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权谋三国——鉴别组织内部权谋行为水平的三大指标

作者:三道权谋
权谋三国——鉴别组织内部权谋行为水平的三大指标

学权术就读三道老师的《权术宝典》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

【原文】初,孙坚娶钱唐吴氏,生四男策、权、翊、匡及一女。坚从军于外,留家寿春。

策年十馀岁,已交结知名。舒人周瑜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问,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瑜乃推道南大宅与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及坚死,策年十七,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结纳豪俊,有复仇之志。

【译文】当初,孙坚娶钱唐人吴氏为妻,生下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和一个女儿(俗称孙尚香)。孙坚在外征战,把家眷留在寿春。

孙策十多岁就开始结交当地知名人士,庐江舒县人周瑜与孙策同岁,同样英武豪迈,年少老成。听到孙策的名声,便从舒县赶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互相推心置腹,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孙策同意了。

周瑜于是把临近大路的一处大宅让给孙策居住,周瑜还到内堂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互通有无。

孙坚死时,孙策年仅十七,把父亲的灵柩送回曲阿老家安葬;之后便南渡长江,移居江都,结交当地豪杰,立志为父报仇。

【权谋解析】众所周知,孙策定江东,奠定三国鼎立的局势,周瑜有大功劳,这段材料讲的是孙策和周瑜交往的故事。

这段材料可以视为组织内部争对朋友的高阶权谋手段,下面我来简单解析下,周瑜同孙策交往的特性:

一、体面性

组织内部使用权谋的第一个特征是体面性。

从利益上说,周瑜跑去拜访孙策,本质上还是看在孙坚的威名上,孙策当时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周瑜也是。

庐江周家是的大家族,但当时比起江东的顾陆朱张来说,还是差一些,比起中原大族更是不足一提。

周瑜从舒县赶去寿春拜访孙策的行为,其实可以看成是庐江周家在乱世中积极寻找出路的行为。

孙策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有多大的威望?周家主要还是想通过孙策结交孙坚,进可以以家族力量支持孙坚平定天下,则周家一跃成为顶级士族;退可以说服孙坚割据江东,则周家也可以成为江东一流士族。

但周家对孙坚的态度,也不仅仅是支持,也留了一手,那就是劝孙策搬家,从寿春搬到了舒县。

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方便两家人沟通巩固感情,但同时也暗含将孙坚的家眷当成人质的意思,周家支持孙坚不是白支持的,为了防止孙坚抛弃周家,必然会有所防范。

但如果硬生生的要求孙坚将家眷压给周家,那就不体面了,朋友嘛,合作大于竞争,不比敌人,可以毫不掩饰的使用权谋。

朋友之间的权谋,更需要裹上一层温情的外衣,用仁义礼智信来修饰打磨权谋的菱角,使之易于接受,不使得朋友寒心。

如果周家以支持孙坚为筹码,公然要求孙坚将家眷押在舒县,那听起来就让人伤心了,这摆明了是不信任朋友,不给孙坚面子,就算将来孙坚得了天下,也不会太念周家的好,因为这是交易嘛。

二、防守性

组织内部使用权谋的第二个特征,就是防守性。

什么叫防守性?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敌人之间,自然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各种侵略性的权谋去谋取利益,但组织内部不一样。

组织内部的权谋更像是一道被动触发的保险,为的是一旦情况有变,在理性上保证自身的基本利益诉求不受损害。

比如说周瑜劝孙策举家移居舒县,为的是控制孙坚的家眷,以便从孙坚处捞取利益吗?不是的。

其主要目的,是担心孙坚通过自身的支持做大以后翻脸不认人。所以一方面使用温情手段,通过两家人的密切交往来巩固感情;

另一方面也隐藏了硬手段,一旦孙坚敢过河拆桥,那在舒县的家眷,就是周家手上的筹码了。

但不到万不得已,周家是不会这样做的,除非孙坚主动过河拆桥,家眷都在周家的地盘上,孙坚做出这种举动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但非常小不等于没有,一旦情况有变,就将孙坚的家眷收为人质,这是周瑜家为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恶劣情况上的最后一道保险。

三、无懈性

组织内部高阶权谋手段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懈性。

什么叫无懈性,那就是必须无懈可击,不受任何道德上的指责。比如说周瑜劝孙策举家移居舒县,能够受到什么道德指责?

看不懂的人道行低,还以为真的是单纯的密切交流,方便照顾生活。而看懂的人呢?道行较高,只会是看破不说破?

为什么看破不说破?因为没有指责的立足点。周瑜家在舒县家大势大,好心要请孙策举家前往舒县消费权势红利,而你却指责周瑜家不安好心,妄图把孙坚的家眷当成人质。

这是什么行为?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这种话的人,客观上其实就是在打七伤拳。

在伤害周瑜家之前,运功先将自己打个半死,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人,把自身的形象都破坏光了,而周瑜家这样对孙坚的家眷,也是防守型策略,情况不恶化到最坏是根本不会发生的,到时候预言没有兑现,岂不是脸都被打肿了。

所以能够看到周瑜家将孙坚家眷当成底牌人质这种操作意图的智者,是不会去质疑这种可能伤敌一千必定自损八百的事情的,划不来。

因而,周瑜家的高阶权谋行为,就具有了隐蔽性和极高的道德制高点,不懂的人没资格指责,懂的人不敢指责,自然使用起来也就没有任何道德包袱。

鉴别评判组织内部权谋行为的水平高低,这三个特性是非常值得参考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