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因为snap的上市,硅谷短暂松了一口气,投资人和分析师们又对科技公司ipo乐观起来,而本文作者分析,基于snap盈利模式不清晰、其他所谓独角兽公司与snap之间也没有可比性等原因,纯粹因为snap上市就对2017年科技公司ipo充满信心可能是错误和没有根据的。
硅谷已经有好一阵子都笑不出来了。而uber无疑是最近的重磅炸弹。uber在一周内接连爆出性骚扰丑闻和一个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重大诉讼。而性骚扰在硅谷,已经早就不是首例。这也是为什么snap上市当天硅谷终于松了一口气。
根据renaissance capital的信息,snap的ipo是继2014年阿里巴巴之后最大的ipo,也是过去15年来科技公司ipo中第三大的。snap总部位于洛杉矶,此次通过公开发行2亿股股票筹集了34亿美金。上市第一个交易日股票报收每股24.47美金,涨幅达44%。
科技领域的分析师们希望snap上市及股价表现预示着新一轮科技ipo潮的到来。renaissance capital负责人kathleen smith告诉记者:“snap的ipo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而menlo ventures的董事总经理和国家风险投资协会主席venky ganesan告诉“圣荷西水星新闻”:“我预测2017年我们会迎来一波科技公司ipo潮。snap已经成功试水。”
业内如此兴奋,部分原因来自于过去一年实在少之又少的科技公司ipo。根据pwc的数据,全美2016年上市的科技公司只有16家。少于2015年的23家和2014年的37家。投资人们对snap情有独钟是因为它在社交平台领域的旗舰地位。截止至2016年底,snapchat的用户达到1.61亿,其中大部分人每天在snapchat上花费的时间超过25分钟。而它的大部分用户是年轻人,这也意味着公司将越来越赚钱。
但是,一家专门研究创业公司的机构cb insights的创始人和ceo anand sanwal却发出警告,因为snap的春风得意就认为科技公司重回ipo黄金岁月的想法并不现实。他认为那些对ipo过分乐观的投资人的错误在于,把snap和其他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所谓独角兽公司混为一谈。他在一封邮件中写到:“snap是一家独特的独角兽公司,真正模式性感的消费类科技公司。而其他大多数独角兽并不是。snap的市场表现的确不错,但它多大程度上能作为其他科技公司ipo的晴雨表还非常难说。”
同样引发争议的还有snap本身的财务问题。当facebook五年前上市的时候,已经拥有了清晰的盈利模式,与之不同的是,就目前来看,snap的商业模式依然模糊。snap公司2016年的净亏损超过5亿美金,其最近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警告甚至指出它“可能永远不会实现或保持盈利”。那snap为何还拥有如此乐观的估值呢?2013年创造了“独角兽”一词的投资人aileen lee认为它的高估值来源于稀缺性。
随着硅谷的强势影响,“独角兽”一词脱离了本意,很快让创始人们和投资人们着迷,成为了衡量自我的一种标准。
2015年,一个在线二手车平台beepi的ceo说他计划推出一个3亿美金的轮次用来将生意扩张至全国。而就在18个月后,beepi关闭了加利福尼亚以外的所有业务,裁员180名员工。而另一家曾经估值达27亿美金的英国公司powa去年初宣告破产。而在2011年就估值10亿美金的电商网站gilt groupe,今年早些时候被收购时只卖了2.5亿美金。
当然也有例外。以airbnb为例,它在2016年首次实现赢利,今年的收入目标是28亿美金。我们聊过的几个投资人都认为,airbnb和dropbox以及困境中的uber可能是ipo的最佳人选。而想要迎来真正的科技公司ipo复兴,投资人们必须学会从公司的基本业务发展前景而不是名气来评估一家公司。
或许,当cloudflare,mulesoft,alteryx和okta等不被公认为模式性感的,而是软件导向的公司走上上市之路,并保持好的市值,到那时候硅谷才真正有理由微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