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凌晨五点三十分

底寨卢家老灶台老味道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息烽县底寨希望路的巷子里,糯香弥漫,甜糍糍的味蕾炸了……寻着甜味儿找过来,街坊邻里笑着指路,“逗是卢家嘛,卢家阿叔黄粑要下甑喔!”

老旧的灶台,火苗还在灶膛里跳跃,包裹严实的两个木甑子热气蒸腾,颇为壮观。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黄粑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手工捆扎

卢家阿叔,淳朴的中年汉子,勤劳能干。从17岁就跟着老父亲学做黄粑,“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手艺,要用心,做久了放不开!”卢家阿叔憨厚地跟我们絮叨,“好多年哦习惯哦黄粑之种味道,有一天不得都不舒服。”

手工包豆沙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于卢家阿叔而言,做黄粑,早先时候是维持家中生计的大事,黄粑养活着卢氏一家老小。现如今,除了贴补家用,更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品种也多了起来:高粱粑粑、苞谷粑、小米粑、豆沙粑、糍粑、饵块粑等等。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糍粑 粽叶粑 饵块粑

黄粑制作

“卢氏黄粑”秉承着传统的工艺流程,原料很简单,但制作相当繁杂且漫长。精选的糯米颗颗白净不能有杂质,按一定比例加黄豆,冷水浸泡十多个小时,米芯软和了才好用。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卢家孃孃和儿子的日常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然后打浆,搅拌,加一定量冰糖或白糖……眼见得原料很好地融合黏糊在一起,就开始称重揉形,进行捆扎。卢家黄粑一直用的苞谷叶,偶尔有客户要求用粽叶。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泡米 打浆 揉形

捆扎完毕,上甑,蒸12小时以上,但不能超过15小时;火候很关键,不能小也不能太大,蒸气从下面走黄粑比较黄!这些都凭着熟练在做。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一切吃食皆经过人们亲自挑选和锤炼,积累的经验。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糯香

古法炮制的繁琐,饱含着手艺人的辛苦,耐心熬过十多个小时的等待,莹白的糯米蜕变为黄灿灿的样子。切开来,清香浓烈,金黄剔透的糯米如蜜汁镶嵌;咬一口,醇厚的甜糯瞬间流淌,满溢心田。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黄粑成品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卢家黄粑”出甑,不仅周边四邻笑逐颜开,老远的客人们也是欢喜得紧。为了老食客的情有独钟,卢家阿叔每周要赶三次场,周三去黑神庙,周五到石硐,周天就是息烽县城的柿花坪……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曾间断。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息烽卢家阿叔喊你回底寨吃“黄粑”

柿 花 坪

热衷于黄粑的人们,不止在吃,更多的是情怀。习惯了小时候的味道,习惯了浸润多年的黄粑的糯香!有人大快朵颐,有人轻拈慢品,体味的是同一种味蕾——回家的味道。

熟悉的味道不变的记忆,来平安驛,带给你更多老味道。