掌院这一职务不轻易受人。张四维掌管翰林院后,大臣们都说,“天子且相张公矣”。因为张四维精明干练,可断大事,所以高拱想要援引四维进入内阁,不料被殷士儋捷足先登。由于内阁的纷争,张四维遭到言官弹劾,便请辞告老还乡。

隆庆六年春,太子出阁,皇帝召四维充任东宫侍班官,协理詹事府事。给事中曹大埜扬言张四维贿赂首辅高拱,才多次获得升迁,张四维上书请辞,但是皇帝下旨让他立即入朝,担任太子的侍班官。明世宗嘉靖在位长久,诸司档案资料甚缺,但张四维极力搜集整理,自嘉靖十年以后的军事上的政务、国库税收、人员的调动等等资料,都一应具备、有条有理。办事得力的四维自然深得张居正的赏识。万历三年三月,张居正请求增置阁臣,便推荐张四维,于是张四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

张四维为何被史上称其为“救时阁老”?实至名归

张居正

张居正,国库空置,农民起义一场接着一场,危机四伏。四维坚决支持张居正的各项法令和改革,实行考核办法,清理田地和粮食,征收银税,普及“一条鞭法’,裁减人员,减少开支,防御边疆,治理黄河、淮河等。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简单地说,张居正统治着国家。为了追求行政效率,用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张四维不同于文绉绉的大学士吕调阳,他有自己的治国主张,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当张居正权力鼎盛之时,张四维就提醒他要小心谨慎,防微杜渐。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张居正,权势正是如日中天,哪里听进去忠言。

张四维为何被史上称其为“救时阁老”?实至名归

现在张四维成为内阁首辅,他决心施行自己的治国理念。张四维曾经与内阁次辅申时行相商今后的治国方法。不久后,恰逢皇嗣诞生,张四维趁机上书:“皇子诞生,普天同庆,宜以大庆施行惠政于天下,以养国家元气。”皇帝看了龙心大悦,遂即颁布天下施行。从此,朝政大变,民心大悦,言路也打开了。在“朝事一大变”的氛围下,张四维授意御史孙继先上疏请求重新启用因为建言而获罪的大臣,如翰林编修吴中行、翰林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等人,皇帝接受了这一主张,下旨:“朕一时误听奸恶小人之言,以致降罚失中,这本内有名,建言得罪的,起用。”这些之前因为反对张居正的正直官员们重新步入了官场,官场中重新充满了正能量。

张四维为何被史上称其为“救时阁老”?实至名归

张四维,他的身上有着山西人典型的厚重与精明,身为首辅,居恒简重,临大事、决大疑,皆迎刃而力断,其志在扶危定倾,其心在安利国家。其为政方式宽厚简约,虽然不似张居正的雷厉风行,但是却极得人心,政局也相应稳定。惜乎天不假年,张四维主政时间太短,未能使万历朝的政局再次出现中兴之势。

万历十一年,张四维的父亲嵋川公病逝,四月初,张四维接到消息后,痛不欲生。皇帝知道后,派司礼监太监前去慰问,并希望张四维可以“夺情起复”,依旧在内阁处理政务。但是张四维急于回乡奔丧,加之有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张四维婉言谢绝了皇帝。临行前,张四维到文华殿辞别皇帝,“劝神宗以法敬祖宗、孝顺亲人、勤理政务、正身清心、少私寡欲、仁民爱物、并要做到始终如一。”这也是张四维作为首辅向皇上最后的叮嘱。

张四维为何被史上称其为“救时阁老”?实至名归

平心而论,张居正与张四维都是万历年间的英雄豪杰,而且这两个人都忧心国事,希望通过变法或者改革来复兴大明,重振朝纲。只不过二人的施政纲领不同,张居正更加喜欢申韩法家之术,持政苛刻,在加上慈圣皇太后的倚重与信任,一定程度上代行了皇帝的君威,虽然政治卓著,但是也为日后的倒台埋下了隐患。张四维为政宽仁,更加符合儒家对国家的治理,加上罢黜当权的一批奸邪权宦,启用了大批正直的大臣,更是对皇帝也尽心辅佐,不敢大权独揽、作威作福,因此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无奈,张四维当内阁首辅的时间太短,虽然只有区区的三年时间,但这三年足以让朝廷上下改头换面,所以张四维被称为“救时阁老”实乃实至名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