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云 王亚赛 孔嘉兴

2011年1月2日,用户李如英创建了一个关于该主题的线程。经过平淡的三年,2014年之后,话题的修订开始呈现出小幅增长的高峰。
一连串的网友,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了这个术语,试图解释或质疑这个有争议的术语:女权主义,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女权主义"本质上是一个含义。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对象来修改术语:主题解释,主题别名和相关主题。最后一个是最活跃的。在记录的3,522个条目中,仅对相关主题进行增减2,701项。尽管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但如上图所示,该条目最终只有六个直接相关的子主题。
女权主义是男性的对立面吗?
但是还有更多与该主题相关的单词。根据修改后的历史,www.thepaper.cn 梳理了107个话题,不仅可以看到女权主义话题的范围,还可以看到积极和消极观点的争论。
下面的灰色列表示从 2014 年到 2018 年的时间线,列上的每个圆圈代表时间轴上显示的主题,圆圈位于首次添加主题作为关联主题时。
如图表所示,截至2018年,添加到该主题的单词也是围绕女权主义的主题,例如性别歧视,家庭生育率等。
但在2018年之后,随着女权主义进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这些新的相关话题开始偏离轨道。越来越多的负面词汇和流行人物事件被网友以两种观点反复添加和删除。
在此图像中,绿色圆圈表示特定的人或事件。有趣的是,这些人物的话题主要有两种类型,要么是非常有权势的女人,比如武则天和希拉里,要么是有背叛男人和虚荣标签的女人,比如马宇、郭美美。
这些话题的出现可能源于许多人的观点,即女权主义等同于反对男性,促进女权主义。
这种观点很可能被误解,女权主义者不相信自己歧视男性。相反,女权主义者的想法之一是打破社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正如复旦大学教授沈伟飞曾在《用性别看世界》中写道:"性别不是女性的问题,男性在社会上也是自律和局限的,女性的解放也意味着男性的解放。
书中引用了一位学者周华山的话,他表达了类似的想法:父权制下的男人也承受着非常不人道的压力和要求,以至于男人的形象和心态也相当扭曲,从小就被要求在事业、和万物上都要坚强勇敢,压抑非人性, 掩盖了所有人性的脆弱性。男人关心女权主义,其实也是自我解放的方式,让我们轻松做一个"人"。
但这种误解继续增长,有些人甚至上升到对支持者的人身攻击。正如网友安妮姐姐在欧洲微博上想的那样:为什么很多中国女性不敢自称是女权主义者?因为国内一些网友会本能地认为"从事女性气质的女人是丑陋的女人/婚姻不幸/太穷/水平不高/眼神不好/生活不幸福/丈夫丑陋......"
上面的黑色圆圈代表类似于那些持有负面情绪的词语,例如女权主义,异性恋女性癌症和中国伪女权主义。2018年后,它也将大规模到来。虽然添加这些名词的网民不一定是恶意的,但有些让人想起了对女权主义支持者的污名化。
最有争议的是关于日常生活的细节
当然,目前主流的女权主义问题大多与女性直接相关。
正如目前对这个词的解释所写的那样:女权主义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并提出了与社会中女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有关的问题,例如苏丹的女性割礼,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中国的女婴遗弃等等。
因此,在这些相关主题的修改时间轴中,讨论最多的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微观视角。如下图所示,人际关系、家务劳动和避孕等话题在2016年2月左右被反复添加到"女权主义"话题中,然后被删除。这次操作的高潮也是修改条目数的峰值。
2015年和2016年很可能是最近两年推动中国女权主义者觉醒的年份。中国美术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宏平在一篇新闻文章中写道,2015年的签约让女权主义者意识到,中国潜在的女权主义者数量是无法估量的。
同样,2016年也发生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广州女孩诉"惠食佳"拒绝雇用女性胜诉案,胜诉2000元;
但这些生活方面的细节只是女权主义议程的一小部分,所以这些词都没有最终成为"女权主义者"一词的第一级关联。但是,关于他们将留在哪里的讨论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问题的范围。
例如,"家庭"在与女权主义相关的讨论中的作用实际上很重要。《家庭的起源、私有制和国家》认为,妇女为家庭所做的无偿工作为资本家带来了最大的剩余价值。
同样,"避孕"和"堕胎"也是重要问题,因为它们涉及妇女的生殖权利。《激情的政治:全民女权主义》(The Politics of Passion: Feminism for All)指出,"如果女性没有权利选择处理自己的身体,我们就有可能失去生活中的所有权利。
无论如何,一个想法的流行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很多复杂的声音。
正如理想的文章"做你自己比认可女权主义更重要"所写的那样,"围绕女权主义的讨论既真实又严肃,而且虚假的粗陋......关于女权主义,每个群体,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问题和答案。
负责编辑:卢伟
校对:徐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